前言 1
引子 清清渠水自有源——巴蜀哲学的源头活水 1
第一章 巴蜀哲学第一峰——汉代的巴蜀哲学 14
第一节 文翁兴教化蜀中 14
一、文翁化蜀 14
二、文翁兴教带来的文化发展 18
第二节 首阐《道德》第一人——严君平与《道德指归》 26
一、严遵其人其书 26
二、严群的哲学思想 34
第三节 玄静的儒学大师——扬雄与儒、道兼有的哲学思想 45
一、扬雄的生平和著作 45
二、《太玄》中天地人合一的哲学体系 52
三、《法言》的社会政治伦理学说 63
四、扬雄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71
第四节 五斗米道兴西蜀——五斗米道在巴蜀的形成与发展 72
一、西汉末年与东汉的巴蜀文化 72
二、东汉末年五斗米教在四川的形成与发展 81
第二章 两峰之间少奇观——三国至隋唐五代的巴蜀哲学 92
第一节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巴蜀哲学概略 92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巴蜀哲学概略 92
二、隋唐时巴蜀哲学概略 101
三、五代巴蜀哲学概略 115
第二节 王阐道论宗扬佛——王玄览的道教学说与宗密的佛教理论 121
一、王玄览与《玄珠录》 121
二、宗密与其佛教理论 135
第三节 《长短经》中经世论——赵蕤与他的经世哲学 152
一、赵蕤和著作 153
二、《长短经》的经世哲学 156
第三章 巴蜀哲学的高峰——两宋的巴蜀哲学 170
第一节 两宋的巴蜀哲学概貌 170
第二节 图书象数畅《易》义——陈抟的图书象数说 178
一、神秘的生平 178
二、图书象数 185
三、开一代学术新风 197
第三节 绝代文豪哲学观——苏轼的哲学思想 199
一、三苏与蜀学 200
二、苏轼的生平与著述 204
三、道为万物本原的哲学思想 207
四、政治上的改良主义 218
第四节 一代宗师张南轩——张栻的理学 222
一、张栻的一生与著述 223
二、太极为万物本原说 227
三、道德本体与修养论 231
四、张栻的社会政治学说 239
第五节 综合朱陆魏鹤山——魏了翁的综合理学 250
一、魏了翁的生平和著述 250
二、“心本论”的哲学思想 257
三、社会政治与改良思想 267
一、元代的巴蜀哲学大略 275
第一节 元明清的巴蜀哲学概略 275
第四章 巴蜀哲学转低谷——元明清的巴蜀哲学 275
二、明代的巴蜀哲学概略 280
三、清代的巴蜀哲学概略 285
第二节 穷理正心合为一——虞集的穷理正心之学 291
一、虞集的生平与著述 291
二、穷理正心说 295
三、学论 304
四、为争取程朱理学的官方正统地位的努力 309
第三节 谪戍云南杨状元——杨慎反理学的实学观 311
一、杨慎的一生及著述 311
二、对理学的批判 318
三、重博、重实的实学观 329
四、“性其情”的人性论 336
五、杨慎学术的评价与历史影响 341
第四节 错综为宗论《周易》——来知德的《易》学 344
一、“以道自任”的生平 344
二、来知德的自然观 348
三、伦理与社会历史观 368
第五节 反对理学费燕峰——费密的反理学思想 378
一、费密的生平 379
二、以中实为特征的道论 384
三、人性论与人才观 397
第六节 君主专制批判人——唐甄的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 409
一、唐甄的生平与著述 409
二、社会政治论 417
三、心性论与致良知说 428
第七节 双流学者刘止唐——刘沅的哲学思想 440
一、刘沅的生平与著述 440
二、辩证的自然观 444
三、人性修养论 452
第五章 巴蜀哲学又一峰——近代的巴蜀哲学 460
第一节 近代巴蜀的哲学概况 460
一、尊经书院 460
二、近代巴蜀的哲学界 467
第二节 尊孔尊经廖先生——廖平与经学的终结 473
一、生平与著述 473
二、经学前三变 480
三、经学后三变 496
四、经学六变的发展逻辑 501
五、经学的终结 506
第三节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与《革命军》 509
一、邹容的生平 509
二、《革命军》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514
第四节 只手打孔老英雄——吴虞对封建君主专制理论的批判 523
一、吴虞的生平 523
二、吴虞对儒家的批判 530
三、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 540
四、论诸子学派 549
主要参考书目 559
后记 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