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关于道家、道教与道学 2
一 道家 2
二 道教 3
三 道学 4
第二节 研究蒙文通道学思想的意义和方法 6
一 研究蒙文通道学思想的意义 6
二 研究蒙文通道学思想的方法 7
第三节 蒙文通道学思想研究综述及本书的创新点 10
一 蒙文通道学思想研究综述 10
二 本书对蒙文通道学思想研究的创新点 12
第二章 蒙文通生平及其学术思想 17
第一节 蒙文通的主要生平 17
第二节 蒙文通的学术思想 24
一 在经学研究方面探究弥深 24
二 在史学研究方面见解独到 25
三 在地理沿革研究方面贡献颇大 27
四 在佛学研究方面造诣极高 28
五 在道学研究方面另辟蹊径 28
第三节 蒙文通学术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 30
一 蜀学文化,源远流长 30
二 近代学派,碰撞嬗变 32
三 现代道家,新的发展 33
第三章 近现代相关学者对道学的研究综述 36
第一节 梁启超、胡适、郭沫若、冯友兰等论道学 37
一 梁启超有关道学的论述 37
二 胡适有关道学的论述 41
三 郭沫若有关道学的论述 45
四 冯友兰有关道学的论述 52
第二节 吕振羽、李泰棻、侯外庐、任继愈等论道学 56
一 吕振羽有关道学的论述 56
二 李泰棻有关道学的论述 60
三 侯外庐有关道学的论述 65
四 任继愈有关道学的论述 71
第三节 其他有关学者论道学 75
一 刘咸炘有关道学的论述 75
二 刘师培、王国维、陈寅恪、钱穆等学者有关道学的论述 80
三 严复、章太炎、金岳霖、熊十力等学者有关道学的论述 84
第四章 蒙文通道学思想(上) 91
第一节 关于道家、道教的产生与上古民族史、地方史的密切联系 91
一 “三系学说”的追流溯源 92
二 《山海经》考的独到见解 94
三 五斗米道的民族联系 100
第二节 关于晚周仙道三派和先秦道家南北二派的历史考证 104
一 关于晚周仙道三派的考证 104
二 关于晚周仙道三派的分析 108
三 关于先秦道家南北二派的考证 112
四 关于先秦道家南北二派的分析 120
第五章 蒙文通道学思想(中) 126
第一节 关于道家黄老学论及道教“五阶三变” 126
一 关于道家黄老学略论 126
二 关于道家“五阶三变”说 134
第二节 关于道家重玄学派的研究分析 138
一 重玄学派的出现 138
二 重玄学派的溯源 139
三 重玄学派的分析 142
第三节 关于道教与佛教的相互渗透 148
一 早期佛道之间的相互渗透 148
二 道教三论(派)与佛教三宗的相互渗透 150
第六章 蒙文通道学思想(下) 159
第一节 关于道教思想与理学思想的内在联系 159
一 陈图南学系中的道家与理学思想 160
二 朱元晦著述中的理学与道家思想 169
三 蜀学、新学与道家思想 176
第二节 关于道书辑校的求善正误 185
一 辑校道书筚路蓝缕,硕果累累 185
二 补遗正误苦心孤诣,惠及学林 188
三 追本溯源比较鉴别,精勤不殆 190
第七章 蒙文通道学思想的研究方法及重要地位 192
第一节 蒙文通道学思想的主要研究方法 192
一 治学的前提——堂堂正正做个人 193
二 治学的方法——江河行舟做学问 195
三 治学的延伸——诲人不倦重教学 204
第二节 蒙文通道学思想的重要地位 207
一 蒙文通道学思想具有独特的学术地位 207
二 蒙文通道学思想丰富了道学研究的理论宝库 214
三 蒙文通道学思想加强了道学研究的史料基础 215
四 蒙文通道学思想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 216
五 蒙文通道学思想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承传弘扬 218
参考文献 220
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