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文献·重要讲话 1
1、《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1948年4月30日) 1
2、《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声明》(1948年6月25日) 2
3、《中国民主同盟响应中共“五一”号召致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报馆暨全国同胞书》(1948年6月14日) 4
4、《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李济深等响应中共“五一”号召致毛泽东电》(1948年5月5日) 6
5、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6
6、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1949年9月21日) 12
7、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1949年9月30日) 14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15
9、周恩来:《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积极作用的几个问题》(1950年4月13日) 20
10、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节录(1956年4月25日) 25
1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录(1957年2月27日) 26
12、邓小平:《共产党要接受监督》(1957年4月8日) 31
13、周恩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7年4月24日) 31
14、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1979年6月15日) 34
15、《中共中央批转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文件〈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的通知》(1979年10月14日) 35
附件:《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1979年9月13日) 36
16、邓小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979年10月19日) 43
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1982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4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 45
18、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22日、23日) 50
19、《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新时期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报告〉的通知》(1986年7月16日) 51
附件:(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新时期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报告》(1986年4月30日) 52
20、《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89年12月30日) 59
21、江泽民:《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90年6月11日) 63
2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1990年7月14日) 70
2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统战部〈九十年代统一战线部门工作纲要〉的通知》(1992年5月13日) 76
附件:《九十年代统一战线部门工作纲要》节录(1992年4月20日) 76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78
25、《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1995年1月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78
26、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录(1997年9月12日) 81
27、《中国共产党章程》节录(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1997年9月18日通过) 81
28、《中国民主同盟章程》(中国民主同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10月22日通过) 82
29、《中国农工民主党章程》(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10月29日通过) 88
30、《中国致公党章程》(中国致公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11月5日通过) 94
31、《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全体会议1997年11月7日通过) 99
32、《九三学社章程》(九三学社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11月12日通过) 102
33、《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章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六次全盟代表大会部分修改,1997年11月15日通过) 108
34、《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11月16日通过) 111
35、《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1997年11月28日通过) 117
36、《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11月30日通过) 123
第一编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政党合作及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1919年—1949年)一、中国先进分子对政党政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政党合作的初步实践 129
二、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破裂;民主党派的产生;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合作的进一步探索 144
三、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政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经验的积累 157
四、旧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联合反蒋、协商建国 172
第二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1949年—1956年) 201
一、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202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原则,多党合作制度在建国初期的作用 214
三、对民主党派性质的分析,中共提出“团结、建设、进步”的方针 225
四、“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我国多党合作的发展 254
第三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经历挫折与严重破坏(1957年—1976年) 277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中国共产党同知识分子、民主党派关系受到严重损害 279
二、各民主党派的整风交心运动 295
三、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曲折中坚持 326
四、“文革”中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领导机关受到严重冲击 351
第四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恢复与发展(1977年—1989年) 354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和我国多党合作的深刻变化 356
二、中国共产党切实改善和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 376
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399
四、中国共产党支持各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403
五、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新形势下不断充实、发展 414
第五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进一步完善(1990年—1996年) 432
一、依法治国,逐步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 434
二、不断完善政党功能,积极参政议政 445
三、发挥智力优势,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474
四、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履行民主监督职责 486
五、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97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