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大家 3
唐绍仪 3
从大学校长到内阁总理 3
赵太侔 8
赵太侔在解放前夕 8
杨振声 14
努力把学校的根基打坚实 14
成仿吾 19
“讲实话的人不能定为右倾” 19
姐妹搭车 20
绝妙的回答 23
华岗 25
合校的桂冠 25
创办《文史哲》 26
轻蔑的一笑 27
命运的巧合 28
吴富恒 30
反暴政拍案而起 30
穿中山服的哈佛荣誉博士 33
支持市长办短期大学 34
邓从豪 37
跋涉千里 步行求学 37
愤然辞职 投奔山大 38
勤奋坚毅 铸就辉煌 40
潘承洞 42
“做论文是最累人的” 42
“你有一位好老师” 44
“潘承洞真是不简单” 45
洪深 48
洪深在山大 48
王统照 52
“我坚决做你们的有力后盾” 52
老舍 56
辛勤的园丁——从爱花说起 56
“双肩挑”的实干家——从爱猫说起 58
陈同燮 62
没有一本英汉辞典的翻译家 62
三级教授的风波 63
“原来大教授是这个样子” 63
“比吃扒肘子还舒坦” 64
“另起一行” 65
先生之死 65
山大名师 69
闻一多 69
无诗时代的一多先生 69
游国恩 76
“对得起读者” 76
“教导有方” 77
“道德好” 79
汤腾汉 82
振兴山大化学系 82
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86
冯沅君 88
风范长留天地间 88
高亨 94
高亨教授与毛主席之间的一段往事 94
沈从文 99
是真名士自风流 99
结缘于山东大学 101
大学的“窄而霉斋” 102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105
童第周 109
中国生物界的“居里夫妇” 109
尚钺 115
就地枪决令 115
一块鸡血石 116
张维华 119
艰苦求学 自强不息 119
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 121
人品重于学问 123
梁实秋 125
空闲之时多情趣 126
工作忙碌结硕果 128
情思缕缕牵故乡 130
刘椽 132
一生甘为孺子牛 132
陆侃如 136
“西北有高楼” 136
戴安澜 141
山大教官 141
保卫东瓜 142
沙场献身 144
薛暮桥 147
“牢监大学”毕业 148
调查、实践中增长学识 150
革命斗争中发展理论 152
吴伯箫 155
吴伯箫与《避暑录话》 155
“万世师表师” 157
《羽书》飞去又飞回 158
“山屋” 158
王淦昌 160
启发思考 循循善诱 160
自制教具 “一箭双雕” 163
一往深情 无限希望 165
萧涤非 167
“何必多此一‘心’” 167
束星北 172
结缘相对论 走近爱因斯坦 172
高尚师生情 钟爱李政道 176
沈福彭 179
永生的骨架 179
杨向奎 184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84
教学和科研并重,比翼齐飞 186
立德、立功、立言,三者都业绩辉煌 188
年老心青 猛志常在 190
罗竹风 191
罗老竹风 191
孙思白 197
迎接黎明的山大“群社” 197
于希宁 203
“于希宁与山大”访谈录 203
王仲荦 209
“有遗著四百万字,育齐鲁三千英才” 209
黄绍湘 215
美国史研究专家 215
赵俪生 218
惊其博学 服其卓识 218
童书业 223
专心致志 忘情一切 223
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224
博闻强记 驾轻就熟 226
曾呈奎 229
用镜头揭露反动派的暴行 229
为赵太侔觅得脱身之地 231
郭大钧 233
“郭氏定理”创立人 233
山大学子 241
高亦吾 241
高亦吾先生和周恩来总理的革命情谊 241
罗荣桓 245
感时花溅泪 245
在“青岛惨案”的日子里 248
臧克家 251
一个例外 252
一校四代 254
季羡林 258
季羡林与山东大学 258
王路宾 264
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264
汪志馨 269
怀念母校 永志不忘 269
王海 275
热血铸长城 275
李希凡 279
与山大的深厚渊源 279
有锋芒的年轻人 281
著名的“小人物” 282
“小人物”的苦恼 283
张道一 285
忆山大生活 285
朱兆良 290
城市里的土壤学家 290
王贤才 295
王贤才与《希氏内科学》 295
理发的喜剧 298
蒋民华 301
初识大海 301
“中国人,了不起!” 303
“教授言商” 304
吴祖泽 307
为了生命 307
项怀诚 310
“交情老更亲” 310
薛群基 316
“年龄虽小,成绩却好” 316
彭实戈 319
锋芒初露 319
巴黎涉“险” 320
才惊四座 322
郭雷 324
“我并不愿意看运动会” 324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326
爱国情,报国志 327
校史钩沉 331
百年沧桑话山大 331
蔡元培先生与国立山东大学 338
保持高品位、扶植小人物的《文史哲》 343
编辑学者化是保持学术高品位的保证 343
扶植小人物是刊物保持活力的关键 347
毛泽东主席支持“小人物” 349
山东大学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356
山东大学的鲁迅研究 361
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366
盛会开风气,群言发正声 370
酝酿筹备 370
会师泉城 371
驱散迷雾 372
发扬光大 374
一代大家的珠联璧合之作 376
漫话《山东大学报》 380
筑巢引凤,再展宏图 387
后记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