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浪漫主义与现代性 3
导论 3
一、Romantic的英语词源考 4
二、中英浪漫主义研究范式简述 11
第一章 现代性范式与浪漫主义研究 17
一、浪漫主义的雅努斯面相以及现代性框架的引入 17
二、何谓现代性? 23
三、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政治现代性方案 28
四、审美现代性与资产阶级现代性 39
五、浪漫主义与现代性的关系 50
第二章 英国浪漫派的政治激进主义及其启蒙现代性内涵 57
第二编 政治的审美化:现代性视野中的英国浪漫主义思潮 57
一、新古典主义的二元性与早期英国浪漫主义的启蒙内涵 59
二、“人文主义的悲悯”和“感伤的道德情怀”:第一代浪漫派与积极自由的政治现代性 63
三、“重申生而平等的原则”:第二代浪漫派与积极自由的政治现代性 78
第三章“内在自由”:政治审美化命题的提出 96
一、“自由的内在化”:政治自由之启蒙理想的放弃? 97
二、“没有丁登寺的《丁登寺》”:反启蒙的浪漫主义诗学策略? 115
三、“浪漫的后启蒙”:英国浪漫派政治审美化的历史还原 121
第四章 启示革命论的世俗化及其政治现代性:英国浪漫派政治审美化之内在原因 130
一、艾布拉姆斯的启示论世俗化和政治现代性的文学表达说 131
二、《抒情歌谣集》的启示革命性及其政治现代性 142
第五章 从self-government到government of the self:华兹华斯式的政治审美化之路 156
一、舞台世界:公共精神的再现 158
二、《格拉斯米尔之家》:审美的自我政治 167
第六章 从政治先锋到审美先锋:雪莱—拜伦式的政治审美化之路 178
一、审美现代性的双重面相:先锋派和颓废主义 178
二、“亲希腊主义”和“未来主义”:拜伦/雪莱的审美先锋思想及其现代性 187
三、革命话语与肉身欲望:拜伦/雪莱的颓废主义及其现代性 200
第三编 审美的政治化: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浪漫主义思潮 219
小引 219
第七章 浪漫主义在20世纪中国的期待视野和传播概况 230
一、1917年文学革命前的译介 230
二、文学革命后的译介 236
三、世纪之初中国知识界对浪漫主义的期待视野:《摩罗诗力说》的个案分析 248
第八章 文学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性的浪漫主义追求 260
一、《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之浪漫主义质态的理论分析 263
二、五四新文学的浪漫之路 272
第九章 “新罗曼主义”:前期创造社的审美启蒙之路 281
一、自我表现论:前期创造社的审美启蒙追求之一 283
二、艺术至上论:前期创造社的浪漫主义精神及其现代性追求之一 302
第十章 从审美先锋到政治先锋:创造社的审美政治化之路 318
一、革命与“罗曼谛克”的内在关联 319
二、“普罗列塔利亚”的阶级主体性取代“布尔乔亚汜”的个人主体性:创造社的审美政治化转向表现之一 331
三、“团体情感论”取代“自我表现论”:创造社的审美政治化转向表现之二 338
四、艺术的“革命宣传武器论”取代艺术的“非功利论”:创造社的审美政治化转向表现之三 346
结论 审美的政治化与政治的审美化——兼论“救亡压倒启蒙”说 355
后记 364
参考书目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