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电影艺术史稿 1949-1959》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犁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06018988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

导言 独特的历史语境 1

第一章 新中国电影的启动与人民艺术的光彩(1949-1952) 1

第一节 新的电影制导系统的确立 1

一、新的时代与新的体制 1

二、新的指导思想与方针政策 3

三、新的组织机构与干部队伍 4

四、顺利与挫折紧相连的创作态势 6

第二节 历史大变革中的工农与知识分子形象 11

一、银幕上的产业工人与市民形象 11

二、两部展示农村新生活的影片 22

三、走向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形象 25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革命历史与革命战争题材影片 30

一、革命历史故事片 31

二、人物传记片 51

三、准史诗片《南征北战》 55

第四节 《无形的战线》与反特片的兴起 59

第五节 首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内蒙春光》及其修改 63

第六节 私营电影制片厂的历史变革及其出品 67

一、私营电影制片厂的沿革及其社会主义改造 67

二、努力开辟新的题材领域——表现工农兵生活 73

三、从新的政治立场与艺术视角体现知识分子与市民生活 81

第七节 重视宣教功能与应用价值的电影评论 99

一、电影评论指导思想的确立与影评园地的开辟 99

二、发轫阶段电影评论的三个特点 101

第二章 艺术规律的强调与电影创作的转折(1953-1955) 106

第一节 电影界两个会议的召开与政务院关于电影工作的决定 106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呼唤工业题材影片 111

第二节 工业题材影片的新进展及其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111

二、三部雷同的工业题材故事片《英雄司机》《无穷的潜力》《伟大的起点》 112

三、反映“五反”运动的《三年》 115

第三节 《一场风波》及为合作化政策服务的农村故事片 116

第四节 革命战争与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新风貌 120

一、革命战争片的新突破 121

二、反映土地改革斗争的《土地》 128

第五节 异军突起的惊险片 131

一、一个新的影片样式的诞生 131

二、军事惊险片 132

三、反特惊险片 139

第六节 迈上新台阶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 143

一、《哈森与加米拉》 143

二、《草原上的人们》 146

第七节 打破停滞局面的儿童片创作 147

一、《祖国的花朵》 148

二、《鸡毛信》 149

第八节 历史《宋景诗》的成就与问题 151

第九节 戏曲艺术片的崛起及两部轰动海内外的影片 157

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159

二、《天仙配》 162

第十节 初步的理论效果与作为“批判武器”的强化 165

第三章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银幕风格的多样化(1956-1957) 169

第一节 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与生气勃勃的电影事业 169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69

二、电影事业出现了全方位突进的局面 170

三、风格多样化与电影娱乐审美功能的初步复归 172

第二节 努力寻求突破的农村故事片 175

一、《凤凰之歌》 175

二、《洞箫横吹》 178

第三节 革命历史与当代军人生活影片创作的新追求 181

一、革命历史影片的新视角 181

二、不见硝烟战火的革命斗争 195

三、《沙漠里的战斗》与当代军人的新征程 199

第四节 贴近时代与现实的一批影片 201

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真实纪录 201

二、题材风格有新突破的两部影片 213

第五节 走向成熟的惊险片 218

一、反特惊险片的丰收 218

二、军事惊险片与地下革命斗争片 226

第六节 喜剧意识的觉醒与喜剧的悲剧结局 229

一、吕班对新时代电影喜剧的探索 230

二、《幸福》及其他喜剧片 237

三、可贵的探索精神 241

四、喜剧的悲剧结局 244

第七节 富有精品意识的现代文学名著改编 245

一、《祝福》 245

二、《家》 250

第八节 蓬勃发展的戏曲电影 254

一、《十五贯》 255

二、《刘巧儿》 257

第九节 两部别开生面的历史片 258

一、《李时珍》 258

二、《秋翁遇仙记》 262

第十节 展示南疆少数民族风情的两部影片 265

一、《边寨烽火》 265

二、《芦笙恋歌》 267

第十一节 《两个小足球队》与进展不大的儿童片创作 270

第十二节 短暂的活跃与可贵的理论勇气 272

一、《文汇报》开展的有关电影问题的讨论 272

二、《电影的锣鼓》及对它的批判 274

三、几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艺术专论 275

第十三节 电影界的“反右派”斗争及其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277

第四章 狂热中的冷静与创作高峰的崛起(1958-1959) 280

第一节 “拔白旗”与“大跃进”形势下的电影创作 281

一、银幕上的“拔白旗”冲击 281

二、电影事业与电影创作的“大跃进” 284

三、“大跃进”的畸形怪胎——“纪录性艺术片” 286

四、“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与《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289

五、化创新为平庸——《探亲记》的修改 292

第二节 在“双百”方针激励下涌现的一批艺术成果 295

一、农村故事片《花好月圆》 296

二、两部各具特色的革命历史片 299

三、稳步前进的惊险片 303

四、处于探索中的“青春片” 309

五、《风筝》《画中人》及其它影片 316

第三节 国庆十周年“献礼片”的创作与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峰 319

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319

二、现实生活的银幕观照 322

三、两部“歌颂性喜剧” 327

四、辉煌壮丽的革命历史与革命战争画卷 332

五、屹立在峰顶的两部艺术精品 350

第四节 跟“风”的电影评论与颇有建树的电影理论 360

结束语 这一时期电影的思想艺术特色与不足 365

主要参考资料 379

后记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