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尼科利斯基和他的《俄国教会史》 1
基督教的传播和教会的组织 21
罗斯受洗和双重信仰 21
教会组织 32
封建割据时期的宗教和教会 41
信仰和崇拜的一般特征 41
地方的崇拜对象 57
教会的封建主义组织 64
修道院和波雅尔贵族修道士的思想观念 72
封建教会的危机和莫斯科的中央集权 88
城市的异端 88
争夺教会土地的斗争 105
崇拜对象和教会管理的集中 116
17世纪的教会和国家 127
尼康的改革和分裂运动的开始 127
堂区教士争取教会改革的斗争 133
官方的改革和教会反对派的被粉碎 144
17世纪下半期的宗教社会运动 155
索洛韦茨基起义 155
波雅尔贵族的反抗和城镇工商民的分裂运动 161
农民的末世论宗教改革运动 174
原始宗教形式的复活与自焚 191
顿河流域旧信仰派革命的尝试 200
农奴制时期的国家教会 213
主教公会的建立和教会财产的国有化教会——东正教的主管部门 230
堂区的神职人员 238
教会对国家的政治效力 247
新的宗教思想及其传播 256
商业资本基础上的旧礼仪派 264
教堂派的社会组织 264
教堂派的教会组织 277
反教堂派的组织 286
农奴制时期的教派分化运动 303
菲利波夫派和云游派 303
18世纪上半期的鞭身派 313
阉割派的开端和鞭身派的命运 330
反仪式派和莫罗勘派 338
工业资本基础上的旧礼仪派和阉割派 359
教堂派教阶的确立 359
为教堂派新思想而进行的斗争 371
北方沿海派和费多谢耶夫派 385
资本的阉割派组织 397
改革以后时期的教派分化运动 411
解放农奴时期的教派 411
旧教派的命运 419
称为史敦达派的各个教派 430
1890—20世纪初的教派分化运动 442
国家教会的危机 453
教会经济的寄生性 453
教会作用的削弱 463
主教公会教会的瓦解 476
附录 487
参考书目 487
人名索引 497
主要术语俄汉译名对照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