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微生物总论 3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 3
一、细菌的形状、大小和排列 3
二、细菌细胞的构造 5
三、细菌形态特征的检查 11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15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15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 22
三、细菌的代谢产物 24
四、细菌的变异 27
第三节 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31
一、物理因素 32
二、化学因素 35
三、生物因素 38
第四节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 40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40
二、空气中的微生物 41
三、水中的微生物 42
四、正常动物体中的微生物 43
第五节 微生物与动物体的相互关系 45
一、微生物与机体的共生关系 46
二、微生物对动物体的致病作用 47
三、动物体的抗感染作用 55
四、机体免疫应答的检查法 82
第六节 微生物的分类 104
一、微生物的分类地位与命名 105
二、微生物的分类 106
第二章 细菌学各论 110
第一节 细菌 110
葡萄球菌 110
链球菌 112
炭疽杆菌 115
梭菌属 119
猪丹毒杆菌 122
附:单核球增多症李氏杆菌 124
结核杆菌 125
附:副结核分枝杆菌 127
假单胞菌属 128
鼻疽杆菌 129
类鼻疽杆菌 130
绿脓杆菌 131
布氏杆菌属 131
大肠杆菌 133
沙门氏菌 136
巴氏杆菌属 141
多杀性巴氏杆菌 141
溶血性巴氏杆菌 143
棒状杆菌属 143
化脓性棒状杆菌 144
弯杆菌属 145
胎儿弯杆菌 145
第二节 支原体 146
丝状支原体 149
鸡败血支原体 150
猪肺炎支原体 150
第三节 螺旋体 151
兔密螺旋体 152
猪痢疾密螺旋体 152
钩端螺旋体 153
第四节 放线菌 155
牛放线菌 156
以色列放线菌 157
粘性放线菌 157
第五节 立克次氏体 158
贝氏柯克氏体 160
反刍动物可厥氏体 161
第六节 衣原体 161
鹦鹉热衣原体 163
第三章 病毒 164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性 165
一、病毒的大小、形状和结构 165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 166
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168
四、病毒的培养 170
五、病毒的复制 173
六、干扰素 181
七、病毒的致病作用 182
八、病毒的遗传 184
九、病毒的诊断 186
十、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187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188
第二节 按病毒科属介绍常见的病毒 188
肠病毒属 189
猪脑脊髓炎病毒 189
猪水泡病病毒 190
鸭肝炎病毒 191
鼻病毒属 192
口蹄疫病毒 192
猪水泡疹病毒 195
杯状病毒科 195
呼肠孤病毒科 196
正呼肠孤病毒属 196
环状病毒属 197
轮状病毒属 197
暂时的呼肠孤病毒 198
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 198
披盖病毒科 199
猪瘟病毒 199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201
布尼亚病毒科 202
反转录病毒科 202
致瘤病毒 203
禽C型致瘤病毒 204
禽白血病病毒 204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206
沙样病毒科 207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208
冠状病毒科 208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209
弹状病毒科 210
狂犬病病毒 210
水泡性口炎病毒 211
牛暂时热病毒 212
正粘病毒科 213
流行性感冒病毒 214
副粘病毒科 215
新城疫病毒 217
犬瘟热病毒 218
小病毒科 219
小病毒属 220
腺病毒伴随病毒属 220
乳多空病毒科 221
腺病毒科 221
疱疹病毒科 222
马立克病病毒 223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224
鸭瘟病毒 225
伪狂犬病病毒 226
恶性卡他热病毒 227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 227
马鼻肺炎病毒 228
痘病毒科 228
虹膜病毒科 230
一、真菌的分类 232
二、真菌的形态结构 232
第一节 真菌的特性 232
第四章 真菌 232
三、真菌的培养 237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病原真菌 238
流行性淋巴管炎囊球菌 238
皮肤癣菌 239
烟曲霉菌 241
镰刀菌属 242
厌酷球孢子菌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