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序………………………………………………殷焕先写言 1
第一章生态语言系统 13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语言系统〔13〕 15
一、生态系统 15
二、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 22
三、生态平衡 32
四、生态语言系统 34
第二节 生态语言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7〕一、结构和联系 48
二、稳定与调节 71
三、进化与评价 86
四、熵·阈·羡余度 102
五、生态位与功能级 116
第二章语言系统的生态环境 129
第一节 自然结构环境〔131〕 131
一、地理因子 131
二、气候因子 135
三、景观因子 137
第二节 社会结构环境〔140〕 141
一、经济因子 141
二、民族因子 142
三、阶级因子 144
四、宗教因子 146
五、政治因子 148
第三节 文化结构环境〔152〕 153
一、物质文化因子 153
二、思惟因子 156
三、观念因子 159
四、习俗因子 160
一、意向因子 164
第四节 自为环境〔164〕 164
二、人格因子 168
三、性别因子 172
四、年龄因子 173
五、角色因子 176
六、情感因子 181
七、情境因子 183
八、心理因子 185
第三章语言的生态运动 189
第六节 渗透与协同〔236〕 262
第七节 漂变与选择〔246〕 262
第五节 扩散与防御〔228〕 262
第一节 汉语系统的生态结构和机制〔262〕一、现代汉族共同语的生态结构 262
第四章生态汉语系统 262
第四节 强化与弱化〔220〕 262
第三节 泛化与特化〔211〕 262
第二节 类化与异化〔196〕 262
第一节对立与互补〔190〕 262
一、现代汉语方言的生态结构 279
三、汉语生态结构的内部联系和机制 294
第二节 汉语系统的生态环境及其作用〔311〕一、自然环境的作用 312
二、社会环境的作用 318
三、文化环境的作用 324
四、人群环境的作用 333
一、单音语素 343
第三节 汉语系统的生态特征〔342〕 343
二、结构段 346
三、位定与位移 349
第五章汉语的生态类型 359
第一节 自然生态〔359〕 360
一、语词生态 360
二、短语生态 381
第二节 社群生态〔391〕 391
一、性别变体 391
二、年龄变体 400
三、职业变体 412
四、情境变体——补充语 458
一、习俗变体 472
第三节 文化生态〔472〕 472
二、观念变体——礼貌语 487
第四节 羡美生态〔496〕 497
一、语音的羡美生态 497
二、语义的羡美生态 501
三、语法的羡美生态 506
四、羡美生态的进化意义与悖论 507
第五节 模糊生态〔510〕 511
一、音素的模糊生态 511
二、语词的模糊生态 512
三、模糊生态的进化意义与悖论 515
第六章生态汉语学的研究方法 523
一、心理停顿 528
二、心理定势 528
第一节优化的传统方法〔523〕 528
第二节系统分析方法〔527〕 528
三、心理倾向 529
四、认知选择 530
五、审美评价 531
第三节 实验方法〔532〕 534
第四节 数学方法〔534〕 534
一、惯用语的数学解释 534
二、模糊语义研究的数学方法 537
三、数学在方言研究中的运用 540
后记 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