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交换与宽带交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中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5113416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程控交换、ATM交换到MPLS交换的技术发展为线索,分别对程控交换和宽带交换进行介绍。

第一章 交换技术概述 1

1.1 交换的基本概念 1

1.1.1 交换的引入 1

1.1.2 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 2

1.2 交换技术分类 2

1.2.1 模拟交换与数字交换 3

1.2.2 布控交换与程控交换 5

1.2.3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5

1.2.4 窄带交换与宽带交换 10

1.3.1 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 11

1.3 交换技术的发展 11

1.3.2 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13

1.3.3 ATM交换技术的发展 15

1.3.4 IP交换技术的发展 17

1.4 电话交换信令方式 20

1.4.1 信令的概述 20

1.4.2 信令的类型 21

14.3 用户线信令 23

1.4.4 局间信令 23

复习思考题 28

2.1.2 时隙交换原理 29

2.1.1 数字交换 29

2.1 数字交换原理 29

第二章 数字交换和数字交换网络 29

2.1.3 数字交换网络 31

2.2 T型时分接线器 31

2.2.1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31

2.2.2 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32

2.2.3 T接线器的电路组成 34

2.3 S型时分接线器 41

2.3.1 S型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41

2.3.2 S型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42

2.4.1 T-S-T型时分交换网络 44

2.4 多级时分交换网络 44

2.4.2 S-T-S型时分交换网络 49

2.4.3 其他形式的多级时分交换网络 50

2.5 阻塞的概念与计算 51

2.5.1 阻塞的概念 51

2.5.2 阻塞概率的计算 51

复习思考题 51

第三章 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系统 53

3.1 程控交换机的总体结构 53

3.2 话路系统 53

3.2.1 用户级话路 54

3.2.2 中继器 60

3.2.3 信号部件 62

3.3 控制系统 65

3.3.1 处理机控制方式 66

3.3.2 处理机的备用方式 68

3.3.3 控制系统可用性 70

3.3.4 存储器 70

复习思考题 70

4.1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组成 72

4.1.1 在线程序 72

第四章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72

4.1.2 支援程序 74

4.1.3 数据 75

4.2 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77

4.2.1 呼叫处理过程及状态迁移 77

4.2.2 输入处理 79

4.2.3 分析处理 88

4.2.4 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 92

4.3 程序的执行管理 96

4.3.1 软件管理技术 96

4.3.2 程序的级别划分 98

4.3.3 程序的启动控制 99

4.3.4 周期级的调度管理 101

4.3.5 基本级程序的执行管理 103

4.4 系统的诊断与维护 106

4.4.1 故障处理的一般过程 106

4.4.2 故障检测与诊断 107

4.4.3 故障排除 107

复习思考题 108

第五章 移动交换系统简介 109

5.1 移动交换系统概述 109

5.1.1 系统组成 109

5.1.2 移动交换控制的特征 111

5.2 移动交换控制原理 112

5.2.1 移动呼叫处理 112

5.2.2 移动交换的基本技术 114

5.3 移动交换接口信令 117

5.3.1 无线接口信令 118

5.3.2 基站接入信令 120

5.3.3 网络接口信令 122

复习思考题 124

第六章 ATM交换技术 125

6.1 概述 125

6.1.1 ATM的基本概念 125

6.1.2 ATM交换系统的基本构成及要求 128

6.2 ATM交换网络的实现技术 131

6.2.1 空分交换结构 131

6.2.2 时分交换结构 134

6.2.3 总线交换结构 135

6.2.4 令牌环交换结构 137

6.2.5 ATM多级交换网络 137

6.3 ATM交换的分层技术 143

6.3.1 ATM交换的协议参考模型 143

6.3.2 物理层 144

6.3.3 ATM层 147

6.3.4 ATM适配层 150

6.4 ATM网络信令 157

6.4.1 ATM网络的信令方式 157

6.4.2 用户网络接口信令 158

6.4.3 专用网络节点接口信令 166

6.4.4 公用网络节点接口信令 169

6.4.5 端到端的信令过程 170

复习思考题 171

第七章 IP与ATM的融合 172

7.1 IP与ATM融合的技术模型 172

7.1.1 重叠模型 172

7.1.2 集成模型 173

7.1.3 重叠模型与集成模型的比较 174

7.2 重叠模型技术 174

7.2.1 ATM上的传统IP 174

7.2.2 IP组播 178

7.3 集成模型技术 181

7.3.1 IP交换 181

7.3.2 标记交换 185

7.3.3 多协议标记交换 187

复习思考题 191

8.1.1 MPLS技术发展动力 192

8.1 MPLS总体介绍 192

第八章 MPLS交换技术 192

8.1.2 MPLS网络体系结构 194

8.1.3 MPLS工作原理 199

8.1.4 实现MPLS的关键技术 201

8.2 标记分发协议(LDP) 208

8.2.1 LDP及其消息 208

8.2.2 LDP操作 209

8.2.3 LDP协议规范 218

8.3 标记交换路径(LSP) 225

8.3.1 标记交换路径概述 225

8.3.2 LSP路由选择 227

8.3.3 LSP隧道 228

8.3.4 LSP的快速重选路由 229

复习思考题 232

第九章 MPLS流量工程和QoS机制 233

9.1 流量工程概述 233

9.1.1 什么是流量工程 233

9.1.2 流量工程中的性能指标 234

9.1.3 网络拥塞的最小化 234

9.1.4 流量与资源控制 234

9.2.1 MPLS流量工程技术基础 235

9.2 MPLS流量工程 235

9.2.2 MPLS流量工程组成部件 242

9.2.3 MPLS流量工程的实现 244

9.3 QoS概念及其实现方案 244

9.3.1 QoS概念及实现过程 245

9.3.2 MPLS的QoS实现方案 248

复习思考题 255

第十章 MPLS技术在VPN上的应用 257

10.1 VPN的概念和结构 257

10.1.1 VPN的概念 257

10.1.2 VPN结构 258

10.2.1 隧道技术 262

10.2 实现VPN的传统技术 262

10.2.2 基于IPSec的加密技术 265

10.2.3 密钥管理技术 266

10.2.4 身份认证技术 267

10.3 利用MPLS技术实现VPN 268

10.3.1 MPLSVPN结构 268

10.3.2 MPLS技术对IP扩展头问题的解决 271

10.3.3 MPLSVPN安全性 272

复习思考题 274

11.1 软交换技术 275

11.1.1 软交换的概念 275

第十一章 交换新技术 275

11.1.2 软交换的网络结构 276

11.1.3 软交换协议 280

11.1.4 软交换的应用 284

11.2 光交换技术 284

11.2.1 光交换的概念 284

11.2.2 光交换元件 285

11.2.3 光交换网络 287

11.2.4 新的光交换技术 294

复习思考题 294

附录 英文缩写对照表 296

参考文献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