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 水利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嘉锡总主编;周魁一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030099990
  • 页数:53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水利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1

一 水利的起源与第一次建设高潮 2

二 水利建设蓬勃发展与传统水利技术的成熟期 4

三 水利建设的普及和传统水利技术总结期 7

四 传统水利科技的特点与不足 9

第二节 水利事业发展的自然与社会背景 11

一 自然地理背景下的多种水利类型 11

二 社会进步与水利发展的相互影响 14

三 科技和文化进步与水利发展 16

第三节 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体验与哲学思考 19

一 历史的启示——自然反作用于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19

二 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哲学思考 22

三 水利史研究的历程和使命 24

第二章 水利基础科学 29

第一节 水文、水文测验与洪水预报 29

一 地表水与地下水 29

二 水文测验 32

三 洪水与洪水预报 41

第二节 水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44

一 水静力学知识与应用 44

二 动能与势能转换和明渠水力学 51

三 有压管道水力学与水工实践 53

四 对大气压的认识与负压利用五水工消能 60

第三节 河流泥沙运动力学的理论与实践 62

一 泥沙运动力学的起源与张戎的贡献 62

二 北宋年间河流泥沙运动理论的进展 64

三 潘季驯“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黄”的理论贡献 66

四 河流动力学理论的应用 73

第四节 土力学原理与应用 80

一 对土料工程特性的认识 80

二 水工建筑物施工中的土力学知识 83

第五节 水利测量 89

一 水准概念和原始水准测量 89

二 水准仪的发明和应用 91

三 唐宋以降的水准仪和水准测量 94

四 不用水的水准仪——旱平 99

五 高深、距离和方位的测量计算 101

第六节 田间灌溉与作物生理 106

一 渠系均衡灌溉用水的规定 106

二 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 112

三 调节土壤温度的灌溉技术 116

第三章 水资源与水环境治理规划 118

第一节 水土资源的利用和改良 118

一 水土资源的分布与治理原则 118

二 水土资源区划与田制 121

三 水土资源的调节与改良 128

四 水土资源的勘测与规划 129

第二节 水土保持与放淤规划 132

一 水土流失的演进及其影响 132

二 水土保持规划思想与技术措施 136

三 流失水土资源的再利用——淤灌和放淤 139

第三节 流域水利规划——以海河为例 143

一 海河农田水利规划与水土资源利用 143

二 海河防洪除涝规划与治理途径 148

第四节 湖泊水利规划——以洞庭湖为例 154

一 洞庭湖的历史演变及其对荆江防洪的影响 155

二 保护湖泊水体和围湖垦殖利弊之比较 160

三 荆江和洞庭湖防洪减灾规划思想评述 166

第五节 河流治理规划——以明清黄河下游为例 170

一 黄河河床的淤积演变 171

二 明代后期黄河下游河床淤积抬升的影响及潘季驯的治理规划 173

三 清代靳辅的治理与黄淮运旧格局的瓦解 177

四 解除黄淮运相互干扰的其他规划方案 183

第六节 治河方略的演变 187

一 以工程手段为主的治河方略 188

二 工程防洪与社会化减灾并举的防洪方略 196

第七节 灌溉工程规划 204

一 沟洫与井田制渠系规划 204

二 渠系工程规划——以郑国渠为例 205

三 无坝引水工程——以都江堰为例 207

四 陂塘及湖泊水利 213

五 东南沿海御咸蓄淡工程——以它山堰为例 216

第八节 排水工程、圩垸和盐碱地治理规划 219

一 排水工程 219

二 圩(围)垸水利 223

三 盐碱地治理 228

四 淤灌和放淤改土 229

第九节 大运河及其供水防沙枢纽工程规划 233

一 区间运河 233

二 越岭运河 235

三 运河的供水、配水和防沙工程规划及实践——以会通河、通惠河为例 242

第十节 城市水利规划 247

一 营国制度下的城市水利规划及实践 247

二 取水之利、避水之害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 252

第四章 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259

第一节 土方施工技术 259

一 土方开挖与疏浚 259

二 土方填筑施工技术与规范 269

第二节 石方施工技术 276

一 石方开挖 276

二 砌石建筑的桩基 277

三 砌石与砌砖技术 278

四 灰土防渗体做法 280

五 笼石和卵石的施工 281

六 水工胶结材料 282

七 水工建筑物的胶结技术 284

第三节 施工导流工程 286

一 早期大江截流失败的例证 286

二 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288

三 围堰工程形式 290

四 施工导流技术的变通应用 292

第四节 拦水和溢流堰坝的设计与施工 293

一 拦河蓄水堰坝的设计与施工 294

二 溢流堰闸的设计与施工 299

第五节 配水和输水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 307

一 配水闸门和涵洞的设计与施工 307

二 输水隧洞、倒虹吸和渡槽的设计与施工 318

第六节 堤防与埽工 324

一 堤防沿革及早期的技术成就 324

二 系统堤防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327

三 堤防维修制度与放淤固堤 330

四 埽工技术的起源与演进 331

五 埽工制作与特点 332

第七节 河流制导工程与护滩工程 336

一 护岸工程 336

二 河流制导工程 341

三 护滩工程 345

第八节 堵口和抢险技术 349

一 堵口工程 349

二 防汛抢险 358

第九节 地下水利用工程 360

一 引泉灌溉工程 361

二 井灌 364

三 坎儿井 368

第十节 运河供水与通航工程 370

一 堰埭 370

二 潮闸 371

三 复闸 373

四 明清黄淮运清口工程 379

第十一节 鱼鳞大石塘工程技术 381

一 砌石海塘的演进 382

二 鱼鳞大石塘 385

三 海塘护岸工程 389

第十二节 水力应用与提水机械 395

一 水力应用的起源与发展 396

二 提水机械 403

第五章 水利管理与法规 411

第一节 水利机构和职官 411

一 统一的水行政管理及职官建立 412

二 条块结合的水行政与专业管理体系 415

三 明清内阁及六部制下的水利与河漕机构 421

四 水利管理的稽查与奖罚 423

第二节 水利法规的制定 427

一 国家大法中的水利条款 427

二 综合性国家水利法规 429

三 不同水利门类的单项法规 432

第三节 技术分工与水利定额计算 440

一 水利专业人员的分工与培训 441

二 施工定额管理 442

三 工程计算的进步 446

第四节 经费的筹集与使用 449

一 河工经费及劳役 449

二 农田水利工程经费筹集、工料及劳动力组织 456

第五节 水资源税之征收 462

一 汉代水税的考证 463

二 唐以后各代之灌溉水税 465

三 新疆地区灌溉水税 468

四 水力加工机械用水也有收取水税的记载 469

第六章 水利史的应用研究与历史模型方法 470

第一节 江河洪水与大型岩崩滑坡历史研究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 470

一 1870年长江洪水研究成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的依据 471

二 黄河小浪底大坝设计与黄河1843年洪水复原研究 474

三 历史时期三峡大型岩崩滑坡研究 477

第二节 治水思想的历史研究与建议 480

一 自然灾害的双重属性与完善防洪方针的建议 480

二 水沙资源统一利用的历史启示 484

第三节 环境变迁的历史研究对水利规划工作的启示 486

一 黄河中游环境历史演变对下游防洪影响的研究 487

二 黄河下游河道还能维持多久的历史论证 491

三 鉴湖围垦的历史启示 495

第四节 历史模型研究方法的理论认识——以水利的历史研究为例 499

一 历史模型研究方法的提出——科学发展对历史研究的呼唤 499

二 历史模型的优势 500

三 历史模型研究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503

参考文献 506

人物索引 518

词语索引 523

后记 534

总跋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