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概述 1
1.1 印刷机的发展与现状 1
1.1.1 印刷机的发展 1
1.1.2 我国印刷机械工业的现状与应对方法 2
1.2 印刷机的分类和命名 3
1.2.1 印刷机的分类 3
1.2.2 印刷机的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3
1.3 印刷机的性能及工作循环图 11
1.3.1 印刷机的性能 11
1.3.2 工作循环图 13
2.1.2 单张纸胶印机对传动的要求 15
2.1.1 外传动链和内传动链 15
2.1 概述 15
第二章 单张纸胶印机的传动 15
2.2 各类胶印机的传动系统 16
2.2.1 J2108A和J2203A型胶印机的传动系统 16
2.2.2 PZ4880-01型对开四色胶印机传动系统 20
2.2.3 主机与给纸机之间的传动形式 22
2.3 给纸机的传动 27
2.3.1 SZ201型给纸机的传动系统 27
2.3.2 SZ206型给纸机的传动系统 31
2.3.3 给纸机传动离合器 34
2.4 其他机构 38
2.4.1 盘车机构 38
2.4.2 盘车安全机构 39
2.4.3 过载安全机构 40
3.1.1 自动输纸装置的分类 42
第三章 单张纸胶印机的输纸装置 42
3.1 概述 42
3.1.2 输纸装置的组成 46
3.2 分离头 47
3.2.1 SZ201型给纸机分离头 48
3.2.2 SZ206型给纸机分离头 49
3.2.3 松纸吹嘴 50
3.2.4 挡纸毛刷 51
3.2.5 压纸装置 52
3.2.6 侧挡块 52
3.2.7 分离头的纸垛安全限位装置 53
3.2.8 分纸吸嘴 54
3.2.9 压脚吹嘴 56
3.2.10 递纸吸嘴 59
3.2.11 (前)挡纸块 61
3.3 纸张的输送装置 62
3.3.1 输纸装置 62
3.3.2 吸气带输送装置 64
3.3.3 变速输送装置 65
3.4 纸张的检测装置 68
3.4.1 双张控制器 68
3.4.2 安全杠 71
3.4.3 前规检测 72
3.5 其他装置 75
3.5.1 不停机续纸装置 75
3.5.2 输纸台升降机构 76
4.1.1 概述 79
4.1 前规矩机构 79
第四章 定位和递纸装置 79
4.1.2 组合上摆式前规 82
4.1.3 组合下摆式前规 84
4.1.4 复合下摆式前规 86
4.1.5 复合上摆式前规 89
4.1.6 前规结构特点比较 90
4.2 侧规矩机构 91
4.2.1 扇面板式拉纸侧规 92
4.2.2 滚轮连续旋转式侧规 94
4.2.3 气动式拉规 97
4.3 递纸机构 99
4.3.1 概述 99
4.3.2 直接递纸 100
4.3.3 间接递纸机构 101
4.3.4 超越式递纸 107
4.3.5 递纸牙排结构与调节 111
4.3.6 规矩部件与递纸机构的交接关系 112
第五章 印刷装置 114
5.1 滚筒的排列形式 114
5.1.1 单色胶印机 114
5.1.2 单面多色胶印机 115
5.2 滚筒结构 121
5.2.1 基本构成 121
5.2.2 印版滚筒 124
5.2.3 橡皮滚筒 125
5.2.4 压印滚筒 127
5.3.1 拉版机构 129
5.3 调节机构 129
5.3.2 印版滚筒周向位置的调节 130
5.3.3 印版滚筒周向、轴向微调机构 131
5.4 离合压 136
5.4.1 概述 136
5.4.2 实现滚筒离合的几种形式 139
5.4.3 离合压机构和调节机构 144
5.5 纸张翻转机构 151
第六章 输墨、输水装置 156
6.1 输墨装置及性能 156
6.1.1 输墨装置的组成 156
6.1.2 输墨装置的性能指标 158
6.1.3 墨路与墨辊排列要求 164
6.2.1 供墨部分典型机构 171
6.2 输墨装置的典型机构 171
6.2.2 匀墨部分典型机构 182
6.2.3 着墨机构 188
6.3 润湿装置 191
6.3.1 润湿装置的分类及组成 192
6.3.2 润湿装置的材料及自动上水器 208
第七章 收纸装置 214
7.1 纸张传送装置 214
7.2 纸张减速装置 218
7.2.1 机械式印张减速装置 218
7.2.2 吸气辊印张减速器 219
7.3 印张防污与平整 223
7.3.1 印张的防污 223
7.3.2 印张平整器 228
7.4.1 前、侧齐纸 230
7.4 齐纸机构 230
7.4.2 取样接纸 231
7.4.3 凸块跟踪机构 232
7.5 收纸台 235
7.5.1 收纸台升降机构 235
7.5.2 副收纸板装置 236
7.6 喷粉和干燥 239
7.6.1 喷粉装置 239
7.6.2 干燥装置 239
第八章 单张纸胶印机的控制系统 244
8.1 海德堡胶印机CPC和CPTronic系统 244
8.2 罗兰胶印机RCI、CCI和PECOM系统 252
8.3 米勒胶印机UNIMATIC系统 256
8.4 小森胶印机PAI系统 256
8.5 日本秋山全自动胶印机 257
第九章 卷筒纸胶印机 265
9.1 概述 265
9.1.1 组成及其应用范围 265
9.1.2 工作特点 265
9.1.3 国产卷筒纸胶印机的命名规则 266
9.2 输纸系统 268
9.2.1 卷筒纸的安装 268
9.2.2 纸卷提升机构 269
9.2.3 自动接纸装置 272
9.2.4 纸带的张力控制 275
9.2.5 减振装置 282
9.2.6 纸带调节装置 284
9.2.7 自动穿纸装置 288
9.2.8 断纸自动停机装置 290
9.3.1 机型结构形式 292
9.3 印刷装置 292
9.3.2 印刷滚筒 293
9.3.3 调压、离合压机构 295
9.3.4 套准调节机构 298
9.4 输墨、输水装置 300
9.4.1 供墨装置 300
9.4.2 着墨机构 304
9.4.3 供水、着水机构 305
9.5 收纸系统 306
9.5.1 干燥与冷却装置 307
9.5.2 复卷装置 310
9.5.3 折页装置 310
10.1.1 柔性版印刷 315
第十章 柔性版印刷机 315
10.1 概述 315
10.1.2 我国柔性版印刷机的现状与发展 316
10.2 柔性版印刷机的组成、分类及特点 318
10.2.1 柔性版印刷机的组成 318
10.2.2 柔性版印刷机的分类及特点 319
10.3 印刷单元 322
10.3.1 印版滚筒 323
10.3.2 压印滚筒 324
10.3.3 印刷单元压力的调整 324
10.4 联线印后加工装置 328
10.4.1 切单张 328
10.4.2 圆模切 329
10.4.3 压凹凸 330
10.4.4 排废 331
10.4.5 烫金 331
10.4.6 打孔 332
第十一章 凹版印刷机 333
11.1 凹版印刷机的分类、基本结构及特点 333
11.1.1 凹版印刷机的分类 333
11.1.2 凹版印刷机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334
11.2 输墨装置 336
11.2.1 输墨装置基本形式 336
11.2.2 输墨系统 338
11.3 印刷装置 340
11.3.1 滚筒结构 340
11.3.2 压印形式 341
11.3.3 套准系统 342
11.3.4 干燥与冷却 346
11.3.5 附属装置 346
11.4 凹印机主要机型及技术参数 346
11.4.1 AZJ系列机组式凹版印刷机 346
11.4.2 AXJ系列卫星式凹版印刷机 347
11.4.3 ZSY系列凹版印刷机 348
第十二章 数字印刷机 350
12.1 概述 350
12.1.1 数字印刷的定义 350
12.1.2 数字印刷机的发展概况 350
12.2 电子数字式印刷机 355
12.3.1 概述 357
12.3.2 直接成像系统 357
12.3 直接成像数字印刷机 357
12.3.3 印刷系统 359
12.3.4 输纸、收纸装置 362
12.3.5 DI系统 362
12.4 数字印刷机简介 363
第十三章 印刷机的安装调试、维修与保养 367
13.1 印刷机构的安装 367
13.1.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367
13.1.2 安装步骤 368
13.2 胶印机的调整 370
13.2.1 调整前的准备工作 370
13.2.2 机器的调试 371
13.2.3 机器的验收 372
13.3.1 维修的依据 376
13.3 胶印机的维修 376
13.3.2 胶印机大修 378
13.4 胶印机的磨损与润滑 385
13.4.1 胶印机的零件磨损 385
13.4.2 润滑系统 391
13.5 胶印机的保养 398
13.5.1 安全生产 398
13.5.2 胶印机的日常清洁保养 399
13.5.3 胶印机一、二级保养内容与要求 400
13.5.4 附属设备的保养 403
13.5.5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405
13.5.6 胶印机定期检查 406
附表 408
参考文献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