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教育科研与争鸣 2
1 教育方针质疑 2
2 试论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18
3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再探讨 26
4 简论教育功能、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表述 33
5 也谈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兼评张承先、顾明远等同志的教育方针表述方案 41
6 怎样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5
7 教育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62
8 现行教育方针应该修改 69
9 怎样改变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落后局面——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召开的“教育科学的现状与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77
10 教学原则要体现我国的特色 86
11 论学校管理学的教材建设问题 100
12 试论教育行政学的学科体系 110
13 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重建与发展 116
14 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128
15 试析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兼评几种流行的说法 134
16 评教育理论研究中的某些倾向 138
17 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环境与方法 145
18 简论陶行知的办学思想——纪念陶行知诞辰一百周年 149
19 “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说法不科学 159
20 开展学术讨论是繁荣教育科学的重要方法——兼答燕国材同志 165
21 “非智力因素理论”质疑 177
22 “素质教育”的说法值得商榷 186
23 还是提“全面发展教育”为好 190
24 推进素质教育应澄清的几个认识问题 198
25 高等学校何必套用“素质教育” 205
26 全教会前后素质教育之比较 215
27 “三个面向”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深远意义——回忆13年前教育界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 223
28 我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教育思想简论 228
29 为师须有“道”——与教师谈谈教育科学 233
30 “无为而治”不可取 238
31 教材的生命在于创新 242
第二编 学校管理与改革 248
32 学校管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教育科学 248
33 学一点学校管理学 252
34 校风与学校管理 256
35 校长怎样管好教学工作 260
36 知人善任——谈人事管理 264
37 学校的民主管理 269
38 学校的科学管理 274
39 高校学生管理的宽与严 281
40 “减负”要从提高认识入手 284
41 《小学管理规程》的法律效力 290
42 《小学管理规程》与小学校长 293
43 谈谈校长的产生 296
44 论校长的威信 298
45 论领导者的素质 302
46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治校之本 310
47 正人必先正己——论校长的自我管理 320
48 谈谈校园环境管理 326
49 谈谈“校园文化”建设 332
50 学校管理常用的方法 338
51 学校管理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札记 345
52 学校管理改革纵横谈 357
53 “贵族学校”引发的思考 361
54 敢问“晓庄贵族学校”的办学思想 364
55 私立中小学高收费也应遏制 366
56 中小学领导体制应当改革 368
57 学校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 374
58 实行校长负责制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383
59 校长负责制试行中的若干问题 386
60 学校党政分开认识谈 391
61 中小学应继续实行校长负责制——建国后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396
62 论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400
63 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体制 403
64 关于校长负责制的几点思考 406
65 中小学应普遍推行校长负责制 416
66 校长负责制的提出及其内涵 419
第三编 我的治学之道 428
(一)我写“治学之道”的缘由 428
(二)治学之道与治校之道 430
(三)一次难得的机遇 433
(四)把同行朋友组织起来 435
(五)拿起笔来之前 438
(六)写自己熟悉的事 440
(七)对教育方针提出质疑 443
(八)《教育方针质疑》引发的大讨论 447
(九)再次质疑教育方针 451
(十)对中小学领导体制提出质疑 455
(十一)体制改革无坦途 459
(十二)“教授说的不算” 463
(十三)对教学原则提出质疑 467
(十四)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 470
(十五)记一次“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 474
(十六)对“培养非智力因素”提出质疑 478
(十七)对贵族学校提出质疑 482
(十八)第三个“凡是”也应抛弃 485
(十九)质疑促我读书 488
(二十)写质疑文章要破“三怕” 493
(二十一)新任校长怎样才有威信 496
(二十二)看“警告处分”有感 499
(二十三)学习的诀窍 501
(二十四)“曾经沧海难为水” 504
(二十五)高尔基语录引发的联想 506
(二十六)《鲁迅日记》读后 509
(二十七)怀念刘佛年教授 513
(二十八)老有所为,有所不为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