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检验技术 1
第一章 培养基 1
第一节 培养基的基本原理及制备原则 1
第二节 培养基的制备 5
附 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 23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包装寄送 25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 26
第二节 样品的包装与寄送 29
第三章 动物试验 31
第一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及繁殖 31
第二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正常生理指数 36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及管理 40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抓取和保定 41
第五节 实验动物注射法 43
第六节 实验动物采血法 49
第七节 实验动物编号法 52
第八节 感染动物的解剖 54
第四章 细菌形态学检验技术 56
第一节 标本制作及细菌大小的测定 56
第二节 常用染色法及染色液的配制 59
第三节 细菌运动性检查 68
第五章 细菌的分离培养 70
第一节 细菌的接种 70
第二节 需氧菌的培养 72
第三节 非需氧菌(包括微需氧菌、厌氧菌)的培养 72
第四节 细菌培养性状观察 75
第五节 菌种保存 76
第一节 糖类代谢试验 81
第六章 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81
第二节 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试验 89
第三节 有机酸盐及铵盐利用试验 97
第四节 呼吸酶类试验及其他试验 102
第五节 缓冲液的配制 111
第七章 细菌计数法 115
第一节 直接计数法 115
第二节 间接计数法 120
第八章 细菌对药物敏感性试验 122
第一节 试管稀释法 122
第二节 滤纸片扩散法 126
第三节 牛津小杯法 128
第五节 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129
第四节 平板小沟法 129
第六节 药敏试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30
第九章 诊断血清学技术 132
第一节 沉淀反应 132
第二节 凝集反应 146
第三节 免疫荧光技术 159
第四节 酶免疫技术 168
第五节 补体结合反应 182
第六节 中和试验 196
第七节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203
第八节 凝集溶解试验 208
第九节 生长抑制试验 209
第十节 代谢抑制试验 211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213
第二篇 细菌 213
第十章 球菌 213
附一 金色葡萄球菌的检查 216
附二 碱性磷酸酶的测定 218
第二节 链球菌属 219
附 链球菌发酵类型检查及乳酸纸层析分析法 228
第十一章 肠杆菌科 230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 242
第二节 沙门氏菌属 250
第三节 克勒伯氏菌属 260
第四节 肠杆菌属 262
第五节 变形杆菌属、摩根氏菌属及普罗菲登斯菌属 262
第六节 耶辛氏菌属 264
第七节 志贺氏菌属 271
第八节 柠檬酸杆菌属 272
第十二章 需氧培养即可生长的肠杆菌科及巴氏杆菌科以外的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274
第一节 假单胞菌属 274
第二节 气单胞菌属 288
第三节 博德特氏菌属 295
第四节 布氏杆菌属 302
第五节 摩拉氏菌属 314
第六节 军团菌属 321
第十三章 巴氏杆菌科 331
第一节 巴氏杆菌属 331
第二节 嗜血杆菌属 340
第三节 放线杆菌属 346
第四节 费朗西斯氏菌属 350
第五节 鸭瘟巴氏杆菌 353
第十四章 弯曲形细菌 355
第一节 兼性厌氧的弧菌属 355
第二节 微嗜氧的弯杆菌属 363
第十五章 螺旋体科 369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369
第二节 密螺旋体 373
第三节 疏螺旋体 378
第十六章 拟杆菌科 382
第一节 拟杆菌属 383
第二节 梭杆菌属 386
第十七章 芽孢杆菌科 390
第一节 梭菌属 390
第二节 芽孢杆菌属 408
第十八章 无内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412
第一节 李氏杆菌属 413
第二节 丹毒杆菌属 418
第三节 棒状杆菌属 422
第四节 分支杆菌属 429
第五节 放线菌属 440
第六节 嗜皮菌属 443
第十九章 霉形体检验技术 449
第一节 分离培养 449
第二节 形态学检查 453
第三节 培养物的纯化 456
第四节 生化试验 457
第五节 霉形体的血清学鉴定 463
第六节 致病性霉形体检验 467
第一节 立克次氏体 476
第二十章 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 476
第二节 衣原体 485
第三篇 真菌 491
第二十一章 瘤座孢科 491
第二十二章 丛梗孢科 504
第一节 曲霉属 504
第二节 青霉属 513
第二十三章 暗梗孢科 521
第二十四章 组织胞浆菌科 523
第二十五章 丛梗孢科中的皮霉菌 525
第二十六章 束梗孢科 527
第一节 鸡胚的结构 531
第四篇 病毒的检验 531
第二十七章 鸡胚培养技术 531
第二节 受精卵的检查 533
第三节 接种途径 534
第二十八章 细胞培养技术 542
第一节 器材的准备 542
第二节 细胞培养液的配制 547
第三节 细胞培养常用试剂的配制 555
第四节 单层细胞的培养 558
第五节 传代细胞系的培养 562
第六节 细胞培养的不同方法 563
第七节 细胞的保存和递送 564
第一节 细胞致病效应 568
第二十九章 病毒的细胞培养感染试验 568
第二节 血吸附和血吸附抑制试验 569
第三节 空斑形成试验 571
第三十章 干扰素测定方法 575
第三十一章 病毒电镜标本的制备 582
第一节 负染标本的制备 582
第二节 免疫电镜术 584
第三节 超薄切片用的样品采集和固定 587
第三十二章 病毒理化特性的检查 589
第一节 病毒核酸类型的测定 589
第二节 病毒类脂的测定 594
第三节 病毒对几种理化因素的抗性测定 595
第一节 猪细小病毒 597
第三十三章 细小病毒科 597
第二节 牛细小病毒 600
第三节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601
第四节 犬细小病毒 603
第五节 水貂肠炎病毒 604
第六节 小鹅瘟病毒 606
第七节 阿留申水貂病病毒 607
第八节 兔细小病毒 608
第九节 啮齿动物的细小病毒 609
第三十四章 乳多空病毒科 611
第三十五章 腺病毒科 615
第一节 哺乳动物腺病毒属 615
第二节 禽腺病毒属 619
第三十六章 疱疹病毒科 622
第一节 疱疹病毒甲亚科 622
第二节 疱疹病毒乙亚科 634
第三节 疱疹病毒丙亚科 637
第三十七章 虹色病毒科 643
第一节 鱼淋巴囊肿病毒 643
第二节 非洲猪瘟病毒 644
第三十八章 痘病毒科 648
第一节 正痘病毒属 651
第二节 禽痘病毒属 655
第三节 羊痘病毒属 657
第四节 野兔痘病毒属 659
第五节 副痘病毒属 660
第六节 猪痘病毒属 661
第一节 肠道病毒属 663
第三十九章 微核糖核酸病毒科 663
第二节 鼻病毒属 668
第三节 口蹄疫病毒属 670
第四十章 披膜病毒科 676
第一节 甲病毒属 676
第二节 瘟病毒属 679
第三节 动脉炎病毒属 683
第四十一章 黄病毒科 685
第一节 日本脑炎病毒 685
第二节 引起动物脑炎的其他黄病毒 687
第四十二章 布尼安病毒科 689
第四十三章 呼肠孤病毒科 693
第一节 呼肠孤病毒属 693
第二节 环状病毒属 697
第三节 轮状病毒属 702
第四十四章 双RNA病毒科 705
第一节 鸡传染性腔上囊炎病毒 705
第二节 鱼传染性胰坏死病毒 706
第四十五章 反录病毒科 708
第一节 肿瘤病毒亚科 708
第二节 泡沫病毒亚科 714
第三节 缓慢病毒亚科 714
第四节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715
第四十六章 冠状病毒科 719
第四十七章 嵌沙病毒科 724
第四十八章 弹状病毒科 726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属 726
第二节 水泡病毒属 728
第三节 本科可能成员 730
第四十九章 正粘病毒科 734
第五十章 副粘病毒科 740
第一节 副粘病毒属 740
第二节 麻疹病毒属 747
第五十一章 未分类病毒 752
第五十二章 鱼类病原微生物 755
第一节 鱼害粘球菌 755
第二节 I型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 757
第三节 荧光假单胞菌 759
第四节 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 761
第五节 水霉科 762
附一 常见淡水鱼类寄生水生真菌分类检索表 765
附二 鱼类常见的几种传染病鉴别表 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