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的基本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泉钧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308012425
  • 页数:522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3

上编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

总论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3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 6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0

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及其对中国走向近代的影响 13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停滞 13

(二)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停滞的原因 17

(三)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停滞对中国走向近代的影响 21

二、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 23

(一)帝国主义把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23

(二)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 31

三、太平天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36

(一)《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 36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40

(三)农民阶级自己不能解放自己 43

四、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理论和历史作用 47

(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 47

(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理论基础与大同思想 49

(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54

五、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58

(一)旧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 58

(二)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60

(三)旧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69

六、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和中国文化革命发展的方向 73

(一)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 73

(二)中国文化革命发展的方向 79

中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85

总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8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6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87

(三)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97

七、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101

(一)中国人民需要新的思想武器 101

(二)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条件 104

(三)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109

八、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112

(一)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要求 112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114

(三)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特点 120

(一)列宁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的提出 123

九、列宁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23

(二)列宁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125

(三)列宁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30

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135

(一)新三民主义的形成 135

(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 137

(三)新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141

十一、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147

(一)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 147

(二)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危害 154

(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157

十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 157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点 163

(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168

十三、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 171

(一)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171

(二)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 175

(三)中国农民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得到根本解放 178

十四、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基本特征 183

(一)照搬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实行进攻路线 183

(二)照搬斯大林“三阶段论”,打击中间势力 186

(三)照搬俄国“城市中心论”,以错误的城市观点部署工作 190

十五、蒋介石的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 194

(一)蒋介石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194

(二)蒋介石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特征 197

(三)蒋介石的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是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 206

(四)中国人民同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斗争 207

十六、邓演达的平民革命理论 209

(一)民族的平民革命理论的产生 209

(二)民族的平民革命理论的内容 210

(三)对民族的平民革命理论的评析 216

十七、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221

(一)梁漱溟从事乡村建设的动因 221

(二)梁漱溟乡村建设的蓝图 225

(三)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困境 228

(四)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价值评估 231

十八、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政策和“理论” 234

(一)日本对华扩张的“大陆政策” 234

(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理论” 238

十九、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49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249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254

(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伟大意义 262

二十、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胜利的法宝 265

(一)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胜利的法宝 265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特点 267

(三)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77

二十一、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280

(一)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条件 280

(二)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及科学体系 285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旗帜 289

(一)正义战争必胜 293

二十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93

(二)人民军队是胜利的重要条件 297

(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298

二十三、解放战争时期“中间路线”的破产 307

(一)“中间路线”的主张和纲领 308

(二)“中间路线”出现的原因 312

(三)“中间路线”的破产及其教训 317

二十四、蒋家王朝覆灭的原因 322

(一)政治上的反动腐败 322

(二)经济上的全面崩溃 325

(三)军事上的一败涂地 329

二十五、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 332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变 332

(二)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343

二十六、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46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46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353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355

(一)七届二中全会的科学规划 359

二十七、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359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361

二十八、农业合作化的基本经验 369

(一)农业合作化是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 369

(二)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和途径 372

(三)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历史评价 375

二十九、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78

(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378

(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成功改造 383

(三)伟大的历史创举 384

总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 389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 389

下编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389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395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意义 400

三十、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容矛盾的理论 402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402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内容 408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伟大意义 414

三十一、“大跃进”的失误,60年代的调整 417

(一)“大跃进”的失误 417

(二)60年代的调整 422

(三)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425

三十二、“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429

(一)“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429

(二)“文化大革命”的过程和性质 434

(三)“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438

三十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 442

(一)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442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446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辟 450

三十四、关于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评价问题 453

(一)全面评价毛泽东历史地位问题的提出 453

(二)全面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456

(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全党的根本任务 461

三十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6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46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46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 473

三十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77

(一)党的基本路线形成的历史过程 477

(二)党的基本路线的科学内涵 481

(三)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 48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 492

三十七、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492

(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497

三十八、反对“和平演变”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课题 500

(一)党和毛泽东反对“和平演变”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00

(二)反对“和平演变”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503

(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507

三十九、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 510

(一)改革开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510

(二)改革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 516

(三)改革开放理论的伟大意义 521

后记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