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闻记者的对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恭俭著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1451074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第一章 理想化为现实,文化人格的塑造 8

第一节 为什么定位于文化人格 8

一 人格、文化人格及其尺度 8

二 新闻记者塑造文化人格的现实意义 11

三 文化人格塑造成功的检验标准及可行性 15

第二节 求真:真金不怕火炼 19

一 事实本身的真实 19

二 整体的真实 21

三 发展的真实 25

四 转化的真实 29

第三节 求善:称他“笔侠”,不如称他“儒侠” 32

一 新闻作品的道德内容 32

二 道德面貌的独特个性 38

第四节 求美:美在作品中流动 44

一 自然美作为新闻报道对象 45

二 崇高美作为新闻报道对象 48

三 美丑交战作为新闻报道对象 55

第五节 求体:十八般武艺,看你怎么用 59

一 媒介观念 60

二 形态感 69

第二章 新闻发现 78

第一节 合理地运用新闻价值的主体性原则 78

一 90个一版头条说明什么 79

二 他练就了一副新闻鼻 87

第二节 情系普通人 97

一 报纸是给普通人看的 97

二 写普通人的深入与拓展 100

第三节 发挥面向基层的优势 111

一 来自第一线的两组报道 112

二 新闻素材的地域规定性与新闻地域化的趋向 120

三 易地采访与定点采访的互补 131

第三章 批评报道 135

第一节 准确地把握新闻批评的本质和形态特性 135

一 参与政府对民众进行管理的批评报道 136

二 参与民众管理政府的批评报道 139

三 批评报道和正面报道 143

第二节 讲究批评报道的艺术 149

一 进行式报道 149

二 批评的点名与含蓄 152

三 喜剧式的处理 155

四 防止批评报道的负效应 156

五 和采访对象的协调、交锋 160

六 批评报道的时宜性 162

七 就事论事与就事论其他 166

八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167

第三节 新闻批评与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169

一 他当了一回被告 169

二 几点有益的启发 172

第四章 通讯艺术 179

第一节 通讯的定位 179

一 通讯是略有文学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180

二 通讯文体的法与变 186

第二节 通讯的艺术手段和风格 192

一 多种艺术追求 192

二 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198

第五章 新闻传播中的个案研究 216

第一节 关于解救人质的采写与报道 216

一 初始动因 217

二 新闻策划 218

三 当机立断和由不得你 219

四 《不许用人质手段处理经济纠纷》的发表与传播 222

五 报纸在传播中的作用:报纸是一个整体 229

六 传播中舆论与行政、法制的关系 232

七 不可忽视的反馈 235

第二节 关于“映山红”的采写与系列报道 237

一 《闻名长沙的“戏窝子”》 238

二 有关民间职业剧团发展的几个概念的产生与传播 241

三 《“映山红”现象》 245

四 《“映山红”精神》 247

五 《戏剧的希望——“映山红”发展启示录》 249

六 追求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文献价值的统一 252

七 一种报道式样:跟踪性系列报道 254

第三节 关于刘先和的采写与报道 258

一 由生写到死 258

二 《茶山常绿颂英魂》的多视点及其意义 260

三 人物通讯和文学作品的变奏 266

四 由死写到生 272

五 传播中两种媒介的转换 275

第六章 作品选析 279

一 《平江城关中学停课上街卖苹果》赏析 281

二 《新宁县图书馆只订一份<湖南广播电视报>》赏析 284

三 《借问尼庵何处有 学童遥指校园中》赏析 286

四 《毛泽东铜像在韶山隆重揭幕 江泽民专程出席并亲自揭幕》赏析 287

五 《怀铁三小走出应试教育误区》赏析 289

六 《两份报纸寄哀思》赏析 291

七 《何以引得凤凰来》赏析 294

八 《举报人的命运》赏析 298

九 《八年第一课》赏析 306

十 《“洞庭”号何时启锚?》赏析 310

十一 《古墓的遭遇》赏析 310

十二 《南岳风景区还在闹“鬼”》赏析 312

十三 《木叶情》赏析 316

十四 《满目青山夕照明》赏析 319

十五 《李炳淑那股认真劲》赏析 324

十六 《书场打“擂台”》赏析 325

十七 《荒芳的手》赏析 327

十八 《幼小而美丽的心灵》赏析 329

十九 《邵东县公开售假货》的修改 334

二十 《为了庄严的承诺》的修改 337

后记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