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前言 1
第一篇物理试验 1
第一章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
第一节样品的采集 2
一、矿物原料的取样 2
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取样 6
第二节样品的加工制备 7
一、样品的破碎 8
二、样品的混匀 9
三、样品的缩分 10
第二章原料性能试验 14
第一节外貌观察 15
一、原状(未煅烧)外貌观察 15
二、煅烧后的外貌观察 15
第二节粘土水化率的测定 16
第三节粉料中铁粉量的测定 18
第四节真密度的测定 19
第五节颗粒组成的测定——筛分析法 21
一、干法筛分析 22
二、湿法筛分析 25
第六节颗粒组成的测定——沉降分析法 26
一、沉降分析的原理 27
二、试验悬浮液制备的原则 29
三、试验方法 31
第七节粘土可塑性能试验 52
一、可塑性指数测定法 52
二、可塑性指标测定法 57
三、可塑度测定法 60
第八节粘土结合力试验 64
第九节粘土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68
第十节热分析试验 72
一、热失重分析(TG) 73
二、差热分析(DTA) 77
三、差热和失重综合分析 85
第十一节粘土耐火度的测定 92
第三章坯料性能试验 96
第一节坯料水分的测定 96
一、烘干称量法 97
二、容量法 99
三、容积法(平锥台法) 101
第二节坯料细度的测定 104
一、浆料密度的测定 106
第三节浆料密度和弹性系数的测定 106
二、浆料弹性系数的测定 110
第四节 浆料粘度和流动度与厚化度的测定 111
一、粘度的测定 111
二、流动度的测定 117
三、厚化度的测定 117
第五节浆料的外加剂试验 117
第六节坯料中铁杂质的测定 120
一、过筛法 120
第七节湿坯压缩指标和压缩强度的测定 123
二、吸铁法 123
第八节坯料干燥失重、收缩及其干燥速率和临界水分的测定 125
第九节坯料干燥灵敏性指数的测定 129
第十节坯料干燥强度和吸湿强度的测定 132
第十一节坯料线收缩率、体积收缩率和孔隙率的测定 134
第十二节坯料烧成温度范围的测定 140
第十三节泥段结构试验 145
一、泥段轴向抛物线分层试验 145
二、泥段径向螺线分层排列试验 146
三、泥段分层排列结构试验 146
第一节 电瓷材料的体积密度、吸水率、开口孔隙率和 149
闭口孔隙率的测定 149
第四章瓷质性能试验 149
第二节电瓷材料的孔隙性试验 153
第三节电瓷材料的弯曲强度的测定 155
第四节 电瓷材料的拉伸强度的测定 158
第五节电瓷材料的冲击弯曲强度的测定 161
第六节电瓷材料的弹性模量的测定 163
第七节电瓷材料的热稳定性的测定 169
第八节电瓷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172
第九节电气强度和耐受电压试验 175
第十节 电瓷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 182
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定 182
第十一节 电瓷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测定 196
第五章釉料性能试验 204
第一节釉的高温流动度的测定 204
一、斜槽法 204
二、斜板法 206
第二节 釉的熔融温度范围的测定 207
一、三角锥法 207
二、影象式熔融温度范围测定仪法 207
三、热台显微镜法 211
第三节润湿接触角的测定 214
第四节瓷坯上釉后的机、电、热性能的测定 216
一、膨胀仪法 217
二、阿宾法计算釉的膨胀系数 217
第五节釉的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217
第六节釉熔体粘度的测定 220
第七节釉的表面张力的测定 225
一、缩丝法 226
二、拉筒法(吸筒法) 229
三、滴重法 233
第八节坯釉应力的测定 235
一、坯釉应力测定仪法 236
二、坩埚法 238
三、应力环法 239
第九节釉面白度、光泽度的测定 240
第十节釉面显微硬度的测定 243
第十一节釉的化学稳定性的测定 248
第六章电瓷材料及原料的结构分析试验 252
第一节偏光显微镜试验 253
一、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和调试 253
二、超薄光薄片的制备 262
三、显微镜下电瓷材料的定量测定 264
四、偏光显微镜下电瓷材料的系统鉴定 270
第二节反光显微镜试验 278
一、反光显微镜的构造、工作原理和调试 278
二、反光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制备 282
三、反光显微镜下电瓷材料的鉴定 287
第三节透射电子显微镜试验 291
一、透射电镜的构造和调试 291
二、透射电镜下观察样品的制备 299
三、选区电子衍射方法 303
四、透射电镜下电瓷材料的鉴定 305
第四节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 308
一、扫描电镜的构造和调试 309
二、扫描电镜下观察样品的制备 314
三、扫描电镜下电瓷材料的鉴定 315
一、Y-2型X射线衍射仪构造和调试 318
第五节X射线衍射仪试验 318
二、用衍射仪进行定性物相分析 325
三、用衍射仪进行定量物相分析——补偿法 335
第七章水泥及水泥胶合剂试验 341
第一节水泥细度的测定 342
一、筛析法 344
二、用透气法测定水泥比表面积 347
第二节水泥和水泥胶合剂需水性的测定 354
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355
二、水泥胶砂流动度的测定 360
第三节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 363
第四节水泥安定性试验 366
一、沸煮法检验水泥安定性 367
二、压蒸法检验水泥安定性 368
第五节水泥和水泥胶合剂机械强度的测定及标号的确定 373
第六节 水泥胶合剂干缩试验 392
第七节水泥胶合剂异常气孔数的测定 396
第八节水泥胶合剂低温耐受性能试验 398
第九节水泥胶合剂冻融循环试验 400
第十节水泥胶合剂温度循环试验 401
第十一节砂的含泥量的测定 402
第十二节减水剂有关性能试验 403
一、减水剂固体含量及含水量的测定 410
二、减水剂起泡性试验 411
三、减水剂的减水率的测定 412
第十三节水泥胶合剂吸水率的测定 415
第十四节水泥胶合剂及其原材料的其它试验 416
一、水泥及其胶合剂弹性模量的测定 416
二、水泥含水率、烧失量的测定 417
三、凝结时间稳定率及促凝比试验 417
四、砂的筛分析试验 418
一、块状样品 419
第一节样品的制备 419
二、粉状样品 419
第二篇化学分析 419
第八章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 419
三、液态样品 420
四、特殊样品 420
第二节玻璃仪器的使用与校正 420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 420
二、玻璃仪器的使用 421
三、玻璃仪器的校准 422
第三节天平的安装、使用与维护 424
一、天平的构造与安装 425
二、天平的检定与调整 428
四、天平的维护 430
三、分析天平的使用 430
第四节化验室常用设备、器材的使用与维护 431
一、铂坩埚与铂皿的使用和维护 431
二、铂电极的使用和维护 432
三、镍坩埚与银坩埚的使用与维护 433
四、玻璃砂芯坩埚的使用与维护 433
五、石英坩埚的使用与维护 434
六、玛瑙研钵的使用与维护 434
七、高温电炉的使用与维护 434
第五节实验室安全常识 435
一、防毒措施 435
第六节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知识 437
一、离子交换树脂简介 437
二、离子交换纯水的制备 441
第七节重量分析 444
一、概述 444
二、沉淀 445
三、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灼烧 458
第八节容量分析 465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466
二、几种浓度的相互换算 468
三、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469
四、酸碱滴定法 471
五、缓冲溶液 474
六、氧化还原滴定 476
七、络合滴定 480
第九节仪器分析 492
一、比色分析法 492
二、发射光谱分析法 498
三、火焰分光光度法 508
四、原子吸收光谱法 510
五、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519
第十节分析结果的处理 533
一、准确度、精密度 533
二、误差和偏差 534
三、误差产生的原因 536
四、对准确度的检查与提高准确度的措施 539
五、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 541
第九章硅酸盐原料及其瓷的分析(长石瓷、坯、白釉、粘土、 543
长石、滑石、砂岩) 543
第一节灼烧减量的测定 544
第二节二氧化硅的测定 545
一、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545
二、氟硅酸钾容量法 547
第三节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550
一、邻菲啰啉比色法 550
二、EDTA容量法(铁、铝连续滴定) 552
三、原子吸收光谱法 553
第四节三氧化二铝的测定——EDTA容置法 554
EDTA容量法(铁、铝连续滴定) 555
二、氟化物取代-EDTA容量法 557
第五节二氧化钛的测定 560
一、过氧化氢比色法 560
二、变色酸比色法 561
第六节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 562
一、EDTA容量法 563
二、发射光谱法 565
三、原子吸收光谱法 570
第七节氧化钾、氧化钠的测定 572
一、火焰光度法 573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 574
三、离子交换树脂法 576
四、酸碱中和——高氯酸钾法 580
五、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583
第十章石英的分析 587
第一节灼烧减量的测定 587
第二节二氧化硅的测定——重量法 588
第三节三氧化二铁的测定——磺基水杨酸比色法 589
第一节二氧化硅的测定 591
矾土坯、高铝瓷和九五瓷) 591
一、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591
第十一章高铝材料及其瓷的分析(生、熟矾土、 591
二、硅铝蓝比色法 592
第二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EDTA容量法 595
第三节三氧化二铝的测定——EDTA容量法 596
第十二章棕釉的分析 599
第一节三氧化二铬的测定 600
一、EDTA比色法 600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 601
第二节二氧化锰的测定 603
一、EDTA容量法 603
二、过碘酸钾比色法 604
三、原子吸收光谱法 606
第三节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EDTA容量法 607
第一节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610
一、EDTA容量法 610
第十三章半导体釉(钛系)的分析 610
第二节三氧化二铝、氧化锌的测定——氟化物取代-EDTA容 611
量法 611
二、重铬酸钾容量法 611
第三节氧化钡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 612
第十四章天蓝釉(锆钒型)的分析 613
第一节三氧化二铁的测定——硫氰酸铵比色法 613
第二节二氧化锆的测定——EDTA容量法 614
第三节三氧化二铝的测定——EDTA容量法 615
第四节五氧化二钒的测定 616
一、极谱分析法 616
二、PAR-H2O2比色法 619
第一节灼烧减量的测定 621
第二节酸不溶物的测定 621
第十五章碳酸盐矿物的分析 621
第三节三氧化二铝的测定——铝试剂比色法 622
第四节氧化钙的测定——EDTA容量法 624
第五节氧化镁的测定——EDTA容量法 625
第六节 白云石中氧化钙及氧化镁的测定 626
一、EDTA容量法 626
二、EGTA-EDTA容量法(钙、镁连续测定) 627
第十六章化工原料的分析 629
第一节三氧化二铬的分析、测定——氧化-还原法 629
第二节三氧化二铁的分析、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 632
第三节氧化锌的分析、测定——EDTA容量法 633
第四节碳酸钙的分析、测定——EDTA容量法 635
第五节碳酸钡的分析、测定——硫酸钡重量法 638
第六节红丹(四氧化三铅)的分析、测定 639
一、EDTA容量法 639
二、氧化-还原法 641
第七节黄丹(氧化铅)的分析、测定——氧化-还原法 642
第八节二氧化锰的分析、测定——氧化-还原法 644
第九节二氧化钛的分析、测定——EDTA容量法 646
第十节三氧化二铝(刚玉)的分析 648
一、二氧化硅的测定~硅钼蓝比色法 648
二、三氧化二铁的测定——邻菲啰啉比色法 650
三、三氧化二铝的测定——EDTA容量法 651
第十一节二氧化锆的分析、测定——苦杏仁酸重量法 654
第十二节五氧化二钒的分析、测定——氧化-还原法 656
第十三节氧化锑的分析 657
一、三氧化二锑的测定——溴酸钾容量法 658
二、氧化锑总量的测定 659
第十四节二氧化锡的分析、测定 660
一、重量法 660
三、五氧化二锑的测定 660
二、硝酸铅容量法 661
第十五节硼酸的分析、测定——酸碱中和法 663
第十六节 氧化镍的分析、测定——EDTA容量法 665
第十七节 氧化钻的分析、测定—EDTA容量法 666
第十八节水玻璃的模数的测定——酸碱中和法 667
第一节游离碳的测定 670
一、气体容量法 670
第十七章碳化硅的分析 670
二、重量法 673
第二节游离硅的测定——硅钼蓝比色法 674
第三节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重量法 676
第四节硅总量的测定——硫酸脱水重量法 676
第五节碳化硅的测定——重量法 677
第一节二氧化硅的测定 680
一、氟硅酸钾容量法 680
第十八章铁矿石的分析 680
二、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682
第二节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683
一、重铬酸钾容量法 683
二、EDTA容量法 685
第三节二氧化锰的测定——高碘酸钾比色法 687
第四节五氧化二磷的测定——铝酸铵比色法 689
第五节三氧化硫的测定——燃烧-碘量法 690
第一节二氧化硅的测定 693
一、氟硅酸钾容量法 693
第十九章铬铁矿分析 693
二、重量法 694
第二节三氧化二铬的测定——氧化-还原法 695
第三节三氧化二铁的测定——EDTA容量法 697
第四节三氧化二铝的测定——氟化物取代-EDTA容量法 698
第五节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EDTA容量法 700
第一节二氧化硅的测定 702
一、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702
第二十章锰矿石分析 702
二、硅钼蓝比色法 703
第二节二氧化锰的测定——氧化-还原法 705
第三节五氧化二磷的测定——铝酸铵比色法 707
第二十一章萤石的快速分析 709
第一节碳酸钙(包括硫酸钙)的测定——醋酸提取-EDTA容量法 709
第二节氟化钙的测定——三氯化铝提取-EDTA容量法 711
第三节二氧化硅的测定——重量法 712
第四节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的测定——EDTA容量法 712
第二十二章锆质材料(锆刚玉、锆英石、锆莫来石)的分析 714
第一节二氧化硅的测定——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714
第二节二氧化锆的测定 715
一、EDTA容量法 715
二、苦杏仁酸重量法 717
第三节三氧化二铁的测定——硫氰酸铵比色法 718
第四节 三氧化二铝的测定——EDTA容量法 720
第一节灼烧减量的测定 722
第二节二氧化硅的测定——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722
第二十三章水泥的化学分析 722
第三节三氧化二铁的测定——EDTA容量法 724
第四节二氧化钛的测定——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 726
第五节 三氧化二铝的测定——氟化物取代-EDTA容量法 727
第六节 氧化亚锰的测定——过碘酸钾比色法 729
第七节氧化钙的测定——EDTA容量法 730
第八节氧化镁的测定——EDTA容量法 731
第九节三氧化硫的测定 732
一、硫酸钡重量法 732
二、静态离子交换法 733
第十节氧化钾、氧化钠的测定——火焰光度法 735
第十一节游离氧化钙的测定——甘油酒精容量法 736
第一节氧化锌的测定 739
一、甲醛破蔽法 739
第二十四章无氰镀锌溶液的分析 739
二、EDTA容量法 740
第二节氨三乙酸的测定——氯化钙滴定法 741
第三节氯化铵的测定 743
一、酸碱中和法 743
二、硝酸银容量法 744
第二十五章氰化镀银溶液的分析 746
第一节氰化银的测定——硫氰酸钾容量法 746
第二节游离氰化物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 747
第二十六章镀镍溶液的分析(镍盐、镁盐、硼酸、氯化物) 749
第一节镍及镁的测定——EDTA容量法 749
第二节 硼酸的测定——酸碱中和法 750
第三节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 752
第一节 碱度的测定——酸碱中和法 753
一、总碱度的测定 753
第二十七章工业用水(锅炉用水)的分析 753
二、不含碳酸根离子时碳酸氢根离子的测定 754
三、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测定 755
四、氢氧化物碱度的测定 755
第二节氯离子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 756
第三节硬度的测定 757
一、EDTA容量法 758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 759
第四节磷酸根的测定——磷钼蓝比色法 761
一、样品的制备 764
第一节煤的工业分析 764
二、水分的测定 764
第二十八章燃料的分析 764
三、灰分的测定 765
四、挥发分的测定 765
五、固定碳的测定 766
六、硫量的测定 766
七、发热量的测定 768
第二节重油的分析 772
一、酸值的测定 772
二、粘度的测定 773
三、闪点和燃点的测定 774
四、水分的测定 775
五、灰分的测定 776
第三节煤气的分析 777
一、窑炉气及烟道气的分析 777
二、煤气的分析 780
附录一JB3316—83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网 785
表1 金属丝网结构参数及与英制尺寸对照(Ⅰ) 785
附录 785
表2 金属丝网结构参数及与英制尺寸对照(Ⅱ) 788
附录二矿物表 791
表1 硅酸盐类 791
表2 碳酸盐类 796
表3 硫酸盐类 798
表4 氧化物及含水氧化物类 799
表5 硼酸盐类 801
表6 卤化物类 802
附录三GB175—8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 802
规定的水泥胶合剂分类情况和性能指标 807
表1 水泥胶合剂分类 807
附录四 JB4307—86《绝缘子胶装用水泥胶合剂技术条件》 807
表2 各类胶合剂的性能指标 808
附录五标准测温锥与温度对照表 808
附录六原子量表(1981年国际原子量) 809
附录七 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I=0) 810
附录八氨羧络合剂类络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I=0.1) 812
附录九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0) 814
附录十 标准电极电位表(18~25℃) 816
附录十一元素常用吸收分析线波长 821
附录十二 金属氢氧物沉淀的pH值 824
附录十三氧化-还原指示剂 825
附录十四常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826
附录十五常用酸碱混合指示剂 827
附录十六金属指示剂 830
附录十七 常用酸碱的近似当量 833
参考文献 833
二、必要的安全常识 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