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3
救援我心魂的几个文学故事 3
不朽的楷模与挚友 13
活着多么好 15
两个给我力量的名字 18
命运之赐 21
生命的继续 24
萨特:人格的幸福 26
格拉斯:充分燃烧的活火 28
以赛亚·伯林对斯大林的批判 30
弥尔顿评“书禁” 32
书禁的进化 35
纳博科夫寓言 38
论罗素的三激情 41
论德谟克利特之井 45
集中营:密勒的警告 49
托尔斯泰:选择的艰难 51
没有酸气的萨义德 54
人生的盛宴 57
世纪末的童话 60
世纪末的慈悲声 62
阿诺德·施瓦辛格启示录 64
钱锺书先生的嘱托 67
丰子恺带给我的迷惘 70
第二辑 75
我的文学观 75
我的教育观——为安徽铜陵三中师生所作的讲述 81
我的六经 84
学术自述 93
自己,并不那么重要 99
逃避自由 102
执著于一种态度 105
爱全人类易,爱一个人难 108
第二视力 111
心想平静的书桌 115
丧魂失魄的岁月 117
书园漂绪二十年——《书园思绪》序言 120
第三旅程告示 123
念念不忘一个“格”字 126
数量的优势与假象 128
第三辑 135
从意识形态时代到数字时代 135
评“新型伪道德” 141
再论“第三话语空间”——在《明报月刊》创刊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44
面对第三种哲学 149
没有思想的年代 152
关于人的复制 155
童年的长度 160
儿童节与高考——再说“童年的长度” 162
复仇三部曲 165
解放的困顿 168
女人悲剧四段论 175
教育、美育与生命质量——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退思日上的演讲 178
欲望的权利与欲望的制衡 187
人类的集体变质 193
人类越来越贪婪 198
百年前鲁迅的伟大呼吁 201
走出“民族主义”——在香港科技大学“民族主义讲座”会上的发言 204
风骨·性情·慧悟 209
从忏悔意识说起 214
告别艺术革命 216
窈窕淑女的改造 219
三类悲剧 222
三本《狂人日记》 225
文学评论中的“胡来”现象 227
第四辑 233
伟大的内心律令 233
又做少年中国梦 238
谁在统治中国? 241
中国的地狱之门 244
中国的原始智慧 247
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 250
知识人的大觉大醒 254
问题先于框架 257
创造中国的现代化自式——关于《国学现代意义》的答卷 259
不敢先进的故乡 265
用大观的眼睛看香港 269
无形的潜移默化 275
香港净界 279
努力做一个人 281
作家的禅性 283
也说张爱玲 286
与白先勇教授商讨 289
读夏中义的《新潮学案》 291
再谈历史的活埋现象 293
第五辑 297
士林三客 297
棋子人生 300
社会填充物 303
带菌者 306
远离仇恨 309
呻吟 311
“食槽”与“斗技场”之间 313
驴命 316
兴灭继绝 318
粪窖 321
数字狱 324
死亡教育 327
死亡深渊 330
玉碎 333
惨死的大元帅 336
心结难解 340
于心不忍 344
红与黑的混乱 348
谣言恐怖 351
彻底之后 354
死亡记忆 357
牛马的解放 360
美的剥夺 363
东方虐待狂 366
刻骨之痛与铭心之悟 368
宽容精神的毁灭 371
读《心香泪酒祭吴宓》 374
心胆俱裂的瞬间 376
帽子的压迫 379
人间第一罪恶 382
再谈人间第一罪恶 384
三谈人间第一罪恶 386
第六辑 391
新哥伦布的使命——爱默生礼赞 391
十字架大悲剧精神的复活 398
总统与圣人 401
美国佳人不浪漫 403
博士不自由 405
抽烟的少女 408
无家可归者 410
美国的尚武文化 412
美国文化风情 415
为了一个士兵 417
聪明国做聪明事 419
精于外射,盲于内修 421
每天都在改革的国家 423
“对不起”的奥义 425
毕业赠言 427
没有中心的国度 430
宽容 432
城市话题四则 434
朱丽叶与罗密欧 439
战火·义愤·“度”的艺术 441
作者后记 443
编者后记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