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逻辑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章沛等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305004499
  • 页数:43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辩证逻辑的对象 1

一、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 1

目录 1

二、辩证逻辑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6

三、辩证思维与思维辩证法 8

第二节辩证逻辑与其相近科学的关系 11

一、辩证逻辑与普通逻辑 11

二、辩证逻辑与辩证法、认识论 16

三、辩证逻辑与心理学、思维科学 21

第三节辩证逻辑的作用和意义 23

一、辩证逻辑是获得具体真理的认识工具 23

二、辩证逻辑是建立辩证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 24

第一节对立同一思维律的构成 30

一、对立同一思维律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 30

第一编 辩证思维规律 30

第二章对立同一思维律 30

二、在对立同一思维律制约下辩证思维的特点 34

二、辩证归纳与辩证演绎的统一 (1 36

三、对立同一思维律的逻辑要求 38

第二节对立同一思维律的体现 42

一、对立同一思维律在抽象上升为具体思维律中的体现 43

二、对立同一思维律在各种辩证思维方法中的体现 46

三、对立同一思维律在各种辩证思维形式中的体现 47

第三节对立同一思维律的应用 51

一、应用于掌握现代科学 51

二、应用于提高辩证思维水平 53

三、应用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54

第一节抽象上升为具体思维律的过程和环节 56

第三章抽象上升为具体思维律 56

第三节现代辩证逻辑思想 (3 56

一、上升的起点:抽象 56

二、上升的中介:对立 59

三、上升的终点:具体 61

第二节抽象上升为具体思维律的体现 64

一、在逻辑方法上升中的体现 64

二、在思维形式上升中的体现 70

第三节抽象上升为具体思维律的应用与要求 75

一、在认识世界方面的应用 76

二、在辩证理论制作方面的应用 81

三、在社会实践方面的应用 83

四、正确应用抽象上升为具体思维律的要求 88

第二编 辩证思维方法 94

第四章辩证分析综合法 94

一、普通分析法与普通综合法的本质与特征 95

第一节辩证分析综合法是普通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发展 95

二、辩证分析综合法的本质与特征 98

三、普通分析法与普通综合法发展为辩证分析综合法是历史的必然 101

第二节辩证分析综合法的过程与环节 103

一、从感性综合到理性综合 103

二、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 104

第三节辩证分析综合法的应用与要求 112

一、在科学研究和理论制作方面的应用 112

二、在指导社会实践方面的应用 114

三、在其他思维方法中的应用 114

四、在战胜形而上学方法论方面的应用 116

五、应用辩证分析综合法的要求 117

第五章辩证归纳演绎法 121

第一节辩证归纳演绎法是普通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发展 121

一、普通归纳法与普通演绎法的本质与特征 121

二、辩证归纳演绎法的本质与特征 126

三、普通归纳法与普通演绎法发展为辩证归纳演绎法是历史的必然 130

四、辩证归纳演绎推理的必然性 132

第二节辩证归纳演绎法的过程与环节 133

一、辩证归纳与辩证演绎的对立 134

三、辩证归纳演绎的“抽象→对立→具体”过程与环节 139

一、在揭示客观事物间个别与一般矛盾方面的应用 140

第三节辩证归纳演绎法的应用与要求 140

二、在科学研究与制作科学理论方面的应用 141

三、在指导社会实践与创造发明方面的应用 143

四、应用辩证归纳演绎法的要求 145

第六章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法 148

第一节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法是普通逻辑方法与历史 148

方法的发展 148

一、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法的根据 149

二、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辩证发展 154

三、辩证的逻辑方法与辩证历史方法的特征 156

笫二节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法的过程和环节 160

一、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法的过程 160

二、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法的逻辑环节 161

三、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法的完成形式 171

一、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法是建立科学体系的重要方法 173

二、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法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重要方法 173

第三节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法的应用与要求 173

三、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是深刻而具体地说明事物的最完善的方法 174

四、应用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法的要求 175

第三编 辩证思维形式 182

第七章辩证概念 182

第一节普通概念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局限性 182

一、普通概念的性质与特点 182

二、普通概念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184

三、普通概念的局限性 185

第二节普通概念向辩证概念的上升 186

一、上升的必然性 186

二、上升的过程 189

三、上升的逻辑环节 191

第三节辩证概念及其种类 193

一、辩证概念的特征和作用 193

二、辩证概念的种类 199

第四节辩证概念的定义与划分 201

一、辩证概念的定义 202

二、辩证概念的划分 204

一、普通判断的实质 211

第一节普通判断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局限性 211

第八章辩证判断 211

二、普通判断的必然性 212

三、普通判断的必要性 213

四、普通判断的局限性 214

第二节普通判断向辩证判断的上升 216

一、普通判断向辩证判断上升的必然性 216

二、普通判断向辩证判断上升的途径 217

三、普通判断向辩证判断上升的逻辑环节 219

第三节辩证判断的基本特征 221

一、辩证判断能全面地反映对象 222

二、辩证判断能反映对象的系统性 223

三、辩证判断能反映对象的动态 223

四、辩证判断由辩证概念构成 224

第四节辩证判断的种类(上):单一辩证判断 225

一、判断的辩证分类 225

二、辩证判断的种类(上):单一辩证判断 226

第五节辩证判断的种类(下):复合辩证判断 233

一、联言辩证判断 233

二、假言辩证判断 238

三、选言辩证判断 239

四、多重复合辩证判断 240

第六节辩证判断间的逻辑关系与辩证判断的认识作 240

用 240

一、辩证判断间的逻辑关系 240

二、辩证判断的认识作用 243

第一节普通推理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局限性 246

第九章辩证推理 246

一、普通推理的必然性 248

二、普通推理的必要性 249

三、普通推理的局限性 251

第二节普通推理向辩证推理的上升 253

一、上升的必然性 254

二、上升的过程 257

三、上升的环节 259

第三节辩证推理的实质、原则和类型 263

一、辩证推理的实质和特征 264

二、辩证推理的基本原则 267

三、辩证推理的基本类型 271

一、什么是普通假说 278

第一节普通假说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局限性 278

第十章辩证假说 278

二、普通假说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79

三、普通假说的局限性 280

第二节普通假说上升为辩证假说 281

一、普通假说向辩证假说的发展 281

二、辩证假说的本质与特征 284

第三节从假说向真理的过渡 299

一、辩证假说向真理发展的途径 299

二、辩证假说的验证过程所经历的步骤 300

三、辩证假说的意义与作用 301

一、范畴浅释 304

第一节辩证范畴体系的基本特征 304

第十一章辩证范畴体系 304

二、辩证范畴体系的基本特性 307

三、研究辩证范畴体系的方法论意义 308

第二节辩证范畴体系的形成 310

一、范畴体系的形成 310

二、建立辩证范畴体系的基本原则 313

三、辩证范畴体系类型 317

第三节科学理论 325

一、科学理论的实质与特点 325

二、科学理论与范畴体系的关系 329

三、普通科学理论与辩证科学理论 332

第一节古代辩证逻辑思想 338

第一章辩证逻辑思想的发生与发展 338

附录 辩证逻辑的历史与趋向 338

一、中国古代的辩证逻辑思想 339

二、印度古代的辩证逻辑思想 342

三、希腊古代的辩证逻辑思想 344

第二节近代辩证逻辑思想 349

一、康德的辩证逻辑思想 350

二、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思想 353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辩证逻辑思想 356

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辩证逻辑思想 360

三、现代日本和欧美国家的辩证逻辑思想 362

四、现代中国的辩证逻辑思想 362

一、一切科学理论都是方法论 365

第二章辩证逻辑与现代科学方法 365

第一节辩证逻辑在现代科学方法体系中的地位 365

二、现代科学方法体系 367

三、辩证逻辑是现代科学方法的元理论 372

第二节现代科学方法的辩证特征 375

一、思维的随机性 375

二、思维的模糊性 379

三、思维的系统性 382

笫三节思维运动中的负反馈机制 386

一、辩证思维中的负反馈 386

二、归纳演绎的负反馈 388

三、分析综合的负反馈 392

四、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的负反馈 396

第三章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 401

第一节概述 401

一、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401

二、辩证逻辑形式化必要性和可能性 404

三、关于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简介 406

四、自然推理系统DPNR和DQNR的特点 409

第二节命题演算DPNR系统 412

一、DPNR的形式语言DPNRL 412

二、DPNRL的论证规则 415

三、DPNR的定理及其证明 419

四、DPNR的解释和判定问题 429

第三节谓词演算DQNR系统(略)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