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石油地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政璋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030087720
  • 页数:398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前言 1

第一章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1

第一节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1

第二节青藏高原板块构造演化 6

第三节青藏高原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划分 8

一、盆地划分原则 8

二、残留盆地划分 9

一、前泥盆系及上古生界 13

第一节岩石地层 13

第二章羌塘盆地地层 13

二、中生界 19

三、新生界 34

第二节生物地层 37

一、有孔虫组合序列 37

二、介形类组合序列 38

三、轮藻组合序列 39

四、孢粉组合序列 39

七、?组合序列 42

六、沟鞭藻组合序列 42

五、牙形石组合序列 42

八、菊石组合序列 44

九、双壳类组合序列 46

十、腕足类组合序列 47

十一、珊瑚组合序列 48

第三节磁性地层 50

一、磁性地层划分与对比 52

二、构造古地磁 60

第四节层序地层 62

一、岩石学标志 66

第三章羌塘盆地中生代沉积特征 66

第一节沉积相标志 66

二、沉积结构标志 68

三、沉积构造标志 69

四、古生物标志 70

五、地球化学标志 70

六、自生矿物及重矿物标志 72

七、颜色标志 72

第二节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72

一、洪(冲)积相 75

二、河流相 76

三、湖泊相 78

四、三角洲相 78

五、滨海相 81

六、台地相 83

七、陆棚相 85

八、较深海(盆地)相 86

第三节岩相古地理环境分析 86

一、早-中三叠世 87

二、晚三叠世 89

三、早侏罗世 94

四、中侏罗世早期(雀莫错期) 96

五、中侏罗世中期(布曲期) 101

六、中侏罗世晚期(夏里期) 105

七、晚侏罗世早期(索瓦期) 110

八、晚侏罗世晚期(雪山期) 116

九、白垩纪 120

第四节沉积相模式及沉积演化阶段分析 120

一、沉积相模式探讨 120

二、沉积演化阶段分析 121

二、中酸性侵入岩类 124

一、基性-超基性岩类 124

第一节岩浆岩 124

第四章羌塘盆地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24

三、火山岩类 127

第二节变质作用 129

第五章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131

第一节地球物理场 131

一、岩石物性特征 131

二、重力场特征 133

三、磁场特征 135

四、电场特征 137

五、地震剖面特征 141

第二节构造层划分及主要构造特征 143

一、构造层划分 143

二、主要褶皱特征 145

三、主要断裂特征 149

第三节构造单元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155

一、划分原则 155

二、构造单元划分 155

三、构造单元特征 157

第四节新生代构造运动及其对盆地的影响 160

一、新生代褶皱变形及断裂特征 162

二、新生代岩浆活动 165

三、新生代构造运动 166

第五节盆地性质及其演化 169

一、盆地性质 169

二、盆地演化 169

第六章烃源层特征 174

第一节烃源层分布及有机质丰度 174

一、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174

二、烃源层分布及有机质丰度 175

一、北羌塘拗陷区主要剖面 202

第二节主要烃源层地球化学剖面分析 202

二、南羌塘拗陷区主要剖面 208

第三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213

一、地球化学指标的地质意义 213

二、主要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214

三、有机质类型的平面分布特征 219

第四节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220

一、地层剥蚀厚度及古地温梯度估算 220

二、有机质热演化剖面及生烃史分析 222

三、有机质成熟度的平面展布特征 224

第五节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 228

一、油气显示类型及分布 228

二、主要油苗地球化学特征 235

三、油-源对比分析 238

第七章储集层特征 246

第一节储集层分布 246

一、储集层层位分布特征 246

二、储集层厚度平面分布特征 249

一、储集层岩石学特征 250

第二节储集层物性特征 250

二、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260

三、储集层物性特征 267

第三节成岩作用及其阶段划分 277

一、成岩作用 277

二、成岩阶段划分 282

三、成岩序列及成岩相 285

第四节影响储集层物性的因素 289

一、沉积因素 289

一、储集层综合评价 290

第五节储集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区带预测 290

三、岩性因素 290

二、成岩作用 290

二、有利储集层区带预测 297

第八章封盖层特征 298

第一节盖层岩性及其分布 298

一、上三叠统盖层 298

二、下侏罗统盖层 301

三、中侏罗统雀莫错组盖层 304

四、中侏罗统布曲组盖层 307

五、中侏罗统夏里组盖层 311

六、上侏罗统索瓦组盖层 316

七、上侏罗统雪山组盖层 319

八、白垩系盖层 322

九、第三系盖层 324

第二节盖层的封盖性能 324

一、封闭性能评价标准 324

二、不同岩性的封闭性能 324

第三节盖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区带预测 331

一、盖层分类评价标准 331

二、不同层位盖层评价及有利区预测 332

三、地层水与油气保存关系分析 339

第九章油气资源潜力及远景预测 344

第一节油气藏形成条件综合分析 344

一、构造背景分析 344

二、有利烃源层分析 344

三、有利储集层分析 346

四、良好盖层分析 348

五、生储盖组合分析 348

六、构造圈闭显示 351

七、油气显示及古油藏发现的意义 351

一、资源量估算 352

第二节油气资源量估算 352

二、远景资源量讨论 354

第三节含油气有利远景区带优选 356

一、面积叠加法 356

二、多种信息叠合法 361

三、含油气系统分析 367

四、油气保存单元的划分 379

五、非地震早期综合评价 382

六、有利含油气远景区带优选 387

主要参考文献 395

英文摘要(Abstract)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