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制约 行政法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宁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2324631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权力与制约的矛盾 1

第一节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1

一、原始“权力与制约环”的解体 1

第一节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1

第一章权力与制约的矛盾 1

目录 1

目录 1

一、原始“权力与制约环”的解体 1

第七节第一审程序 (41 3

二、封建权力制约机制的残缺 3

第七节第一审程序 (41 3

二、封建权力制约机制的残缺 3

第二节平衡——权力与制约的理想境界 4

一、相对稳定必然基于相对平衡 4

第二节平衡——权力与制约的理想境界 4

一、相对稳定必然基于相对平衡 4

二、建立科学的权力制约机制 5

二、行政奖励的条件、方式及程序 (21 5

二、行政奖励的条件、方式及程序 (21 5

二、建立科学的权力制约机制 5

一、西方国家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 8

第二章对行政权的法律控制 8

第一节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 8

一、西方国家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 8

第二章对行政权的法律控制 8

第一节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 8

二、中国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 12

二、中国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 12

第二节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16

第二节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16

一、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6

一、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6

二、行政法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 18

二、行政法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 18

一、行政法的特征 19

第三节行政法的特征和法源 19

第三节行政法的特征和法源 19

一、行政法的特征 19

二、行政法的法源 22

二、行政法的法源 22

第一节行政法制原则概述 27

第三章行政法制原则 27

第一节行政法制原则概述 27

第三章行政法制原则 27

一、行政法制原则的涵义 28

一、行政法制原则的涵义 28

二、确立行政法制原则的标准 31

二、确立行政法制原则的标准 31

三、行政法制原则的内容 32

三、行政法制原则的内容 32

四、行政法制原则的作用 34

四、行政法制原则的作用 34

第二节行政合法性原则 35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涵义 35

第二节行政合法性原则 35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涵义 35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37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37

第三节行政合理性原则 40

一、依法行政和自由裁量权 40

一、依法行政和自由裁量权 40

第三节行政合理性原则 40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43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43

第四章对行政主体的法律调整 46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46

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 46

第四章对行政主体的法律调整 46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46

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 46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47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47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48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48

第二节行政主体概述 49

一、行政主体的特征 49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49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49

第二节行政主体概述 49

一、行政主体的特征 49

二、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50

二、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50

第三节国家行政机关 53

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特征 53

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特征 53

第三节国家行政机关 53

二、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区别 55

二、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区别 55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 56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 56

四、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系统 57

四、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系统 57

五、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 67

五、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 67

第四节行政机关组织法 75

一、行政机关组织法的作用 75

第四节行政机关组织法 75

一、行政机关组织法的作用 75

二、我国行政机关组织法的立法状况 77

二、我国行政机关组织法的立法状况 77

三、行政机关组织法的主要内容 79

三、行政机关组织法的主要内容 79

第五节行政机关编制法 81

一、我国行政机关编制管理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81

第五节行政机关编制法 81

一、我国行政机关编制管理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81

二、编制管理的法律控制 86

二、编制管理的法律控制 86

第一节公务员制度概述 92

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92

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92

第五章对人事制度的法律调整 92

第一节公务员制度概述 92

第五章对人事制度的法律调整 92

二、对公务员制度的评价 97

二、对公务员制度的评价 97

第二节我国人事管理现状及改革目标 100

一、我国人事管理现状 100

一、我国人事管理现状 100

第二节我国人事管理现状及改革目标 100

二、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目标 103

二、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目标 103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法 106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法 106

一、国家公务员法的立法目的 107

一、国家公务员法的立法目的 107

二、国家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108

二、国家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108

第四节国家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国家公 111

务员的权利、义务 111

一、国家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 111

一、国家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 111

务员的权利、义务 111

第四节国家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国家公 111

二、国家公务员的权利、义务 113

二、国家公务员的权利、义务 113

一、职位分类 123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和管理 123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和管理 123

一、职位分类 123

二、国家公务员的录用 127

二、国家公务员的录用 127

三、公务员的培训 130

三、公务员的培训 130

四、公务员的考核 133

四、公务员的考核 133

五、公务员的奖励 135

五、公务员的奖励 135

六、公务员的纪律 137

六、公务员的纪律 137

七、职务关系的变更 139

七、职务关系的变更 139

八、公务员的交流 143

八、公务员的交流 143

九、公务员的回避 145

九、公务员的回避 145

十、职务关系的解除 146

十、职务关系的解除 146

十一、退休 149

十一、退休 149

第六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 150

第六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 150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范围 151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范围 151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步骤 152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步骤 152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方法 154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方法 154

第六章对行政行为的法律控制 157

第一节行政行为概述 157

第六章对行政行为的法律控制 157

第一节行政行为概述 157

一、行政行为的特征 158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 158

一、行政行为的特征 158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 158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 161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 161

四、行政行为有效的条件 162

四、行政行为有效的条件 162

五、行政行为的效力 164

五、行政行为的效力 164

第二节行政程序法 166

一、行政程序与行政效率 166

二、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标 166

二、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标 166

一、行政程序与行政效率 166

第二节行政程序法 166

三、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169

三、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169

四、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171

四、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171

五、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内容 172

五、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内容 172

第一节行政立法的由来与立法权限的划分 175

一、行政立法的由来及发展 175

第七章行政立法行为 175

第一节行政立法的由来与立法权限的划分 175

第七章行政立法行为 175

一、行政立法的由来及发展 175

二、行政立法的权限划分 177

二、行政立法的权限划分 177

一、职权立法 178

第二节行政立法的种类 178

一、职权立法 178

第二节行政立法的种类 178

二、授权立法 179

二、授权立法 179

三、制定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182

三、制定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182

第三节行政立法的程序 183

第三节行政立法的程序 183

一、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 184

一、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 184

二、行政规章的制定程序 188

二、行政规章的制定程序 188

三、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 191

三、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 191

第一节 行政许可行为概述 193

第八章行政许可行为 193

第一节 行政许可行为概述 193

一、行政许可行为的特征 193

第八章行政许可行为 193

一、行政许可行为的特征 193

二、行政许可的意义 194

二、行政许可的意义 194

一、许可证的法律特征 195

第二节许可证制度 195

第二节许可证制度 195

一、许可证的法律特征 195

二、行政许可证的种类 196

二、行政许可证的种类 196

三、颁发行政许可证的程序 203

三、颁发行政许可证的程序 203

四、许可证的无效、失效、中止和吊销 206

四、许可证的无效、失效、中止和吊销 206

第九章行政奖励……………………………………(209 ) 209

第九章行政奖励……………………………………(209 ) 209

第一节行政奖励的作用和原则 209

一、行政奖励的作用 209

一、行政奖励的作用 209

第一节行政奖励的作用和原则 209

二、行政奖励的原则 211

二、行政奖励的原则 211

一、行政奖励的种类 212

第二节行政奖励的种类和条件 212

一、行政奖励的种类 212

第二节行政奖励的种类和条件 212

第一节行政处罚概述 224

第十章行政处罚 224

第一节行政处罚概述 224

一、行政处罚的特征 224

第十章行政处罚 224

一、行政处罚的特征 224

二、行政处罚与刑罚、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 225

二、行政处罚与刑罚、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 225

三、行政处罚的作用 226

三、行政处罚的作用 226

四、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形式 227

四、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形式 227

一、行政处罚权的设定和行使 232

一、行政处罚权的设定和行使 232

第二节对行政处罚行为的法律控制 232

第二节对行政处罚行为的法律控制 232

二、行政处罚的原则 234

二、行政处罚的原则 234

三、行政处罚的条件 236

三、行政处罚的条件 236

四、行政处罚的程序 237

四、行政处罚的程序 237

五、对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241

五、对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241

一、行政合同的特征 244

第十一章行政合同 244

第一节行政合同的特征和作用 244

一、行政合同的特征 244

第一节行政合同的特征和作用 244

第十一章行政合同 244

二、行政合同的作用 245

二、行政合同的作用 245

三、行政合同的种类 247

三、行政合同的种类 247

第二节行政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249

一、行政合同的构成要件 249

一、行政合同的构成要件 249

第二节行政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249

二、行政合同的主要条款 250

二、行政合同的主要条款 250

三、行政合同的订立 252

三、行政合同的订立 252

四、行政合同的履行 253

四、行政合同的履行 253

第一节行政强制措施 255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特征 255

第十二章行政强制 255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特征 255

第十二章行政强制 255

第一节行政强制措施 255

二、行政强制措施与其他强制性行为的区别 256

二、行政强制措施与其他强制性行为的区别 256

三、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257

三、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257

第二节行政强制执行 259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259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259

第二节行政强制执行 259

二、行政强制执行与其他强制行为的区别 261

二、行政强制执行与其他强制行为的区别 261

三、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 262

三、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 262

四、行政强制执行的方法 264

四、行政强制执行的方法 264

五、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条件 265

五、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条件 265

六、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 267

六、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 267

第一节行政法制监督制度概述 269

一、建立行政法制监督的意义 269

第十三章行政法制监督——制约行政权的必要 269

手段 269

第一节行政法制监督制度概述 269

一、建立行政法制监督的意义 269

手段 269

第十三章行政法制监督——制约行政权的必要 269

二、西方国家的监督机制简介 271

二、西方国家的监督机制简介 271

三、我国的行政法制监督体系 276

三、我国的行政法制监督体系 276

第二节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 277

一、一般监督 277

第二节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 277

一、一般监督 277

二、行政监察监督 279

二、行政监察监督 279

三、审计监督 288

三、审计监督 288

第三节党的监督 294

一、对国家行政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监督 294

三、对党员干部和其他公务员实行监督 294

第三节党的监督 294

一、对国家行政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监督 294

三、对党员干部和其他公务员实行监督 294

第四节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96

第四节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96

一、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297

一、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297

三、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 298

二、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298

三、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 298

二、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298

四、督促处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意见 299

四、督促处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意见 299

五、执行监督 300

五、执行监督 300

六、质询 301

六、质询 301

七、办理公民的来信来访 303

七、办理公民的来信来访 303

八、人事监督 304

八、人事监督 304

一、检察监督 306

第五节司法机关的监督 306

一、检察监督 306

第五节司法机关的监督 306

二、审判监督 307

二、审判监督 307

一、人民政协的监督 309

第六节社会监督 309

一、人民政协的监督 309

第六节社会监督 309

三、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的监督 311

二、民主党派的监督 311

三、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的监督 311

二、民主党派的监督 311

四、人民群众的监督 312

四、人民群众的监督 312

五、舆论监督 314

五、舆论监督 314

第十四章行政救济 316

第十四章行政救济 316

第一节行政复议 317

一、行政复议的特征和作用 317

一、行政复议的特征和作用 317

第一节行政复议 317

二、行政复议机构 321

二、行政复议机构 321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 323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 323

四、行政复议范围 327

四、行政复议范围 327

五、行政复议管辖 330

五、行政复议管辖 330

六、申请与受理 334

六、申请与受理 334

七、审理与决定 336

七、审理与决定 336

八、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340

八、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340

一、行政赔偿制度的产生 344

一、行政赔偿制度的产生 344

第二节行政赔偿 344

第二节行政赔偿 344

二、行政赔偿的作用 349

二、行政赔偿的作用 349

三、行政赔偿责任 350

三、行政赔偿责任 350

四、行政赔偿的范围 355

四、行政赔偿的范围 355

五、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356

五、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356

六、行政赔偿程序 358

七、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358

七、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358

六、行政赔偿程序 358

九、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追偿权 360

九、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追偿权 360

八、行政赔偿经费来源 360

八、行政赔偿经费来源 360

第十五章司法救济 362

第一节 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权 362

第十五章司法救济 362

第一节 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权 362

一、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362

一、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362

二、司法审查的方式和范围 363

二、司法审查的方式和范围 363

三、司法审查的功能 368

三、司法审查的功能 368

位 369

第二节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的地 369

位 369

一、行政诉讼 369

一、行政诉讼 369

第二节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的地 369

二、从行政主体到行政诉讼被告人 370

二、从行政主体到行政诉讼被告人 370

三、确定适格被告的几种情况 372

三、确定适格被告的几种情况 372

第三节 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375

第三节 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375

一、界定受案范围的指导思想 375

一、界定受案范围的指导思想 375

二、人民法院有权受理的行政案件 377

二、人民法院有权受理的行政案件 377

三、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事项 381

三、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事项 381

一、确定管辖的原则 383

一、确定管辖的原则 383

第四节行政诉讼的管辖 383

第四节行政诉讼的管辖 383

二、级别管辖 384

二、级别管辖 384

三、地域管辖 386

三、地域管辖 386

四、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 388

四、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 388

五、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 389

五、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 389

二、证据的种类 392

一、证据的特征 392

第五节行政诉讼证据 392

一、证据的特征 392

第五节行政诉讼证据 392

二、证据的种类 392

三、证明对象 396

三、证明对象 396

四、举证责任 399

四、举证责任 399

第六节起诉与受理 405

第六节起诉与受理 405

一、起诉的条件 405

一、起诉的条件 405

二、起诉的期限 407

二、起诉的期限 407

三、对起诉的审查和处理 409

三、对起诉的审查和处理 409

四、受理的法律效力 411

四、受理的法律效力 411

一、审理前的准备 413

一、审理前的准备 413

二、开庭审理 414

二、开庭审理 414

三、审理中的特殊情况 416

三、审理中的特殊情况 416

四、行政诉讼庭审的特点 421

四、行政诉讼庭审的特点 421

五、行政诉讼中法律规范的适用 423

五、行政诉讼中法律规范的适用 423

一、第二审程序的发生 427

第八节第二审程序 427

第八节第二审程序 427

一、第二审程序的发生 427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 428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 428

第九节审判监督程序 429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429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429

第九节审判监督程序 429

二、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430

第十节执行程序 430

一、执行主体 430

第十节执行程序 430

二、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430

一、执行主体 430

二、执行根据 431

四、执行管辖 431

三、执行对象 431

四、执行管辖 431

三、执行对象 431

二、执行根据 431

五、执行措施 432

六、执行中止 432

七、执行终结 432

七、执行终结 432

六、执行中止 432

五、执行措施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