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 1
第一章 免疫学基础绪论 1
第一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1
第二节 现代免疫学展望 2
第三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3
第四节 免疫应答的类型 3
一、非特异性免疫 3
二、特异性免疫 5
第二章 免疫组织与器官 7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7
一、骨髓 8
二、胸腺 8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10
一、淋巴结 10
二、脾脏 11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12
第三章 免疫分子 14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14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14
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17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7
四、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19
五、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库及类别转换 20
六、单克隆抗体 21
第二节 补体系统 22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23
二、补体的激活 23
三、补体活化的调控 25
四、补体受体 27
五、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28
第三节 细胞因子 29
一、细胞因子概述 29
二、细胞因子受体 33
三、细胞因子与临床 34
第四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 35
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 35
二、常用的CD分子 36
第五节 黏附分子 37
一、整合素家族 38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40
三、选择素家族 40
四、钙黏蛋白家族 41
五、其他黏附分子 42
六、黏附分子的功能 42
七、黏附分子与临床疾病 43
第四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45
第一节 HLA的基因结构及多基因特性 45
一、HLA基因复合体的组成 45
二、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46
第二节 HLA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功能 47
一、HLA的分子结构 47
二、HLA的分布 48
三、HLA的功能 48
第三节 HLA的临床意义 49
一、HLA与器官移植 49
二、HLA表达异常与疾病 49
三、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50
四、HLA与输血反应 50
五、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51
第五章 免疫细胞 52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52
一、T淋巴细胞的膜分子 52
二、T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 54
第二节 B淋巴细胞 55
一、B淋巴细胞的膜分子 56
二、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 57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 58
一、N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58
二、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58
第四节 抗原提呈细胞 60
一、单核/巨噬细胞 60
二、树突状细胞 61
三、B细胞 62
第五节 其他免疫细胞 62
一、粒细胞 62
二、肥大细胞 63
第六章 特异性免疫应答 64
第一节 抗原 64
一、抗原的概念 64
二、抗原性质 64
三、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 66
四、抗原的分类 67
五、超抗原 68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69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69
二、T细胞的活化 69
三、T细胞介导的效应 71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72
一、胸腺依赖性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 72
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 74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74
第四节 免疫耐受 75
一、免疫耐受的类型 75
二、免疫耐受的机制 76
三、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77
第五节 免疫调节 78
一、抗原、抗体和补体成分的调节 78
二、免疫细胞的调节 79
三、独特型网络的调节 80
四、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81
第七章 免疫病理 83
第一节 超敏反应 83
一、Ⅰ型超敏反应 83
二、Ⅱ型超敏反应 87
三、Ⅲ型超敏反应 88
四、Ⅳ型超敏反应 91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93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3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96
三、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96
第三节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96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96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97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98
第八章 免疫学应用 100
第一节 免疫诊断 100
一、抗原抗体的检测 100
二、免疫细胞检测 103
第二节 免疫治疗与免疫预防 104
一、人工免疫的概念与类型 104
二、免疫治疗 105
三、免疫预防 107
四、新型疫苗研制 109
第九章 中医药与免疫 110
第一节 中医与免疫 110
一、中医理论与免疫 110
二、中医临床与免疫 112
第二节 中药与免疫 113
一、扶正固本类中药与方剂 113
二、祛邪类中药与方剂 121
第三节 中医药与免疫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7
一、中医药与免疫研究的现状及思路 127
二、中医药与免疫研究方法 128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131
第十章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131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与医学微生物学 131
一、微生物的分类 131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31
三、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132
第二节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132
一、经验微生物学时期 132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133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133
第三节 微生物学与中医药学 135
第十一章 细菌学总论 136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36
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136
二、细菌的结构 138
三、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145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146
一、细菌的营养 146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 148
三、细菌的新陈代谢 150
四、细菌的人工培养 152
五、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154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 155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55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158
三、中药的抗微生物作用 160
第四节 噬菌体 162
一、噬菌体的基本特性 162
二、噬菌体的类型 163
三、噬菌体的应用 163
第五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64
一、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64
二、细菌变异类型及发生机制 165
三、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167
第六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68
一、细菌的感染 168
二、抗细菌感染免疫 173
第七节 细菌微生物学检查 175
一、病原学检查 175
二、血清学检查 176
三、其他检查方法 176
第十二章 细菌学各论 178
第一节 球菌 178
一、葡萄球菌属 178
二、链球菌属 180
三、肺炎链球菌 183
四、奈瑟菌属 184
第二节 肠道杆菌 187
一、沙门菌属 188
二、志贺菌属 192
三、埃希菌属 194
四、变形杆菌属 197
第三节 弧菌属 198
一、霍乱弧菌 198
二、副溶血性弧菌 200
第四节 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 201
一、弯曲菌属 201
二、螺杆菌属 202
第五节 厌氧性细菌 203
一、厌氧芽胞梭菌属 203
二、无芽胞厌氧菌 208
第六节 棒状杆菌属 211
第七节 分枝杆菌属 213
一、结核分枝杆菌 213
二、麻风分枝杆菌 216
第八节 其他病原性细菌 216
一、嗜血杆菌属 216
二、鲍特菌属 218
三、军团菌属 218
四、布鲁菌属 219
五、芽胞杆菌属 220
六、耶尔森菌属 221
七、假单胞菌属 222
第十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 224
第一节 支原体 224
第二节 衣原体 225
第三节 立克次体 228
第四节 螺旋体 231
一、钩端螺旋体 231
二、梅毒螺旋体 234
三、回归热螺旋体 235
四、莱姆病螺旋体 236
第五节 放线菌 236
一、放线菌属 237
二、诺卡菌属 237
第十四章 病毒学总论 239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239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239
二、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239
三、病毒的分类 241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遗传与变异 243
一、病毒的增殖 243
二、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245
三、病毒的遗传变异 246
第三节 病毒感染与免疫 247
一、病毒感染 247
二、抗病毒免疫 251
第四节 病毒微生物学检查 253
一、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253
二、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测定 253
三、病毒核酸的测定 254
第五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254
一、病毒感染的治疗 254
二、病毒感染的预防 256
第十五章 病毒学各论 257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257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257
二、麻疹病毒 260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 261
四、腺病毒 262
五、其他呼吸道感染病毒 262
第二节 肠道病毒和急性胃肠炎病毒 264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264
二、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265
三、轮状病毒 266
第三节 肝炎病毒 267
一、甲型肝炎病毒 267
二、乙型肝炎病毒 268
三、丙型肝炎病毒 272
四、丁型肝炎病毒 273
五、戊型肝炎病毒 274
六、庚型肝炎病毒 274
七、TT型肝炎病毒 275
第四节 黄病毒与出血热病毒 275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75
二、登革病毒 276
三、汉坦病毒 277
四、新疆出血热病毒 278
第五节 疱疹病毒 279
一、单纯疱疹病毒 279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80
三、巨细胞病毒 281
四、EB病毒 282
第六节 逆转录病毒 283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83
二、人类嗜T细胞病毒 286
第七节 其他与医学相关病毒 287
一、狂犬病病毒 287
二、人乳头瘤病毒 288
[附]朊粒 289
第十六章 真菌 291
第一节 真菌概论 291
一、生物学性状 291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93
三、微生物学检查 294
四、防治原则 295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真菌 295
一、浅部感染真菌 295
二、深部感染真菌 296
三、产毒真菌 298
第三节 真菌与中药 299
一、真菌与药物 299
二、真菌与药物霉变 300
第三篇 医学寄生虫学 303
第十七章 医学寄生虫学绪论 303
第一节 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 303
第二节 寄生虫生物学 304
一、寄生虫生活史及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 304
二、寄生虫分类 305
第三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305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305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306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308
一、病原学诊断 308
二、免疫学诊断 308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 309
第五节 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 309
一、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309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性 311
三、寄生虫病的防治 312
第十八章 医学原虫 313
第一节 医学原虫概述 313
一、形态 313
二、生理 314
三、生活史类型 314
四、常见种类与分类 315
第二节 腔道原虫 315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315
[附]其他消化道阿米巴 318
二、阴道毛滴虫 319
三、蓝氏贾第鞭毛虫 322
四、结肠小袋纤毛虫 324
第三节 血液和组织原虫 325
一、杜氏利什曼原虫 325
二、疟原虫 329
三、刚地弓形虫 337
四、隐孢子虫 340
五、卡氏肺孢子虫 342
第十九章 医学蠕虫 344
第一节 医学蠕虫概述 344
一、吸虫 344
二、绦虫 345
三、线虫 346
四、其他医学蠕虫 346
第二节 消化道吸虫 347
一、华支睾吸虫 347
二、布氏姜片吸虫 349
三、肝片形吸虫 351
第三节 血液和组织吸虫 352
一、卫氏并殖吸虫 352
二、斯氏狸殖吸虫 355
三、日本血吸虫 356
[附]尾蚴性皮炎 361
第四节 消化道绦虫 361
一、链状带绦虫 361
二、肥胖带绦虫 364
三、微小膜壳绦虫 366
四、阔节裂头绦虫 367
第五节 组织绦虫 369
一、细粒棘球绦虫 369
二、多房棘球绦虫 371
三、曼氏迭宫绦虫 372
第六节 消化道线虫 374
一、似蚓蛔线虫 374
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377
三、蠕形住肠线虫 381
四、毛首鞭形线虫 383
五、粪类圆线虫 384
第七节 血液和组织线虫 386
一、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386
二、旋毛形线虫 391
三、美丽筒线虫 393
四、结膜吸吮线虫 395
五、广州管圆线虫 396
六、棘颚口线虫 398
[附]猪巨吻棘头虫 399
第二十章 医学节肢动物 401
第一节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401
一、形态特征和分类 401
二、生长发育、生态及生活习性 402
三、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402
四、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404
第二节 昆虫纲 404
一、蚊 404
二、蝇 408
三、白蛉 411
四、蚤 412
五、虱 413
六、臭虫 415
七、蜚蠊 416
第三节 蛛形纲 417
一、蜱 417
二、恙螨 420
三、人疥螨 421
四、其他螨类 423
第二十一章 寄生虫学病原学诊断技术 427
第一节 粪便检查 427
一、直接涂片法 427
二、浓聚法 428
三、毛蚴孵化法 429
四、钩蚴培养法 430
五、肛周检查法 430
六、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430
第二节 血液检查 430
一、疟原虫检查 430
二、微丝蚴检查 431
第三节 排泄物与分泌物检查 432
一、痰液 432
二、十二指肠液和胆汁 432
三、尿液 432
四、鞘膜积液 432
五、阴道分泌物 432
第四节 活组织检查 433
一、骨髓穿刺 433
二、淋巴结穿刺 433
三、皮肤活组织检查 433
四、肌肉活检法 433
五、直肠黏膜活检法 434
六、肺组织检查 434
第四篇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指导 435
序言 435
实验规则 435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实验 436
实验一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 436
实验二 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439
实验三 免疫标记技术 440
实验四 免疫细胞检测 441
第二十三章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443
实验一 细菌的形态观察 443
实验二 细菌的人工培养 445
实验三 细菌的分布、消毒与灭菌 449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 452
实验五 肠道杆菌 454
实验六 厌氧性细菌、白喉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457
实验七 病毒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学实验 459
第二十四章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 463
实验一 医学原虫 463
实验二 吸虫 467
实验三 绦虫 471
实验四 线虫 473
实验五 医学节肢动物 478
第二十五章 综合性实验 480
实验一 弓形虫IgG抗体ELISA测定 480
实验二 环境中水病原菌的PCR测定 481
附录一 白细胞介素 485
附录二 人CD分子的主要特征 488
附录三 常用名词英汉对照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