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我国养猪业概况 1
一、养猪数量 1
二、品种资源和种质 2
三、养猪生产水平 3
第二节 我国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6
一、存在问题 6
二、发展方向 7
第三节 外向型养猪业 8
一、活猪 9
二、猪肉及猪肉制品 9
三、猪副产品 9
第二章 猪的品种 10
第一节 品种的概念和分类 10
一、品种同质性及其衡量 10
二、品种的异质性及其限度 15
三、品种的数量与品种内的结构 17
四、猪品种的类型划分 17
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猪种 21
一、太湖猪 22
二、民猪 24
三、华中两头乌猪 25
四、大花白猪 27
五、内江猪 28
六、藏猪 29
第三节 引入猪种 30
一、大约克夏猪 31
二、长白猪 33
三、杜洛克猪 34
四、汉普夏猪 36
五、巴克夏猪 37
第四节 培育猪种 39
一、哈白猪 39
二、上海白猪 40
三、三江白猪 42
第三章 猪种利用 43
第一节 猪种资源的保存和繁育体系的建立 43
第二节 杂优猪 45
第三节 新品系的培育 48
一、选育目标 48
二、质量性状的选择与外形评定 48
三、数量性状的选择 49
四、选育制度 51
五、群体继代选育法 52
六、瘦肉猪新品系培育的实例 53
第四节 猪的杂交 54
一、杂交原理 54
二、杂交方式 61
三、目前较优的杂交组合 62
第四章 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习性 65
第一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 65
第二节 猪的行为习性 69
一、感觉器官的特点 70
二、猪的行为类型 71
三、行为的学习与训练 83
第五章 种猪 86
第一节 种猪的选择 86
一、系谱 86
二、生长发育 86
三、外形 92
四、生产性能 95
五、育种值 97
第二节 公猪 98
一、公猪的培育与饲养管理 98
二、公猪的利用 102
第三节 母猪 103
一、母猪繁殖性能的评定 103
二、发情与配种 105
三、妊娠 106
四、分娩 115
五、哺乳 119
第四节 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益 123
一、猪群结构 123
二、提高母猪生产效益的措施 124
第六章 仔猪 128
第一节 提高仔猪成活头数 128
第二节 提高仔猪增重 132
第三节 早期断奶仔猪的养育 143
第四节 仔猪的断奶 149
第五节 SPF猪的培育 150
第七章 生长肥育猪 153
第一节 生长肥育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153
第二节 生长肥育猪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157
第三节 生长肥育猪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170
第四节 提高生长肥育猪的肥育效果 174
第五节 猪的应激综合征 181
一、应激敏感猪和氟烷测验 182
二、应激敏感猪与某些生化指标 188
第八章 猪的产品与市场 190
第一节 活猪的收购与分级 190
第二节 猪的屠宰与胴体评定 201
第三节 肉质评定 209
一、猪肉卫生标准 211
二、肉脂品质的要求 212
三、肉的品质评定 212
四、黄膘肉 215
第四节 猪产品初加工 215
一、分割肉 215
二、小包装 219
三、产品的运输 220
第五节 猪的价格 222
第六节 猪的流通 231
第七节 猪的价格管理 235
第八节 以市场为导向合理组织生产 242
第九章 规模养猪 244
第一节 规模养猪概述 244
第二节 适度养猪规模 249
第三节 强化服务功能,发展规模养猪 259
第四节 规模养猪的评价 261
第十章 集约化养猪 264
第一节 集约化养猪的意义和发展概况 264
第二节 集约化养猪的主要环节 266
一、生产工艺 266
二、猪种与繁殖 268
三、饲料与饲养 270
四、环境 273
五、机械设备 275
六、疫病防治 285
七、粪尿处理 286
八、经营管理 289
第三节 我国发展集约化养猪的道路 292
附录 中国地方猪种新旧名称对照表 295
主要参考文献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