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历史研究法 1
一 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1
二 历史的历史 4
三 史学进化的几个阶段 10
四 旧时历史的弊病何在 14
五 现代史学家的宗旨 19
六 作史的方法 23
七 研究历史的方法 28
史籍与史学 37
一 史学定义 37
二 史籍溯源 39
三 史学缘起 41
四 史部大略(上) 44
五 史部大略(下) 48
六 史家宗旨今昔异同 50
七 史材 56
八 论搜辑 59
九 论考证 60
十 论论史事之法 63
十一 史学演讲趋势 67
中国史籍读法 70
弁言 70
一 史学之用安在 70
二 中国有史学么 72
三 再为中国史学诉冤 75
四 史权为统治阶级所篡 77
五 读旧史宜注意之点 84
附录一 古书名著选读拟目 91
附录二 关于正史(上) 92
关于正史(下) 94
六 读旧史入手的方法 96
七 治古史的特殊方法 102
一、拟目 112
史籍选文述评 112
二、总论 115
史通评 216
内篇 216
六家第一 216
二体第二 223
载言第三 223
本纪第四 224
世家第五 225
列传第六 226
表历第七 226
书志第八 227
论赞第九 229
序例第十 229
题目第十一 230
断限第十二 230
编次第十三 231
称谓第十四 232
采撰第十五 233
载文第十六 234
补注第十七 234
因习第十八 236
邑里第十九 236
言语第二十 237
浮词第二十一 238
叙事第二十二 239
品藻第二十三 240
直书第二十四 241
曲笔第二十五 242
鉴识第二十六 243
探赜第二十七 244
模拟第二十八 244
书事第二十九 245
人物第三十 245
覈才第三十一 245
烦省第三十三 246
序传第三十二 246
杂述第三十四 247
辨职第三十五 248
自叙第三十六 249
外篇 250
史官建置第一 250
古今正史第二 259
疑古第三 270
惑经第四 280
申左第五 281
点烦第六 285
杂说上第七 295
杂说中第八 296
杂说下第九 296
暗惑第十二 297
忤时第十三 297
《五行志》杂驳第十一 297
《汉书·五行说》错误第十 297
附录 评校《史通》序 298
文史通义评 300
序 300
易教上 302
易教中 304
易教下 306
书教上 307
书教中 308
书教下 309
诗教上 311
诗教下 313
经解上、中、下 314
原道上、中、下 316
原学上、中、下 317
博约上、中、下 317
言公上、中、下 319
史德 320
史注 321
史释 321
传记 322
习固 322
朱陆 322
文德 323
文理 323
文集 324
篇卷 325
天喻 325
师说 326
假年 326
感遇 326
辩似 327
说林 327
知难 328
释通 328
繁称 329
横通 329
匡缪 330
质性 330
黠陋 330
俗嫌 330
鍼名 330
答客问上、中、下 331
申郑 331
砭俗 331
砭异 331
答问 332
古文公式 332
古文十弊 333
浙东学术 334
妇学、妇学篇书后 334
诗话 334
附录一 章学诚之史学思想 335
附录二 《文史通义》选读提要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