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际关系与国际关系理论 1
第一节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范围、对象与方法 1
一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范围 1
(一) 国际关系基础研究是理论研究的必要前提 1
(二)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由不同层次和侧面所构成 6
(三)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倾向 9
二 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 15
(一)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冲突与合作 15
(二)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对象的争论 19
(三)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特点 27
三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方法 29
(一) 欧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方法 29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 43
第二节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47
一 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 47
(一) 国际关系理论的渊源 47
(二)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 52
(三) 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 56
(一) 门罗主义的理论精髓 59
二 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和流派 59
(二) 威尔逊主义的理想与实践 62
(三) 摩根索和现实主义学派 65
(四) 对现实主义理论的修正 70
三 国际关系理论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82
第二章 国际社会中的国家 90
第一节 民族国家和主权国家 90
一 国家的民族国家身份 90
(一) 民族国家是民族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 90
(二) 民族主义与民族极端情绪 94
二 国家的主权国家身份 99
(一) 主权是国家的固有权利 99
(二) 国家主权学说的确立 102
(三) 坚持与否定国家主权的斗争 107
第二节 国家利益 113
一 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 113
(一) 民族利益的两重性 113
(二) 国家利益的基本含义 116
二 国外学者关于国家利益的理论 119
(一) 国家利益的中心地位 119
(二) 权力利益论 122
(三) 道德利益论 123
(四) 国家利益过时论 127
(五) 全球利益论 129
(六) 美国所谓的“国际主义” 132
第三节 国家的国力 136
一 欧美学者关于国家实力的理论 136
(一) 实力与权力的区别与联系 136
(二) 实力的构成要素 142
二 综合国力是国家自立自强的基础 150
(一) 国家对外职能的构成 158
第四节 国家的对外职能和行使 158
一 国家的对外职能 158
(二) 国家对内与对外职能的联系 162
二 国家对外职能的行使 164
(一) 国家行使对外职能的机构 164
(二) 国家发展对外联系的基本途径 167
(三) 国家行使对外职能的基本领域 169
三 国内结构对国家对外职能的影响 172
(一) 国家对外目标的分析层次 180
一 国家对外政策目标的追求 180
第一节 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 180
第三章 国家的对外关系 180
(二) 客观目标和主观目标 182
(三) 国家对外政策目标的综合效果 184
二 国家对外政策目标形成的国内因素 185
三 公众情绪对国家对外行为的作用 191
(一) 公众越来越关注自己国家的对外事务 191
(二) 公众情绪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应 192
(三) 公众中的主导性情感孕育着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趋向 196
(四) 公众情绪令任何机构当局都不敢轻视 200
(五) “公众外交” 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202
四 国家对外政策目标的分析 204
(一) 目标参照系的坐标定位 204
(二) 国家对外政策目标的类型 210
第二节 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 217
一 国际体系的系统分析 217
(一) 国际系统论的一般概念 217
(二) 国际系统的模式研究 220
(三) 系统结构与系统稳定 226
(四) 对国际系统论研究的评估 228
(一) 国际格局的一般概念 231
二 国际格局的结构与功能 231
(二) 雅尔塔国际格局的相对稳定性 233
(三) 国际格局的转型 238
第三节 国家对外战略 241
一 国家对外战略的一般概念 241
(一) 国家对外战略的含义 241
(二) 国家对外战略的分析 248
(一) 均势战略的概念 251
二 均势理论和均势战略 251
(二) “三角”关系与均势理论 253
三 地缘战略 255
(一) 地缘政治的一般理论 255
(二) 地缘战略的研究 258
第四节 外交政策与外交行为 263
一 何谓外交政策 263
(一) 外交政策的基本含义 263
(二) 外交政策的分析 268
(三) 外交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271
(一) 外交政策的决策依据 272
二 外交政策的决策 272
(二) 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 278
(三) 外交政策的决策方法 282
三 外交行为的心理分析理论 285
四 影响论和沟通论的研究 288
(一) 外交行为的影响论研究 288
(二) 外交行为的沟通论研究 291
一 矛盾与冲突的研究 296
(一) 国家间矛盾的普遍性 296
第一节 国际关系的基本状态 296
第四章 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 296
(二) 国家间冲突的发生 299
(三) 现代国际冲突的特点 308
二 国际冲突与预防外交 311
(一) 预防外交来源于危机意识 311
(二) 预防外交更注重战略层面上的前瞻性 313
(三) 预防外交强调及时做出准确的危机预期 317
(四) 预防外交的手段 320
(五) 预防外交根基于一般外交的功底 322
三 和平与冲突的研究 325
(一) 和平研究的新发展 325
(二) 和平与冲突的全球性研究 328
(一) 相互依存的时代 334
四 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 334
(二) 美国的相互依存学说 339
第二节 军备竞赛与核冲突理论 349
一 核威慑、核威慑战略 349
二 核时代的国际危机与和平 357
(一) 国际危机的一般概念 357
(二) 传统的国际战争理论面,临挑战 361
(三) 核时代的和平 364
一 现代国际经济冲突的特点 368
第三节 国际经济的冲突与合作 368
二 国际经济合作的趋势 370
三 国际经济危机与国际政治危机的关系 373
第四节 国际冲突的控制与缓解 376
一 国际冲突的控制 376
(一) 国际法对冲突的控制作用 376
(二) 国际组织对冲突的控制作用 380
二 国际冲突的缓解 387
(一) 古代的国家间关系 390
一 国际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390
第一节 发展中的国际社会 390
第五章 发展中的国际社会和发展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390
(二) 近代国际关系的出现 393
(三) 当代国际关系的特征 395
二 现代国际社会的形成 399
三 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 404
(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 404
(二) 欧美学者的理论观点 410
第二节 发展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412
一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崛起 412
二 区域一体化理论 417
三 国际秩序理论的发展 421
四 国际环境安全问题的提出 427
第三节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昨天和明天 431
一 中华文明对外关系的哲学理念 431
(一) 漫长的历史背景 431
(二) 深沉的哲学底蕴 433
(三)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实践对和谐、稳定的追求 435
(四) 研究中华文明对外关系传统理念的现代意义 437
二 高高树起中国理论的旗帜 438
主要参考书目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