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与祖国统一 3
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一、完成祖国统一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需要 3
二、完成祖国统一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 11
三、完成祖国统一是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神圣使命 17
谈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规律问题——在“三个代表”与祖国统一研讨会上的发言一条规律 24
“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条规律 24
三个观点 25
一、规律里的“利”和“害”,首先是对繁荣经济和发展生产力的“利”和“害”,但归根到底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岸人民根本利益的“利”和“害” 25
二、“统则兴,分则衰”是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起作用的一条普遍性的规律,“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是这条普遍性的规律在现代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29
三、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规律的作用,不仅决定了两岸必须走向统一,而且决定了两岸必然走向统一 32
统一战线与祖国统一 39
国家统一是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国家统一的重要论述 39
一、国家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奋斗目标和重要任务 39
二、只有推翻“三座大山”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真正统一 46
三、国家的统一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52
一、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是两种制度联盟的理论基础 57
试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实行两种制度联盟 57
二、两种制度联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特殊组成部分 60
三、祖国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两种制度联盟的主体 64
统一战线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保证——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祖国统一与统一战线密切相关的重要论述 68
一、统一战线要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 69
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离不开统一战线 71
三、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74
洋溢赤子爱国之情——《翁绍裘新文集》序言 77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祖国统一概论》序一 80
一、关于主权问题 83
“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83
指导香港回归和繁荣的伟大理论——重读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问题的论述 83
二、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政策 87
三、关于“港人治港”问题 90
四、关于“高度自治”问题 93
五、关于香港的制度和民主问题 95
六、关于五十年不变问题 96
七、关于安排好香港的过渡时期问题 99
八、关于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稳定问题 102
实事求是是“一国两制”构想的精髓——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问题论述的体会 109
一、解决香港问题,必须抓住时机,千万不能丧失已经成熟了的时机 110
二、解决香港问题,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制定出能为各方面所接受的政策 112
三、解决香港问题,还必须从整个中国的现实和发展需要出发,考虑到香港的繁荣稳定同中国发展战略的密切关联 114
四、解决香港问题,要有利于稳定世界局势,为解决国际上的许多争端找个新的出路 116
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伟大胜利——为庆祝澳门回归而作 118
一、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了澳门问题的解决 118
二、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了澳门基本法的诞生 122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一国两制”构想,领导了澳门的过渡 126
四、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将指导澳门长期繁荣和稳定 129
香港经济发展的概况与原因 134
论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 140
一、彻底洗刷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 140
二、树立实施“一国两制”的光辉范例 141
三、创造了香港走向民主的前提 145
四、为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提供了可靠保障 146
五、为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48
六、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150
论澳门在两岸关系中的独特作用——喜迎澳门回归 151
一、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中介作用 152
二、促进两岸对外经济联系走向世界的桥梁作用 154
三、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冲作用 157
四、实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示范作用 159
关于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促进港澳与内地交流合作的思考和建议 162
一、从实际出发,帮助港澳解决好经济定位问题 162
二、切实保障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在经济领域的高度自治权 164
三、内地特别是广东要对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165
四、发展区域合作,形成粤港澳大三角经济区或两岸四地的大中华经济区 166
五、成立政府间高层次的合作协调机构 168
国共两党关系及国民党问题 171
论周恩来在国共关系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171
一、周恩来一生是在同国民党打交道中度过的,他做国民党的工作不仅起点比较早,而且时间比较长 173
二、周恩来无论是在国共合作时期,还是在国共分裂时期,他都是处在和国民党团结或斗争的第一线 174
三、周恩来既是国共关系重大决策的组织实施者,又是重大决策的出谋策划者,还是国共关系理论的提出者 177
谈谈一九二六年周恩来对国共关系的论述 192
一、阐明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192
二、指出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任务 193
四、指出共产党必须帮助国民党左派反对右派 194
三、论证国共合作完成国民革命离不开工农 194
五、强调在国共合作中要坚持共产党的独立性 195
国共两党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 197
一、中国革命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决定作用 197
二、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发展变化的 198
三、两党的斗争是两个阶级斗争的表现 201
四、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有政治基础的合作 202
五、国共两党应求大同存大异 203
六、在合作中应既统一又独立 205
一、海峡两岸时期国民党对国共关系政策的变化 206
试论国民党对国共关系政策的变化 206
二、国民党对国共关系政策变化的特点、实质和趋势 210
九十年代国共两党关系展望 215
国民党在台湾40多年的历史道路 223
试析国民党的新变化及其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影响 238
一、国民党在台湾的三次大改造 238
二、“宪政改革”给国民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240
三、国民党的新变化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影响 244
一、国民党“大陆政策”的调整和变化 248
论国民党的“新大陆政策” 248
二、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核心 252
三、国民党“大陆政策”的两面性 254
谈谈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基本启示 257
一、应坚持合作,以和为贵 257
二、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60
三、必须发展经济 263
四、应求同存异 266
一、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罪魁祸首 269
决不容许李登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 269
二、逐步背叛了蒋氏父子主张 270
三、玩弄分裂与缓和两手策略 272
四、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准违背 273
孙中山研究 277
谈谈周恩来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 277
论孙中山经济思想 283
一、民生主义学说的思想特征 283
二、民生主义学说是一种复杂、矛盾的思想体系 286
三、民生主义是最邻近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空想社会主义 292
纪念中山先生继承统一事业 297
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其特点 300
一、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 300
二、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 305
论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现实意义——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312
论孙中山先生晚年的和平统一思想 317
一、极力主张和谋求“和平统一中国” 317
二、不放弃使用武力的准备 321
三、坚持“使中华民国成真正大统一之国家” 323
四、坚决“主张以国民会议为和平统一之方法” 328
国共关系史与两岸关系史的研究问题 337
在国共两党关系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337
一、为什么要召开国共两党关系学术讨论会 337
二、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筹备情况和经过 339
三、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和方法 340
论国共两党关系史的性质和特点 343
一、国共两党关系史的性质 343
二、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特点 346
一、编写《国共两党关系通史》的目的 350
在《国共两党关系通史》出版发行座谈会上的讲话 350
二、《国共两党关系通史》的编写经过 352
三、编写《国共两党关系通史》的指导思想和本书的特点 353
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形势与建议——在全国第四届国共两党关系史研讨会上的发言 357
一、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形势 357
二、对进一步研究国共两党关系史的建议 360
“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丛书”总序 370
“两个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在海峡两岸关系史与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联络组扩大会暨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373
一、明确“两个关系”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374
二、坚持研究的“双重目的” 376
三、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377
四、要解放思想,贯彻“双百”方针,同时在对外宣传中要严守纪律 379
五、坚持“两个结合”,发挥“两个积极性” 381
六、争取组织领导与学科指导 382
在“两个关系”研究联络组扩大会暨第七届学术研讨会闭幕时的讲话 384
附录 391
“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丛书”第一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 391
海峡两岸关系史与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联络组工作报告(书面)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