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会计特色 1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 3
1.2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
1.3 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13
1.4 会计信息真实性 18
1.5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19
1.6 中国特色会计模式 23
1.7 群众核算 27
1.8 统一会计制度 30
1.9 会计监督 32
1.10 会计监督结构 35
1.11 财政监督 37
1.12 财政监督运行机制 40
1.13 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五注重” 42
1.14 财政监督行为 44
1.15 企业财务监督社会化体系 46
1.16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48
1.17 企业财务监督 50
1.18 财务经济监测与预警 52
1.19 所有者财务监督 55
1.20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制度 56
1.21 财务总监制 58
1.22 稽察特派员制 59
1.23 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 60
1.24 会计委派制 63
1.25 会计监察 64
1.26 会计直接负责制 65
1.27 会计集中核算制 67
1.28 财政采购监督 70
第二篇 会计准则 77
2.1 国际会计准则 77
2.2 会计准则 80
2.3 财务会计要素 83
2.4 实质重于形式 87
2.5 计量属性 89
2.6 公允价值的本质 91
2.7 存货计量与确认 94
2.8 固定资产定义 97
2.9 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98
2.10 固定资产计价 100
2.11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102
2.12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104
2.13 固定资产减值 105
2.14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8
2.15 中期财务报告 110
2.16 中期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 112
2.17 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113
2.18 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和计量 115
2.19 中期财务报告差异成因 120
2.20 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特殊要求 121
2.21 中期财务报告附注披露的要求 123
2.22 或有事项 125
2.23 或有资产 127
2.24 或有负债 128
2.25 政府负债 130
2.26 或有事项确认条件 131
2.27 或有事项的计量 133
2.28 或有事项的披露 135
2.29 收入的概念 137
2.30 收入的特点和分类 138
2.31 收益、收入、利得三者的区别 140
2.32 售后租回 143
2.33 售后回购 146
2.34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47
2.35 调整事项 149
2.36 非调整事项 150
2.38 建造合同 153
2.39 合同分立与合并 154
2.40 合同收入与成本 155
2.41 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确认 157
2.42 建造合同的披露 158
2.43 债务重组 160
2.44 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161
2.45 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163
2.46 债务重组准则的新内容 164
2.47 会计政策 165
2.48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168
2.49 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 171
2.50 会计政策选择的成本 173
2.51 会计政策选择的效益 174
2.52 会计估计变更 176
2.53 会计差错更正 177
2.54 关联方及其交易 179
2.55 关联方的识别 181
2.56 关联方交易 184
2.57 关联方交易的转移 185
2.58 投资 188
2.59 投资的类型 189
2.60 债券利息 190
2.61 长期股权投资差额 191
2.62 长期债券投资成本 193
2.63 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 193
2.65 投资信息的披露 198
2.66 现金流量表 198
2.67 现金流量分类 200
2.68 现金流量表报告方法 201
2.69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201
2.70 现金流量表内容 203
2.71 借款费用 204
2.72 借款费用确认 205
2.73 借款费用资本化 206
2.74 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 208
2.75 无形资产 209
2.76 无形资产确认 210
2.77 无形资产的计量 212
2.78 无形资产摊销 213
2.79 无形资产减值 213
2.80 无形资产转销 214
2.81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 214
2.82 非货币性交易 215
2.83 非货币性资产分类标准 216
2.84 “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界限 218
2.85 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219
2.86 租赁 220
2.87 租赁的分类 221
2.88 融资租赁情况下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223
2.89 融资租赁情况下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224
第三篇 会计制度 231
3.1 会计法制化 231
3.2 我国会计制度的演变 233
3.3 建立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238
3.4 《企业会计制度》制定的背景 242
3.5 《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 245
3.6 《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247
3.7 《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国特色 251
3.8 《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协调 256
3.9 资产的新定义 259
3.10 各项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261
3.11 应收款项交换核算 264
3.12 货币资金核算 266
3.13 投资核算 267
3.14 固定资产核算 271
3.15 无形资产核算 275
3.16 资产减值 282
3.17 资产减值的确认 284
3.18 坏账准备 287
3.19 短(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91
3.20 存货跌价准备 292
3.2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94
3.22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95
3.23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295
3.24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296
3.2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抵消 297
3.26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算方法 298
3.27 非货币性交易 302
3.28 借款费用 304
3.29 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305
3.30 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 306
3.31 成本费用 307
3.32 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309
3.33 生产成本 312
3.34 制造费用 314
3.35 期间费用 315
3.36 收入的定义 316
3.37 销售商品收入 317
3.38 特殊销售业务 318
3.39 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319
3.40 特殊劳务交易取得的收入 321
3.41 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取得的收入 322
3.42 产量收益 324
3.43 租赁及其分类 325
4.1 会计国际化的涵义 329
第四篇 会计国际化 329
4.2 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331
4.3 会计国家化和国际化 332
4.4 会计服务的国际化趋势 334
4.5 会计国际化的双向性 336
4.6 会计国际化及其现状 337
4.7 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 339
4.8 会计准则国际化 340
4.9 会计的四个国际差异 342
4.10 国际会计协调 346
4.11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 347
4.12 事务所国际协调 349
4.13 国际会计报表分析模式 350
4.14 国际会计的目标 353
4.15 加入WTO对会计的影响 355
第五篇 内部控制 361
5.1 内部控制的建立 361
5.2 内部控制的演变 364
5.3 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 366
5.4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368
5.5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370
5.6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371
5.7 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374
5.8 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 378
5.9 企业担保业务内部会计控制 381
5.10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383
5.11 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 386
5.12 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 390
5.13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 391
第六篇 会计职业道德 399
6.1 会计法治与德治 399
6.3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405
6.4 会计的职业道德 407
6.2 会计职业道德失范 410
6.5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410
6.6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413
6.7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及其机制 414
6.8 会计行业诚信道德 418
6.9 会计诚信品质和特点 421
6.10 会计诚信建设 426
6.11 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428
6.12 会计道德风险 432
6.13 会计职业他律 433
6.14 会计诚信 437
6.15 会计诚信境界 439
6.16 不做假账 440
第七篇 公司治理 445
7.1 公司治理概念 445
7.2 股权结构 446
7.3 债权治理 448
7.4 公司控制权市场 449
7.5 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450
7.6 资本结构 452
7.7 债转股 453
7.8 股票期权 457
7.9 经理股票期权制度 458
7.10 经理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 460
7.11 管理期权 462
7.12 创业板市场 464
7.13 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 467
7.14 购买法与权益集合法 469
7.15 纯粹控股公司 473
7.16 可转换公司债券 475
7.17 企业转制中的隐性债务 476
7.18 股权资本成本 477
7.19 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 479
7.20 上市公司股票回购 481
7.21 财务协同效应 483
7.22 避税效应 483
7.23 股市预期效应 484
7.24 证券投资基金会计的特点 485
7.25 资产证券化 488
7.26 清算股利 491
7.27 企业权益资金结构 492
7.28 所有者财务最大化 494
7.29 企业授信机制 497
7.30 企业信用管理 499
第八篇 财务管理 505
8.1 21世纪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 505
8.2 财务管理环境的构成 507
8.3 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 510
8.4 财务管理理论 512
8.5 财务管理的理财目标 515
8.6 财务管理目标特性 518
8.7 财务管理方法 519
8.8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522
8.9 财务管理技术方法的创新 522
8.10 财务观念的创新 524
8.11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525
8.12 企业财务三结构 528
8.13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 530
8.14 企业集成化财务管理的特点 531
8.15 财务控制 533
8.16 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策略 535
8.17 企业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 538
8.18 企业不良资产的防范 540
8.19 预测性财务信息 542
8.20 盈利预测可靠性的因素 546
8.21 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 548
8.22 财务预警系统 551
8.23 盈余管理 553
8.24 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 554
8.25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 556
8.26 资本运营的特点 558
8.27 资本结构理论 560
8.28 资本经营概念 563
8.29 负债资金结构 565
8.30 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 568
8.31 收益质量分析 571
8.32 国有资本减持 573
8.33 本量利分析法 575
8.34 价值链分析 579
8.35 账龄分析法 582
8.36 企业不良资产 584
8.37 利润分块理论 585
8.38 企业操作利润 587
8.39 企业分配顺序 589
8.4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模式 590
8.41 股份公司利润分配基本原则 592
8.42 财务风险的防范 595
8.43 筹资风险与财务风险 596
8.44 风险投资财务运作 598
8.45 利率风险与利润风险 601
8.46 最佳财务结构 603
8.47 资本三原则 606
8.48 杠杆收购 609
8.49 企业财务人格的管理模式 610
8.50 理财三性 612
8.51 特殊会计政策 615
8.52 自创商誉 616
第九篇成本管理 621
9.1 资本成本 621
9.2 成本控制战略思想 622
9.3 战略成本管理 624
9.4 战略管理会计 626
9.5 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 630
9.6 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631
9.7 战略成本分析方法 634
9.8 企业战略性信息披露 635
9.9 标准成本制度 637
9.10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638
9.11 目标成本管理 640
9.12 成本控制目标 641
9.13 目标成本考核 643
9.14 国际管理会计的目标 645
9.15 现代管理会计 646
9.16 管理会计技术方法 647
9.17 成本细分量化法 649
9.18 分析成本法 651
9.19 作业成本法 653
9.20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 655
9.21 现代成本补偿 659
9.22 成本公开 662
9.23 商品成本结构特征 664
9.24 标准成本会计 668
9.25 成本性态新解 670
9.26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672
9.27 铁路运输成本计算的特点 674
9.28 质量成本控制 676
9.29 平衡计分卡 678
9.30 降低固定成本对策 680
9.31 现金短缺的决策成本分析 682
9.32 PDCA循环法 684
10.1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 689
第十篇 会计新领域 689
10.2 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方法 690
10.3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 692
10.4 人力资产投资 694
10.5 人力资本评估方法 695
10.6 环境会计理论结构 697
10.7 环境会计计量理论 701
10.8 环境会计计量方法 703
10.9 绿色会计的产生 704
10.10 绿色会计基本内容 706
10.11 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 707
10.12 环境成本资本化 709
10.13 环境会计报告模式 711
10.14 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 712
10.15 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 713
10.16 下推会计的由来 714
10.17 下推会计的评价 716
10.18 脱手价值会计 718
10.19 竞争对手会计 720
10.20 竞争对手会计方法 722
10.21 不确定性会计 724
10.22 三维会计的基本特征 727
10.23 三维会计的意义 730
10.24 三维会计对相关领域的支持 731
10.25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 733
10.26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 734
10.27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 735
10.28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736
10.29 电子商务下会计发展趋势 738
10.30 电子商务对会计管理环境的影响 740
10.31 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741
10.32 电子商务对网络财务的影响 744
10.33 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746
10.34 电子商务交易过程 748
10.35 电子商务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750
10.36 电子商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750
10.37 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751
10.38 网络财务的概念 753
10.39 网络财务的技术基础 754
10.40 网络时代会计思维的重构 757
10.41 网络财务软件 761
10.42 企业集团网络财务 763
10.43 网络系统经济和网络会计数据风险 766
10.44 会计法学 769
10.45 法律会计学 771
10.46 环境资源会计 772
第十一篇 财务报告 777
11.1 财务报告 777
11.2 财务报告规范 778
11.3 财务报告规范学说 779
11.4 合并会计报表三种理论 781
11.5 现行财务报告的创新 783
11.6 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 784
11.7 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 787
11.8 未来财务报告的灵活性 788
11.9 基础报表体系 790
11.10 合并会计方法 792
11.11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795
11.12 网络时代财务报告 797
11.13 国外财务报告分析学派 799
11.14 跨行业企业集团合并报表 801
11.15 资产负债表风险 803
11.16 利润表风险 805
11.17 现金流量表风险 806
11.18 财务报表比率分析法 808
11.19 比率的类别 810
11.20 分部报告 811
11.21 现金流量表分析 813
11.22 现金流量表控制法 815
1 1.23 合并现金流量表 817
1 1.24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披露 821
11.25 费用性质法 824
11.26 会计报表的审阅分析法 825
11.27 合并会计报表中资产减值准备抵消方法 829
11.28 财务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 831
11.29 财务报告质量的会计分析 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