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与内涵 1
一、民俗的概念 1
二、民俗的内涵 2
第二节 民俗学的产生 4
一、国外民俗学的产生 4
二、中国民俗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8
一、民俗学与它的独特视角 11
第三节 民俗学及其视角与视野 11
二、民俗学的视野 15
第四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 17
一、集体性 17
二、地域性 19
三、变异性 22
四、传承性 28
五、规范性 29
第五节 民俗资料的分类 31
一、文献资料 31
二、口传资料 32
三、实物资料 34
四、声像资料 35
第六节 民俗资料的搜集与保存 39
一、中国民俗学与田野作业 39
二、田野作业的基本程序与原则 41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45
第一节 农业生产民俗 47
一、中国两大农耕系统及其耕作民俗 47
二、农业民俗的传承方式 49
三、农业生产中的信仰传承 52
第二节 狩猎生产民俗 59
一、狩猎生产与民俗 59
二、狩猎民俗中的信仰传承 66
第三节 渔业生产民俗 70
一、渔业生产与民俗 70
二、渔业生产中的信仰传承 73
第四节 牧业生产民俗 76
一、牧业生产与民俗 77
二、牧业生产中的信仰传承 80
第五节 行业生产民俗 82
一、工匠的智慧与技艺传承 83
二、行业生产中的信仰传承 86
第三章 物质生活民俗 88
第一节 服饰民俗 88
一、服饰的发生 89
二、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92
三、服饰的功能 94
四、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构成 105
第二节 饮食民俗 115
一、中国饮食民俗的发生与发展 115
二、中国古代的饮食惯制 128
三、影响饮食民俗的主要因素 137
四、中国传统食俗中的五大菜系 141
第三节 居住民俗 144
一、中国传统民居的四大类型 145
二、构成传统宅院的基本要素 156
三、影响居住民俗的主要因素 160
四、风水术:居住民俗中的信仰传承 163
第四节 交通民俗 166
一、中国交通民俗的发生与发展 167
二、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与民俗 171
三、中国传统交通设施与民俗 177
四、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的职业传承 180
五、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信仰传承 182
第四章 人生仪礼 184
第一节 诞生礼 185
一、求子习俗 186
二、孕期习俗 188
三、贺诞习俗 188
第二节 成年礼 192
一、成年礼的种种标志 192
二、成年礼仪式的本质:考验与审定 196
第三节 婚礼 198
一、婚姻释义 199
二、传统婚礼的程式 201
三、中国婚姻民俗中的传统观念 207
四、多元文化格局下的中国婚俗 216
第四节 丧葬礼 223
一、丧仪的程式 223
二、中国丧葬习俗中的传统观念 229
三、多元文化格局下的中国葬俗 235
第五章 信仰民俗 241
一、自然神 242
第一节 民俗信仰对象 242
二、图腾 249
三、祖先神 261
四、生育神 262
五、行业神 267
六、人造物神 269
第二节 信仰民俗的行为方式 273
一、预知未来的信仰民俗——释兆与占卜 273
二、寻求寄托的信仰民俗——祭祀 277
三、主动出击的信仰民俗——巫术 281
四、被动防御的信仰民俗——禁忌 288
第三节 信仰民俗的实施主体 291
一、巫师与巫师的产生 292
二、巫师的业缘传承 295
三、巫师的功能 298
第六章 岁时节日民俗 301
第一节 岁时节日的起源 301
一、祭仪:传统节日的源头 301
二、祭祀仪式转化为节日的两个基本条件 306
一、远古历法的因素 307
第二节 确定节期的基本要因 307
二、农历望朔的因素 308
三、神秘数字的因素 309
四、神灵诞忌的因素 310
第三节 中国岁时节日发展的五个阶段 310
一、孕育期(先秦时期) 311
二、形成期(秦代一汉代) 312
三、融合期(魏晋南北朝一唐代) 313
四、丰满期(宋代一清代) 314
五、转型期(民国一现代) 315
第四节 传统节日的仪式构成及其文化功能 317
一、春节 318
二、立春 320
三、元宵节 320
四、上巳节 322
五、寒食节 323
六、清明节 325
七、浴佛节 325
八、端午节 326
九、天贶节 327
十、七夕节 328
十一、中元节 330
十二、中秋节 331
十三、重阳节 332
十四、寒衣节 333
十五、冬至 333
十六、下元节 334
十七、腊月初八 334
十八、腊月二十三 336
十九、除夕 338
第七章 社会组织民俗 339
第一节 血缘型社会组织——家族的民俗 340
一、家族的产生 341
二、家族关系的构成 342
三、家族的基本职能 345
第二节 地缘型社会组织——村落的民俗 352
一、村落的类型 352
二、村落的功能 355
第三节 业缘型社会组织——行业的民俗 358
一、行业组织的由来及其成员的社会地位 359
二、业缘组织的构成形式 363
三、业缘组织的社会功能 365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 368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概念与特征 368
第八章 民间文学 368
二、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369
第二节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375
一、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375
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376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体裁分类 378
一、散文体民间文学 378
二、韵文体民间文学 386
三、戏剧体民间文学 395
第四节 民间文学的功能 398
一、认识功能 399
二、教育功能 402
三、娱乐功能 403
四、实用功能 404
第五节 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 406
一、血缘传承 406
二、业缘传承 407
三、地缘传承 408
四、江湖传承 410
五、书面传承 411
教学参考书目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