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辞 1
1.冯俊:推动学科范式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在“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
2.张立文:为实现中国哲学的“三个创新”而努力——在“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4
3.赵剑英:探索中国哲学新形态:中国哲人的共同责任——在“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7
4.郭湛:推动学科创新,服务学术建设——在“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1
5.焦国成:创新是学术的生命 13
“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再讨论 17
6.张志伟:全球化、后现代与哲学的文化多元性——简论中国哲学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17
7.俞吾金:一个虚假而有意义的问题——对“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的解读 38
8.魏长宝: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反思与“合理化”重建 53
9.陈鹏:“中国哲学史合法性”的几个论辩 62
10.龚隽: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合法性危机与意义(细纲) 74
11.陈仁仁: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与中国哲学的自觉——“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简析 85
12.苗润田:中国没有哲学吗?——一位西方学者的“中国哲学”观述论 96
13.梁涛: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证明——以彭永捷《朱陆之辩——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为例 109
什么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学科分析 114
14.张法:何为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何为 114
15.郑家栋:为“中国哲学”把脉 125
16.樊志辉:现代性问题与启蒙视域——作为中国现代哲学的“中国哲学史” 137
17.胡伟希:中国哲学:“合法性”、思维态势与类型——兼论中西哲学类型 146
18.杨国荣:中国哲学:一种诠释 160
19.葛兆光:回到历史场景——以宋人“道理最大”这一思想史关键词看哲学史与思想史之分野 167
20.李存山:“知人则哲”:中国哲学的特色 177
21.张祥龙:中国哲学?道术?还是可道术化的广义哲学? 191
22.李景林:知识性的哲学史与存在性的哲学史——兼谈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196
23.乔清举:论中国哲学史的逆形成特点——以老子为例 206
24.干春松:王国维与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建构 225
25.童世骏: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体”“用”范畴新解 240
中国哲学是什么?——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 280
26.景海峰:现代中国哲学的身份意识和形态特征 280
27.余治平:哲学的中国方式:追寻、反思与心态分析——中国哲学及其学科范式创新的生成性研究 302
28.罗安宪:中国哲学话语系统的现代转换 322
29.贾红莲:回到史料:意义与限度 330
30.杨柱才:范式当自文本出 333
31.彭永捷:试论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创新的几个问题 339
中国哲学怎么讲?——重写中国哲学史 352
32.张汝伦:重写中国哲学史刍议 352
33.赵敦华:哲学史的现代重构及其解释模式 369
34.李翔海:双向互动与层级累进——中国哲学史书写方法探析 378
35.王中江:中国哲学的“原创性叙事”如何可能 392
36.杨海文: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与重写中国哲学史 412
37.魏长宝: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叙事及其超越? 425
后记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