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制及其意义 3
第一节 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 3
第一篇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
第二节 法制与社会文明进步 5
第三节 法制与国家长治久安 7
第四节 法制与民主政治建设 9
第五节 法制与经济繁荣发展 10
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 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制的产生 13
第二节 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14
第三节 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15
第四节 贯彻党的政策的有力手段 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原则 18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18
第二节 我国法制的社会主义原则 1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原则 2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4
第五节 执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 26
第二篇 提高学生法律素质是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 33
第一章 当代青少年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的特点 33
第一节 思想超前,行为滞后 33
第二节 要求权利、价值而忽视义务、责任 34
第三节 个体意识强化,整体、协作意识淡漠 35
第四节 青少年法律意识水平的差异性 35
第二章 普法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 37
第一节 教育青少年正确理解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 37
第二节 教育青少年正确理解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41
第三节 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基础法律知识教育 43
第三篇 权利和义务的概述 49
第一章 公民概述 49
第一节 公民的概念 49
第二节 公民与国籍 50
第三节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特点 51
第二章 权利和义务的释义 53
第一节 资格说 53
第二节 主张说 54
第三节 自由说 55
第四节 利益说 56
第五节 法力说 57
第六节 可能说 58
第八节 选择说 59
第七节 规范说 59
第三章 权利和义务的界限 63
第一节 权利的界限 63
第二节 义务的界限 67
第四章 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态 73
第一节 应有权利和义务 73
第二节 习惯权利和义务 75
第三节 法规权利和义务 76
第四节 现实权利和义务 77
第五章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80
第一节 基本权利和义务与普通权利和义务 80
第二节 一般权利和义务与特殊权利和义务 81
第三节 第一性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 82
第五节 个体权利和义务、集体权利和义务、国家权利和义务、人类权利和义务 83
第四节 行动权利和消极义务与接受权利和积极义务 83
第六章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87
第一节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87
第二节 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88
第三节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89
第四节 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 90
第四篇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93
第一章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93
第一节 政治权利和自由 93
第二节 宗教信仰自由 100
第三节 公民的人身权利 103
第四节 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申诉权和取得赔偿权 106
第五节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108
第六节 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 111
第七节 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 113
第八节 国家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 114
第九节 华侨的权利 115
第二章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17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117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118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120
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和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121
五、受教育的义务 122
六、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的义务 122
第三章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特征与行使原则 124
第一节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124
第二节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127
第三节 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128
第五节 公民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129
第四节 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129
第五篇 犯罪 135
第一章 犯罪概述 135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和阶级本质 135
第二节 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 143
第二章 犯罪主体和犯罪客体 147
第一节 犯罪主体的概念 147
第二节 刑事责任年龄 149
第三节 刑事责任能力 152
第四节 犯罪客体的概念 156
第五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163
第三章 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167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167
第二节 故意犯罪的概念和种类 169
第三节 过失犯罪的概念、种类和意外事件 172
第四节 犯罪的目的与动机 176
第五节 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 179
第六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182
第七节 危害行为 185
第八节 危害结果 189
第九节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192
第十节 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 197
第四章 犯罪构成 200
第一节 犯罪构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00
第二节 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 204
第三节 研究犯罪构成的重要意义 207
第五章 犯罪的种类及其形成的原因 209
第一节 政治反动型 209
第二节 暴力型 216
第三节 财产型 221
第四节 性欲型 227
第六章 共同犯罪 232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232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233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234
第七章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236
第一节 正当防卫 236
第二节 紧急避险 242
第八章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 246
第一节 概述 246
第二节 犯罪的既遂 248
第三节 犯罪的预备 250
第四节 犯罪的未遂 254
第五节 犯罪的中止 261
第六篇 刑罚 269
第一章 刑罚概述 269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269
第二节 刑罚的体系 273
第二章 刑罚的种类 276
第一节 管制 276
第二节 拘役 278
第三节 有期徒刑 279
第四节 无期徒刑 280
第五节 死刑 282
第六节 罚金 285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287
第八节 没收财产 289
第九节 驱逐出境 290
第十节 非刑罚方法 291
第三章 刑罚的适用 293
第一节 量刑 293
第二节 累犯 297
第三节 自首和立功 299
第四节 数罪并罚 302
第五节 缓刑、减刑、假释 308
第六节 追诉时效 315
第七节 赦免 318
第一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323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323
第七篇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323
第二节 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作斗争的重要意义 324
第二章 几种常见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介绍 326
第一节 故意杀人罪 326
第二节 过失杀人罪 330
第三节 故意伤害罪 333
第四节 过失重伤罪 347
第五节 拐卖妇女、儿童罪 350
第六节 绑架妇女、儿童罪 356
第七节 侮辱罪、诽谤罪 359
第八节 强奸妇女罪、奸淫幼女罪 363
第八篇 侵犯财产罪 375
第一章 侵犯财产罪概述 375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的概念与特征 375
第三节 同侵犯财产罪作斗争的意义 378
第二节 侵犯财产罪的分类 378
第二章 几种侵犯财产罪的介绍 380
第一节 抢劫罪 380
第二节 抢夺罪 386
第三节 盗窃罪 388
第四节 诈骗罪 396
第五节 敲诈勒索罪 400
第六节 贪污罪 402
第七节 故意毁坏财物罪 409
第九篇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413
第一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 413
第二章 几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介绍 416
第一节 妨害公务罪 416
第二节 招摇撞骗罪 417
第三节 脱逃罪 419
第四节 窝藏、包庇罪 421
第五节 流氓罪 422
第六节 神汉、巫婆造谣、诈骗罪 426
第七节 赌博罪 427
第八节 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罪 428
第九节 制作、贩卖淫书、淫画罪 429
第十节 制造、贩卖假药罪 431
第十一节 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 434
第十二节 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 435
第十三节 偷越国(边)境罪与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435
第十篇 危害公共安全罪 439
第一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439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与特征 439
第二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 440
第三节 同危害公共安全罪作斗争的意义 441
第二章 几种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介绍 443
第一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443
第二节 破坏特定对象、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450
第三节 有关枪支、弹药方面的犯罪 455
第四节 造成重大事故的犯罪 457
第十一篇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465
第一章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概述 465
第二章 几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介绍 470
第一节 违反海关、财政金融、工商管理法规的犯罪 470
第二节 妨害货币、票证的犯罪 485
第三节 破坏集体生产、自然资源的犯罪 492
第一节 概述 505
第一章 公民 505
第十二篇 民法基本概念 505
第二节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507
第三节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519
第四节 姓名、住所、户籍和居民身份证 527
第二章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与个人合伙 530
第一节 个体工商户 530
第二节 农村承包经营户 532
第三节 个人合伙 534
第三章 法人 540
第一节 法人的概述 540
第二节 法人设立的条件 543
第三节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545
第四节 法人的分类 547
第一节 物的法律概念 554
第四章 物 554
第二节 物在法律上的分类 555
第三节 货币 560
第四节 有价证券 561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 563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563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565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567
第四节 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569
第五节 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575
第六章 代理 578
第一节 代理的概述 578
第二节 代理的种类 583
第三节 代理权的行使 587
第四节 代理关系中的连带责任 590
第十三篇 权 595
第一章 物权 595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595
第二节 物权的分类 598
第二章 债权 601
第一节 债的概念、本质和作用 601
第二节 债的发生根据 605
第三章 知识产权 609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609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意义 612
第三节 软件著作权 616
第四节 软件的登记管理 619
第五节 软件著作权的保护 622
第一节 继承的概念与本质 627
第四章 继承权 627
第二节 继承制度的历史沿革 628
第三节 我国继承制度的本质 633
第四节 继承财产的范围 638
第五章 人身权 642
第一节 人身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642
第二节 人身权的历史发展 647
第三节 我国民法人身权制度的建立 650
第三节 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方法 652
第四节 公民的自由权 653
第五节 公民的名誉权 665
第六节 公民死亡或法人终止后的人身权保护问题 669
第十四篇 民事责任的概述 673
第一章 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673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概念 673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特征 674
第一节 行为的违法性 678
第二章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678
第二节 损害事实 679
第三节 因果关系 680
第四节 主观过错 683
第三章 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 687
第一节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权利损害的 687
第二节 因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使合同不能履行或造成自己权利损害的 689
第三节 因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造成他人损害的 689
第四章 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 691
第一节 保护民事权利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691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 692
第三节 公平责任原则 694
第四节 不可抗力免责的原则 694
第一节 侵权损害的特征 699
第十五篇 侵权的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承担 699
第一章 侵权损害 699
第二节 侵权损害与合法行为所致损害的区别 700
第三节 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702
第二章 构成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一般要件 705
第一节 有损害的事实 705
第二节 侵权行为具有违法性 706
第三节 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联系 709
第四节 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711
第二节 排除妨碍 714
第一节 停止侵害 714
第三章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的种类 714
第三节 消除危险 715
第四节 返还原物 715
第五节 恢复原状 716
第六节 修理、重作、更换 716
第七节 赔偿损失 717
第八节 支付违约金 717
第九节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717
第十节 赔礼道歉 718
第四章 损害赔偿概述 719
第一节 损害及损害赔偿 719
第二节 侵权的损害赔偿与违约的损害赔偿 728
第三节 损害赔偿与其他责任形式的运用 733
第一节 全面赔偿的原则 737
第五章 损害赔偿的原则与方法 737
第二节 考虑当事人经济状况的原则 746
第十六篇 重要民事赔偿介绍 759
第一章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759
第一节 人身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759
第二节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方法评述 763
第二章 产品责任 773
第一节 产品责任的基本概念 773
第二节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782
第三节 产品责任的民事救济 790
第三章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责任条件 799
第一节 损害事实 799
第二节 侵害人行为的违法性 800
第四节 侵害人的主观过错 801
第三节 侵害行为与侵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801
第四章 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责任条件 804
第一节 受害人生命健康受到侵害的事实确实存在 804
第二节 加害人行为的违法性 805
第三节 违法的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806
第四节 加害人主观上的过错 807
第五章 汽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 811
第一节 归责原则 811
第二节 免责事由 814
第三节 过失相抵 817
第六章 医疗事故中的赔偿责任 821
第一节 医疗事故的概述 821
第二节 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性质 826
第三节 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构成和免除 830
第七章 侵害继承权的损害赔偿 835
第一节 侵害继承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835
第二节 侵害继承权损害赔偿的归责要件 835
第三节 侵害继承权的行为及损害赔偿内容 838
第四节 侵害继承权的索赔途径和方法 841
第八章 动产所有权的侵权损害赔偿 843
第一节 动产所有权 843
第二节 动产所有权的侵权损害赔偿 843
第十七篇 以案说法——民事侵害与赔偿案例选讲 857
第一章 侵害物权与赔偿案例评析 857
案例:吴某诉某村公所大地一队荔枝树权属纠纷案 857
案例:朱某诉许某挂失银行存单侵犯财产所有权纠纷案 865
案例:张某诉王某返还奖券的奖金纠纷案 873
案例:高××诉元宝、金条归属案 880
案例:某甲请求归还遗失的钱案 881
第二章 侵害人格人身权案例评析 882
案例:评论文章侵害名誉权案 882
案例:人身伤害赔偿案 884
案例:店主诉小黄、小李赔偿案 886
案例:蒋×诉南方公司赔偿案 889
案例:顾某诉医院造成医疗事故的赔偿案 890
案例:齐××诉胡××侵犯隐私权案 893
第三章 侵害知识产权与赔偿案例评析 897
案例:王某著作权被侵案 897
案例:解某之子发表权被侵案 898
案例:杰克逊著作权被侵案 899
案例:怀特著作权被侵案 900
案例:某购物中心侵犯著作权案 901
案例:邢某侵犯著作权案 902
第四章 行政损害与赔偿案例评析 904
案例:某市花岗岩公司不服政府房屋拆迁行为请求行政赔偿案 904
案例:石某不服某县渔政管理站没收其真鲷鱼苗处罚决定案 909
案例:选某因被错判申请刑事赔偿案 913
案例:谷某申请某中级人民法院国家赔偿案 914
案例:某市美术广告公司诉某市建委行政赔偿案 916
案例:张某不服某县公安局限制人身自由、扣押财产行政赔偿案 920
第五章 有关侵权行为疑难问答 925
一、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他的姓名,是否构成侵害姓名权 925
二、擅自偷拍他人照片予以公开展示,应否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926
三、相爱时双方有越轨行为,失恋后一方将其宣扬出去,他方可否追究对方的名誉损害赔偿责任 929
四、相爱时一方承认自己以前的生活隐私,他方因此解除婚约并四处传播,可否起诉名誉权损害赔偿 929
五、未成年人侮辱、诽谤他人,应否负名誉权侵权民事责任 931
六、公开诽谤他人,造成受害人一时性精神错乱,应否予以赔偿名誉损失 932
七、以语言方式侮辱他人,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民事责任 934
八、被人诬为流氓、诈骗、小偷等而以侵害名誉权起诉的,对于所诬事实谁负举证责任 935
九、当众剥掉他人衣裤进行侮辱的行为,符合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吗 936
第十八篇 刑事诉讼法 941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94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941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诉讼当事人 948
第三节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966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知识 973
第一节 管辖 973
第二节 回避 974
第三节 辩护 978
第四节 强制措施 981
第五节 证据 991
第六节 立案 1006
第七节 侦查 1010
第八节 提起公诉 1012
第三章 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1015
第一节 审判 1015
第二节 第一审程序 1017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 1028
第四节 死刑复核程序 1034
第五节 审判监督程序 1036
第六节 执行 1039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的概述 1049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1049
第十九篇 民事诉讼法 1049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1052
第三节 诉与诉权 1054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1069
第五节 当事人 1071
第六节 第三人 1079
第二章 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 1084
第一节 期间、送达 1084
第二节 法院调解 1086
第三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1092
第三章 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1099
第一节 普通程序 1099
第二节 上诉审程序 1110
第三节 督促程序 1119
第四节 公示催告程序 1121
第一章 行政调解 1125
第一节 行政调解的概念 1125
第二十篇 行政诉讼法 1125
第二节 行政调解的程序 1127
第二章 行政仲裁 1131
第一节 行政仲裁的概念 1131
第二节 行政仲裁机构 1133
第三节 仲裁案件的管辖 1135
第四节 行政仲裁程序 1137
第三章 行政补偿 1144
第一节 行政补偿的概念 1144
第二节 补偿形式和补偿费用计算 1147
第三节 行政补偿的程序 1148
第一节 行政赔偿的概念 1151
第四章 行政赔偿 1151
第二节 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条件 1152
第三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与方式 1153
第四节 行政赔偿的履行方式 1154
第五节 行政赔偿的原则 1155
第六节 行政赔偿程序 11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1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288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1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4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349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