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满族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 1
序 冯光钰 1
第一节 肃慎、挹娄、勿吉音乐 4
第二节 渤海国的靺鞨音乐 6
一、民间音乐 7
二、宫廷音乐 8
三、渤海国与日本的音乐交流 10
四、“渤海乐”在后世的流传 11
第三节 金代女真音乐 13
一、金代民间音乐 17
二、金代宫廷礼乐、祭祀乐和鼓吹乐 21
1.郊祀乐歌 22
2.方丘乐歌 23
3.宗庙乐歌 24
5.殿庭乐歌 25
6.鼓吹导引曲和采茨曲 25
4.宣圣庙乐歌 25
7.鼓吹乐 27
三、金代礼乐制度、机构及治乐思想 28
1.礼乐制度 28
2.礼乐机构 29
3.治乐思想 31
四、女真音乐与金院本、诸宫调 33
五、女真音乐在元、明两代的流传 39
六、戏曲、散曲作家及作品 44
第四节 清代的满洲音乐 50
一、满洲人的音乐生活 52
二、民歌 57
三、子弟书、八角鼓、倒喇、热河五音大鼓、朱春及其流传发展 63
1.子弟书 63
2.八角鼓 67
3.倒喇 71
4.热河五音大鼓 74
5.朱春 75
四、鞑子秧歌及其它民间歌舞 77
五、清代礼乐制度及音乐机构 79
1.礼乐制度 79
2.音乐机构 81
六、乐人及乐书 82
1.乐人 82
2.乐书 86
第五节 清代宫廷礼乐 88
一、宫廷礼乐制度的历史沿革 89
1.天命(1616—1626)——天聪、崇德(1627—1643)时期 89
2.顺治(1644—1661)朝 92
3.康熙(1662—1722)朝——雍正(1723—1735)朝 93
4.乾隆(1736—1795)朝 94
二、宫廷礼乐的种类与乐器配置 97
1.祭祀乐 98
2.朝会乐 102
3.宴会乐 103
4.仪仗乐 110
5.乐器组合的基本类型及其音乐含义 113
三、宫廷礼乐中的满洲乐舞 117
1.庆隆舞考 117
2.瓦尔喀部乐舞考 126
四、清代统治者的礼乐观念 130
1.汉族文化传统中的礼乐思想 130
2.满洲政权的礼乐观念及其文化政策 132
第六节 近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满族音乐 155
第二章 满族民歌 172
第一节 劳动号子 172
第二节 山歌 174
第三节 小唱 175
第四节 儿歌 177
第五节 满族民歌的基本特点 179
第一节 萨满信仰与满族萨满祭祀音乐 181
第三章 满族萨满音乐 181
一、民间萨满音乐的形成 183
第二节 民间萨满祭祀音乐 183
1.“祭杆”俗 184
2.“换索”俗 190
3.“背灯”俗 196
4.“领牲”俗 199
二、民间萨满表演的程式 202
三、民间萨满乐器的配置 208
1.“请神”仪 208
2.“背灯”仪 210
四、民间萨满音乐的特点 210
第三节 宫廷萨满祭祀音乐 218
一、堂子祭祀乐 219
1.月祭 221
2.浴佛 221
4.祭马 222
3.祭杆 222
二、坤宁宫祭祀乐 223
1.朝祭 225
2.夕祭 225
3.背灯 226
三、祭马神室祭祀乐 227
第四节 满族萨满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其流传 228
一、萨满音乐中的鼓套 228
二、萨满音乐中的歌词 233
1.节奏与韵律 233
2.艺术手法 237
第四章 满族乐器 243
第一节 满族乐器述略 243
第二节 满族乐器的形制 244
一、依姆钦 244
1.依姆钦的形制 244
2.依姆钦的鼓点和演奏方法 247
二、嚓啦器 249
1.嚓啦器的形制 249
2.嚓啦器的演奏方法 250
三、哈尔马力 250
1.哈尔马力的形制 250
2.哈尔马力的演奏方法 251
四、同肯 251
1.同肯的形制 252
2.同肯的演奏 253
五、西沙 254
1.西沙的形制 255
2.西沙的演奏 256
六、轰勿 256
1.轰勿的形制 257
2.轰勿的演奏 258
八、激达 259
七、托力 259
九、八角鼓 260
1.八角鼓的形制 260
2.八角鼓的演奏方法 261
3.八角鼓的来源,族属及其象征意义 261
十、单鼓 263
1.单鼓的形制 265
2.单鼓的鼓点和演奏方法 267
3.单鼓的流传与演变 268
十一、腾格里(三弦) 269
十二、非凡(琵琶) 270
十三、节 270
主要参考书目 273
图片索引 280
谱例索引 281
中国满族音乐研究论文索引[1981—2001] 282
后记 刘桂腾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