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2
第一部分SAN技术概述 2
第1章SAN基础 2
1.1 SAN究竟是什么 2
1.4 SAN市场的发展 1 3
1.2各类SAN操作系统软件和硬件组件 9
1.3 SAN市场需求:日本市场的例子 12
1.5信息的价值 15
1.6本章小结 19
1.7尾注 19
第2章 各种类型的SAN技术 20
2.1 FC-AL:第一步 21
2.2 SAN的局限性 22
2.3技术与配置 24
2.4 高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25
2.5技术平台、技术及产品选择 35
2.6视频信息分布的变革 41
2.7 SAPR/3的存储管理 45
2.8本章小结 51
2.9尾注 51
第3章 标准 52
3.2阶段性的发展 54
3.1 与以太网相似,SAN的标准仍处于发展之中 54
3.3进入第三阶段 55
3.4其他参与者 57
3.5 SAN标准的未来 58
3.6本章小结 61
3.7尾注 61
第4章 厂商及SAN服务提供商类型 62
4.1 SAN自服务 63
4.2服务外包 65
4.3多种平台之间的高速数据共享 66
4.4间接渠道商的机遇 68
4.5多厂商企业级存储区域网络端到端服务 78
4.6用于视频服务的存储子系统 82
4.7您的企业将会需要SSP吗 94
4.8本章小结 95
4.9尾注 95
第5章 实现SAN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97
5.1持续增长的高可用性需求 97
5.2 高可用性的目标 97
5.3通过冗余实现系统可用性 98
5.4应用程序 98
5.6存储 99
5.5服务器和主机总线适配器 99
5.7镜像 100
5.8交换机 101
5.9光纤网络 102
5.10交换机的啮合树拓扑结构 103
5.1 1双重连接的单一光纤网 104
5.12双重连接的双重光纤网 105
5.1 3单一和双重光纤网的可靠性计算 106
5.14分区 107
5.15光纤网管理 109
5.18尾注 110
5.16高可用性的关键 110
5.17本章小结 110
第二部分SAN的设计 112
第6章 SAN的设计问题 112
6.1光纤通道拓扑 112
6.2客户对光纤通道产品的选择 113
6.3存储网络的设计 114
6.4 SAN设计的其他因素 119
6.5本章小结 123
6.6尾注 123
7.1 SAN的财务影响 125
第7章 成本的测评和考虑 125
7.2 SAN运行成本的测评 129
7.3财务方面的考虑和SAN的采购 130
7.4本章小结 135
7.5尾注 135
第8章 标准的设计问题 136
8.1 分布式SAN标准的设计:InfiniBand体系技术 137
8.2新存储标准设计中的问题 141
8.3本章小结 145
8.4尾注 145
9.1传统的受约制的存储体系 146
第9章 体系设计方面的考虑 146
9.2 SAN体系 147
9.3本章小结 151
9.4尾注 151
第三部分SAN的规划 154
第10章 规划的实施 154
10.1可升级性 154
10.2可用性 155
10.3安全因素 156
10.4易管理性 156
10.5总拥有成本的最小化 156
10.7灾难恢复计划 157
10.6战略思考 157
10.8如何利用现有体系实现SAN 163
10.9基于Internet的水交易为SAN体系注入大量资源 164
10.10 SAN的准备工作 165
10.11本章小结 170
10.12尾注 170
第1 1章 虚拟存储区域网络规划技巧 171
11.1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172
11.2 SAN集群技术 173
11.3 SAN虚拟化体系的规划步骤 179
11.4确保存储虚拟化的大门永远不要关闭 184
11.5本章小结 192
11.6尾注 192
第四部分SAN的安装和配置 194
第12章 测试技术 194
12.1物理层测试 194
12.2应用层测试 194
12.3管理层测试 195
12.4为什么要进行SAN测试 195
12.5 SANmark版本A测试套件 195
12.6其他测试技术 196
12.8尾注 198
12.7本章小结 198
13.1考虑自己的应用 199
13.2为将来做好准备 199
第13章 SAN的安装与配置 199
13.3如何配置SAN 200
13.4 SAN起步 203
13.5 SAN配置的下一阶段:存储交换技术 207
13.6在SAN的安装和配置中为电子贸易提供数据 212
13.7本章小结 215
13.8尾注 215
14.1 SAN的测试和故障修理 216
第14章 SAN性能的认证 216
14.2 SAN的文档记录和测试 217
14.3 SAN性能的认证 221
14.4本章小结 223
14.5尾注 223
第五部分SAN的维护 226
第15章 存储区域网络的管理 226
15.1数据管理方案 228
15.2虚拟存储区域网络 235
15.3使用光纤通道仲裁环路的管理策略 246
15.5尾注 254
15.4本章小结 254
第16章 后续的维护 256
16.1关于SAN软件的一些事实 258
16.2预出版业中不断增强的效率 259
16.3本章小结 263
16.4尾注 263
第17章 标准的发展 264
17.1 SAN的管理标准 264
17.2 SAN标准的未来 265
17.3本章小结 273
17.4尾注 274
第六部分SAN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 276
第18章SAN在高可用性商用系统中的作用 276
18.1数据高可用性的决定因素 276
18.2数据高可用性的目标 277
18.3 SAN 278
18.4本章小结 281
18.5尾注 281
第19章 几个SAN解决方案 282
19.1实现SAN的解决方案 287
19.2企业SAN解决方案 288
19.3实现共享的SAN解决方案 295
19.4实现防灾的SAN解决方案 296
19.5存储管理解决方案:远见 297
19.6未来的全息存储管理解决方案 297
19.7本章小结 299
19.8尾注 299
第20章 SAN在计算机法据中的角色 300
20.1证据的搜集 301
20.2法据分析 302
20.3重现过去的事件 303
20.4本章小节 307
20.5 尾注 308
21.1服务器背后的存储网络 309
第21章 总结、结论和建议 309
21.2 SAN的未来 317
21.3存储进入第三维:SAN还没有进入这一领域 319
21.4尾注 321
第七部分附录 324
附录A 在线存储管理检查列表 324
附录B 业界领先的SAN厂商列表 326
附录C SAN产品列表 328
附录D SAN标准 333
附录E SCSI与光纤通道存储的对比 337
附录F SAN资源列表 339
附录G术语表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