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上谷郡,北陲第一边镇——明初略定居庸关外 1
第一节 明朝建国和元朝覆亡 1
第二节 北元政权的存续 5
第三节 开平-宣德战役 7
第二章 因宣德旧名而称之——谷王建藩宣府 11
第一节 更名宣府,遣将卒屯守 11
第二节 北边后防宣府区域 15
第三节 谷王朱橞建藩宣府 19
第四节 气势恢宏宣府城 22
第三章 定置宣府总兵官——明成祖设置宣府镇 27
第一节 燕王夺位和迁都北京 27
第二节 郑亨“重门御暴”战略 29
第三节 宣府成为宣府镇 32
第四节 成祖北征过宣府 38
第四章 其地宣府,都司万全——宣府镇军事建设 44
第一节 薛禄巡边及防线调整 44
第二节 谭广镇守宣府二十年 45
第三节 万全都指挥使司 48
第四节 都司卫所的官员 54
第五章 凡兵粮边备,俱听厘正——巡按御史和巡抚都御史 57
第一节 巡按代天子巡狩 57
第二节 巡抚都御史赞理军务 58
第三节 总兵以下悉听指麾 62
第四节 宣府镇其他派员 64
第六章 也先入塞,英宗陷于土木——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 67
第一节 社会危机与政局嬗变 67
第二节 蒙古族瓦刺部的勃兴 69
第三节 瓦刺进犯和英宗亲征 71
第四节 难以置信的惨败 74
第五节 保卫北京的战斗 76
第七章 戍以强兵,统以主将——宣府镇的军事指挥体系 80
第一节 景泰、天顺到成化 80
第二节 收复失地与修葺长城 81
第三节 稳定宣府巡抚区 83
第四节 额定宣府镇官军 86
第五节 宣府镇的驿路交通 93
第六节 宣府镇城发展 97
第八章 社稷安危在得人——弘治年的变革 102
第一节 成化图治到弘治中兴 102
第二节 余子俊修筑塞垣 103
第三节 马中锡清理屯田 104
第四节 刘大夏整饬军储 106
第五节 恢复整顿儒学 108
第九章 亲统六师,肃清边境——明武宗巡幸宣府镇 111
第一节 明武宗即位惊惨败 111
第二节 蒙古黄金家族的复兴 112
第三节 明武宗尚武大演兵 115
第四节 巡幸宣府,乐此为家 117
第五节 明武宗评价与江彬命运 120
第十章 屯田所入不及什一——宣府镇经济分析 125
第一节 宣府镇的户口 125
第二节 家庭分析和人口估算 129
第三节 万全都司屯田 134
第四节 屯田籽粒难以自养 141
第五节 商业税、牧场及物产 145
第十一章 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宣府镇长城防御体系 150
第一节 宣府镇的塞垣长城 150
第二节 宣府长城一二三 155
第三节 分屯建将倍于他镇 164
第四节 嘉靖前期的总督和巡抚 171
第十二章 俺答求贡,入犯京师——1550年的庚戌之变 176
第一节 嘉靖皇帝与俺答汗 176
第二节 民族战争和通贡诉求 178
第三节 庚戌之变的前因后果 182
第四节 大战不经年,小战不逾月 185
第五节 传奇总兵马芳 186
第六节 嘉靖后期的总督、巡抚 190
第七节 沉重的军费负担 192
第十三章 物阜民安,商贾辐辏——商埠张家口的崛起 199
第一节 隆庆开关启新政 199
第二节 俺答汗封贡开太平 201
第三节 宣府镇张家口马市 206
第四节 捍卫和平的功臣 209
第十四章 军民俱迎降——宣府事件与明朝终结 214
第一节 天启乱世国运衰 214
第二节 后金崛起夺取辽东 216
第三节 蒙古族英雄林丹汗 220
第四节 张家口“求市”和“入口” 221
第五节 大顺新朝与渡河北征 225
第六节 大顺军过宣府 227
第十五章 揽一方文献,荟萃成编——《宣府镇志》及其他 230
第一节 叶盛、马中锡草创镇志 230
第二节 王崇献编次《宣府镇志》 231
第三节 孙世芳修《宣府镇志》 232
第四节 尹耕著《两镇三关通志》 234
第五节 其他军事地理著作 236
第六节《续宣府镇志》及其他 239
第十六章 边疆犹自震威名——清初宣府镇五十年 241
第一节 清军入关重建统一 241
第二节 清初宣府镇的恢复 242
第三节 张家口一库伦商道 245
第四节 撤宣府镇,设宣化府 246
第五节 察哈尔都统及其辖区 246
第六节 清初的宣府文化 247
主要参考书目 248
附录 250
附录一 明朝宣府镇主要职官表 250
附录二 与宣府镇相关之大事纪(1368~1693) 259
附录三 当代中国张家口 273
附录四 长城九边图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