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一、多层数据结构的普遍性 1
二、多层研究方法的历史回顾 2
三、多层模型的形成 4
四、多层模型的应用范围 6
五、本书内容安排 7
第二章 多层线性模型的应用原理 11
一、普通最小二乘回归 11
二、多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形式 12
2.完整模型 13
1.零模型 13
3.协方差分析模型 15
4.随机效应回归模型 16
三、预测变量的定位 17
四、多层线性模型的统计估计 17
五、发展模型 21
六、三层模型 24
第三章 多层线性模型的应用程序——HLM软件包的初步应用 28
一、HLM程序的输入文件、输出文件及SSM文件的创建 28
1.HLM2的文件 29
2.HLM3的文件 30
3.创建SSM文件 30
4.原始数据文件中的ID变量 31
二、HLM程序建构的分层模型的基本类型 32
1.二层线性模型(HLM2) 32
2.三层线性模型(HLM3) 32
三、利用SPSS文件创建二层数据结构的SSM文件 33
四、利用SPSS文件创建三层数据结构的SSM文件 43
第四章 二层线性模型应用:组织模型 48
一、研究概述 48
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48
2.研究假设 49
3.资料收集 49
4.研究结果 50
二、不包括第二层预测变量的二层模型 55
1.模型描述 55
2.创建命令文件 56
3.结果解释 61
三、包括第二层预测变量的二层模型 75
1.模型描述 75
2.创建命令文件 76
3.结果解释 81
第五章 二层线性模型应用:发展模型 90
一、研究概述 90
1.研究背景 90
2.研究问题 91
3.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 92
4.研究结果 93
二、基本线性生长模型 96
1.模型描述 96
2.创建命令文件 97
3.结果解释 99
三、带有第二层自变量的线性增长模型 107
1.模型描述 107
2.创建命令文件 107
3.结果解释 110
四、跨级相关 116
五、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和第一层单元的方差齐性检验 117
六、第二层自变量的探索性分析 122
第六章 三层线性模型的应用 127
一、无条件模型(零模型) 128
1.模型描述 128
2.创建命令文件 129
3.结果解释 132
二、随机截距和斜率模型 136
1.模型描述 136
2.创建命令文件 136
3.结果解释 139
1.模型描述 144
三、具有固定及随机斜率的模型 144
2.创建命令文件 145
3.结果解释 150
第七章 用多层模型分析组效应和交互效应 155
一、研究概述 155
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55
2.现有研究中潜在的班级效应 156
3.社交环境模型 157
4.性别的作用 158
5.年级的作用 159
二、研究对象和测试方法 160
1.描述性统计结果 161
三、结果 161
2.第一层(学生水平)效应的分析 163
3.第二层(班级水平)效应的分析 164
4.性别的作用 166
5.年级的作用 167
四、与本分析有关的模型建构 169
1.不包括第二层自变量的多层分析模型 169
2.各效应的原始方差 171
3.包括第二层变量作用的模型 177
4.探索年级作用的模型 189
参考文献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