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泰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5384376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互感与谐振、三相电路、二端口网络、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复频域分析等。文字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每章前有本章内容介绍,每节后附有训练与思考题,每章后有本章小节、习题等。本书是按照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要求而编写的,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气类和电子信息等专业的“电路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 1

1.1 电路、电路元件、电路模型 1

1.1.1 电路 1

1.1.2 电路元件 1

1.1.3 电路模型 2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2

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2

1.2.2 电压、电动势及其参考方向 3

1.2.3 电功率及其电能的吸收与释放 5

1.3 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 6

1.3.1 电阻元件 6

1.3.2 欧姆定律 7

1.4 电压源与电流源 8

1.4.1 电压源元件 9

1.4.2 电流源元件 9

1.5 受控源 10

1.6 基尔霍夫定律 12

1.6.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2

1.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3

1.7 简单电路的求解 15

本章小结 17

习题1 18

2.1.2 电阻串联网络的等效 21

2.1.1 等效的概念 21

第2章 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21

2.1 电阻及无源网络的等效 21

2.1.3 电阻并联网络的等效 22

2.1.4 电阻混联网络的等效 23

2.1.5 电阻星形与三角形联接网络的等效变换 24

2.2 两种电源模型及等效变换 27

2.2.1 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 27

2.2.2 实际电源的电流源模型 27

2.2.3 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互换 28

2.2.4 电源元件的串并联 29

2.3.1 支路分析法概述 31

2.3 支路分析法 31

2.3.2 应用支路分析法的步骤 32

2.4 网孔分析法 33

2.4.1 网孔分析法概述 33

2.4.2 应用网孔分析法的步骤 34

2.4.3 网孔分析法的几种特殊情况 34

2.5 节点分析法 36

2.5.1 节点分析法概述 36

2.5.2 应用节点分析法的步骤 37

2.5.3 节点分析法的几种特殊情况 37

2.6.1 叠加定理概述 39

2.6 叠加定理 39

2.6.2 应用叠加定理要注意的问题 40

2.7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2

2.7.1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概述 42

2.7.2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应用 43

2.8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6

2.9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分析 47

2.9.1 运算放大器的外特性 47

2.9.2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线性应用 48

本章小结 51

习题2 52

3.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58

第3章 正弦电流电路 58

3.1 正弦量 58

3.1.2 相位差 59

3.1.3 有效值 61

3.2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63

3.2.1 电容元件 63

3.2.2 电感元件 66

3.2.3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串并联 68

3.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71

3.3.1 复数的概念 72

3.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73

3.3.3 正弦量的叠加 75

3.4 单一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76

3.4.1 电阻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76

3.4.2 电感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79

3.4.3 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81

3.5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及简单正弦电路的计算 84

3.5.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84

3.5.2 简单正弦电路的计算 84

3.6 复阻抗、复导纳及其等效变换 86

3.6.1 复阻抗 86

3.6.2 复导纳 88

3.6.3 阻抗与导纳的等效互换 90

3.6.4 阻抗和导纳的串并联 91

3.7 正弦电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数 95

3.7.1 二端网络的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 95

3.7.2 二端网络的无功功率和复功率 97

3.7.3 功率因数的提高 99

3.8 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 100

本章小结 105

习题3 106

第4章 互感与谐振 111

4.1 互感和互感电压 111

4.1.1 互感与互感元件 111

4.1.2 互感电压与同名端 112

4.1.3 互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113

4.1.4 互感线圈的耦合系数 114

4.2 具有互感的正弦电流电路的计算 115

4.2.1 互感线圈的串联 115

4.2.2 互感线圈的并联 116

4.3 空心变压器 120

4.4 理想变压器 123

4.4.1 理想变压器模型及其参数 123

4.4.2 理想变压器的等效电路 125

4.5 串联电路的谐振 127

4.5.1 串联谐振的条件及电流、电压特性 127

4.5.2 串联谐振的能量特性 129

4.5.3 串联谐振的频率特性 130

4.6 并联电路的谐振 134

4.6.1 并联谐振的条件及电流、电压特性 134

4.6.2 并联谐振的品质因数 135

本章小结 137

习题4 139

第5章 三相电路 142

5.1 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 142

5.1.1 三相电源 142

5.1.2 三相负载 145

5.2.1 负载星形接法的三相电路 146

5.2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146

5.2.2 负载三角形接法的三相电路 148

5.3 三相电路的功率 151

5.3.1 三相功率的计算 151

5.3.2 三相功率的测量 154

本章小结 156

习题5 157

第6章 二端口网络 159

6.1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 159

6.2 导纳参数和阻抗参数 160

6.2.1 导纳参数 160

6.2.2 阻抗参数 162

6.3 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 164

6.3.1 传输参数 165

6.3.2 混合参数 166

6.4 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70

6.4.1 П形等效电路 170

6.4.2 T形等效电路 170

6.5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171

本章小结 173

习题6 174

第7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76

7.1 非正弦周期电流 176

7.2.1 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177

7.2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177

7.2.2 波形对称性与傅里叶系数的关系 179

7.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82

7.4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185

7.4.1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 185

7.4.2 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 187

7.4.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 188

本章小结 189

习题7 189

第8章 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 193

8.1 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 193

8.2.2 初始值计算 194

8.2 换路定律和初始值计算 194

8.2.1 换路和换路定律 194

8.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96

8.3.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96

8.3.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99

8.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01

8.4.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01

8.4.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04

8.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206

8.5.1 全响应的两种分解 206

8.5.2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209

8.6.1 阶跃函数 214

8.6 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214

8.6.2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215

8.7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17

8.7.1 RLC典型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方程 217

8.7.2 典型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方程的解 218

本章小结 223

习题8 225

第9章 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复频域分析 229

9.1 拉普拉斯变换及基本性质 229

9.1.1 拉氏变换 229

9.1.2 拉氏反变换 229

9.1.3 拉氏变换的主要性质 230

9.2.1 单根的情况 232

9.2 部分分式法进行拉普拉斯反变换 232

9.2.2 共扼复根的情况 233

9.2.3 重根的情况 234

9.3 线性电路的复频域解法 235

9.3.1 用拉氏变换求解描述线性电路的微分方程 235

9.3.2 电路元件的复频域模型 236

9.3.3 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 238

9.3.4 线性电路的复频域解法 238

本章小结 241

习题9 242

参考文献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