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烧红莲寺》到巴金 1
“铃声”打开了柯灵的门 6
受艾思奇、邹韬奋影响 11
赴美前的报界轻松生活 16
忆旧带来的遗憾 22
印度巡捕·人猿泰山&红发女郎 29
从祖父建观音阁谈起 36
初当记者&初尝歧视 43
莎士比亚教授与大使 50
乘越洋邮船&忆两位校友 57
朱蒂与丹娜 64
一件不愉快经验的教训 71
“既是外国人,又是中国人” 78
《海外论坛》、《自由中国》及其他 86
终身伴侣的选择 93
告别新闻业&赴瑞典探亲 102
总统遇刺&妻子手术 110
卅一年后祖国初度印象 119
从《读书》谈到靳羽西、谢晋 130
受恶毒诬枉的兄弟深情 139
“来自另一星球的客人” 148
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革命 157
何其芳著作英译本引起的回忆 163
永念柯灵老师 169
追思沈毓刚 172
从英若诚想起…… 176
我的朋友唐德刚 179
忆小丁 182
忆曹又方 184
悼小洛 187
安子介劈文切字 192
梅氏家族的气势 196
忆念登过月球的朋友 199
异国异姓,亲若姊妹 205
琴妮、丁娜和邬家阿姆 208
我与《大公报》 215
人到老年的遗憾 220
自忖自怜 223
父亲的“背影” 226
“现代女性”的母亲 229
悼兄 232
混血的女儿 235
中美青年思想比较观 243
思乡病及其他 251
孩子们的文化遗产 256
屋顶小楼 262
假如我的女儿走上文艺学习之途 267
多年旅行的杂感 272
积书·赠书&借书 283
读书人的烦恼 287
“脱口秀” 291
五架打字机 294
与Trevor告别 297
猫儿跳,猫儿好 300
《留美三十年》开场白 303
《天下真小》代序 310
《天下真小》后记 317
《温馨上海&悲情纽约》自序 319
《最后的罗曼史》前言 321
第二个写作生涯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