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一、声音的定义和有关声学知识的典籍 2
二、声学知识的历史概述 8
三、声学与文化背景 19
四、中国古代声学的特点 31
第二章 声波概念的起源与声音的性质 33
一、水波与声波 34
二、对各种声音的记述,风速与音调 47
三、声音的特性:音品与响度 51
四、声音的分类 56
五、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61
六、关于声速问题 71
七、材料与传声 73
第三章 乐器和振动 79
一、振动与声音,发声“诘难” 80
二、弦乐器和弦振动 83
三、管与笙簧 88
四、鼓与膜振动 99
五、磬与板振动 103
第四章 编钟和壳振动 113
一、编钟发展史 113
二、编钟的形状结构及其发声特点 120
三、双音钟 124
四、《周礼》关于编钟设计的记载 129
五、关于编钟壳体振动的知识 135
六、编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意义 139
七、錞于和缶 143
八、喷水鱼洗 147
第五章 共振与地听器 154
一、宋代之前共振现象的记述 156
二、宋代及其之后演示共振的实验 163
三、消除共振 170
四、地听器的发明及其应用 176
五、地听器的发展 181
第六章 音调的数学计算 188
一、律学知识介绍 188
二、和声、中声、记谱 195
三、音程计算方法 201
四、三分损益法 205
五、钟律和曾侯乙编钟 217
六、律学的起源 222
七、东西方乐律计算方法的传播问题 229
第七章 三分损益律的发展 241
一、六十律和三百六十律 242
二、万宝常和祖孝孙的乐律 246
三、荀勖笛律 253
四、何承天、刘焯和王朴定律法 262
五、蔡元定十八律 269
第八章 纯律的运用和理论 274
一、纯律的物理基础 275
二、古琴与琴律 278
三、三种律制的联合应用 286
第九章 朱载堉及其等程律 289
一、朱载堉的生平和著作 293
二、创建十二等程律 297
三、创建等程律的年代 306
四、创建等程律的思想来源 312
五、在国内的影响 318
六、在国外的影响 325
第十章 音高标准器与管口校正 337
一、先秦“均钟木” 337
二、汉至五代的律准 340
三、律管 343
四、管口校正 347
五、朱载堉的新制准器和律管 352
六、朱载堉的管口校正 359
七、徐寿的管口校正 364
第十一章 声音的应用 372
一、建筑与隔声 372
二、利用声响捕鱼 383
三、音乐与语言机械的制造 386
四、器物破裂鉴定法和振动检测仪 389
第十二章 语言声学和生物声学知识 393
一、语言声的古代分析 393
二、语言发音的生理和声学描述 398
三、生理声学与生物声学知识 404
第十三章 古代声学思想 406
一、对律与度量衡关系的认识发展 407
二、候气说的兴衰 417三、史书中律历同篇的原因 425
四、物理世界的波动图景 431
第十四章 明清时期西方声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436
附录 447
Ⅰ.音律表 447
Ⅱ.图录 450
Ⅲ.文献书目 457
Ⅳ.事项索引 471
Ⅴ.人名索引 480
后记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