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编 1
一、图版 1
二、图版概说 3
图版(一)神女 3
图版(二)丹崖别有天 4
图版(三)惊回首 5
图版(四)千峰聚峙 5
图版(五)水碧蜀山青 6
图版(六)山水情 7
图版(七)初试 8
图版(八)醒来还是梦 8
图版(九)风 9
图版(十)勇然拂青天 10
图版(十一)龙腾虎跃 11
图版(十二)娇艳欲滴 11
图版(十三)惊平湖 12
图版(十四)三弯九倒拐 13
图版(十五)头可断而志不可屈 14
图版(十六)南岛风光 14
图版(十七)千里江陵一日还 15
图版(十八)枯木逢春 16
图版(十九)疏影横斜水清浅 16
图版(二十)黑旋风 17
图版(二十一)长寿图 18
图版(二十三)梦断鸟更鸣 19
图版(二十二)寒潭照影 19
图版(二十四)协力 20
图版(二十五)水木清华 21
图版(二十六)丈人峰下听寒亭 22
图版(二十七)宛如蛟龙 22
图版(二十八)觅 23
图版(二十九)倔 24
图版(三十)欢腾 24
图版(三十二)童心(历经沧桑) 25
图版(三十一)彩云 25
图版(三十三)蝉噪林愈静 26
图版(三十四)孤帆远影碧空尽 26
图版(三十五)江南秋色 27
图版(三十六)晨雾 28
图版(三十七)谁抛金弹满枝头 29
图版(三十八)驼峰山下水连天 30
图版(三十九)山水共朝东 30
图版(四十)跃 31
图版(四十一)茫茫烟水叠云山 31
图版(四十二)云山千叠 32
图版(四十三)松古峰高两峥嵘 33
图版(四十四)断崖千尺 33
图版(四十五)背负大树 34
图版(四十六)欲盖弥彰 34
图版(四十七)一樽美酒敬友邻 35
一、绪论 39
第二编 39
二、盆景简史 43
(一)盆景艺术的起源 43
(二)发展中的唐代盆景 44
(三)繁荣的宋代盆景 47
(四)衰落的元代盆景 54
(五)审美情趣转向树桩的明代盆景 55
(六)再呈繁荣之观的清代盆景 57
(七)随战祸的起落而消长的民国盆景 59
(八)空前繁荣的当代盆景 61
三、盆景的分类 63
(一)桩头盆景类 65
1.规则型 65
2.自然型桩头 74
(二)山水盆景类 76
1.水盆型 76
2.旱盆型 77
3.水旱盆型 78
2.按观赏部位分类 81
1.按体量的大小分类 81
(三)单因素分类法 81
3.按陈设位置分类 82
四、中国盆景的主要艺术流派及成都盆景的艺术风格 83
(一)流派和艺术风格的地方性 83
(二)我国五大主要盆景流派 86
(三)成都盆景的艺术风格 88
五、盆景创作原理 95
1.盆景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98
(一)外师造化内得心源 98
2.“读万卷书”,充实心源 100
3.“行万里路”,师法自然 104
(二)巧于立意神形不离 106
1.触景情生,造景抒情 107
2.寓奇于实,以奇取胜 108
3.魂附于体,情溢于形 109
4.以神为本,因神造型 109
5.因意取材,因材赋意 110
1.“移天缩地”,“盆立大千”是盆景艺术的精髓 113
(三)移天缩地盆立大千 113
2.“移天缩地”,“盆立大千”的基本技法 114
(四)统一和谐气象万千 120
1.烘云托月 主景突出 121
2.疏密有致虚实相宜 123
3.寓动于静布势抒情 125
4.原色调配益人心志 128
5.生动活泼统一协调 134
(五)妙用景名含蓄深沉 136
六、盆景材料 140
(一)植物 141
1.瓶兰花(别名:金弹子) 141
2.六月雪 142
3.罗汉松 143
10.偃柏 143
4.贴梗海棠(别名:铁脚海棠) 144
5.垂丝海棠 144
6.银杏(别名:白果公孙树) 145
7.紫薇(别名:搔痒树、百日红) 146
8.竹类 147
9.梅花(别名:春梅、红梅、绿梅) 148
(二)石材 149
(三)盆 153
七、盆景的制作技术 155
(一)石材的加工 155
1.锯切和“座脚子” 155
2.雕琢 157
3.胶合 159
4.组合 160
(二)植物材料的加工方法 161
1.炼苗 161
2.修剪 163
3.蟠扎 166
(一)盆景植物的材料来源 168
1.野外采掘 168
八、盆景的栽培管理 168
2.人工繁殖 170
(二)盆土的制备 178
(三)盆景植物的水分管理 179
(四)盆景植物的矿质营养 181
(五)盆景植物的换土 183
(六)盆景植物的保护 184
1.陈设与放置的不同概念 186
(一)盆景的陈设 186
九、盆景的陈设与器具 186
2.盆景的视觉效果 187
3.盆景的陈设方法 189
(二)展架与盆钵 190
1.色调的协调 191
2.诗画渲染盆花烘托 194
3.讲究比例 195
4.疏密得当 196
盆景植物附录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