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物、细胞生物与遗传学 3
实验一 动物的比较解剖——蟾蜍解剖 3
实验二 动物的比较解剖——大白鼠解剖 9
实验三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和显微测量 12
实验四 细胞的计数与活细胞的鉴别 14
实验五 微核技术分析中草药的安全用药指标(创新性实验) 17
实验六 X染色质标本的制作和观察及单基因性状的遗传分析(综合性实验) 19
实验七 群体平衡定律的应用(综合性实验) 22
第2章 系统解剖学 26
实验一 骨、关节总论 26
实验二 躯干骨及其连结 27
实验三 上肢骨及其连结 29
实验四 下肢骨及其连结 30
实验五 颅骨及其连结 32
实验六 肌学总论,上肢肌 34
实验七 头、颈肌及下肢肌 35
实验八 胸、背、腹、膈肌 37
实验九 内脏总论,消化系统(口腔-胃) 38
实验十 消化系统(小肠、大肠、肝、胰) 40
实验十一 呼吸系统 42
实验十二 泌尿系统 44
实验十三 男性生殖系统 45
实验十四 女性生殖系统 47
实验十五 腹膜、会阴 48
实验十六 脉管总论,心脏(一) 50
实验十七 心脏(二) 51
实验十八 头、颈、胸、上肢动脉 53
实验十九 腹、盆、下肢动脉 55
实验二十 静脉、淋巴系统 57
实验二十一 视器、前庭蜗器 59
实验二十二 神经系统总论,脊髓 61
实验二十三 脊神经总论,脊神经(一) 62
实验二十四 脊神经(二) 63
实验二十五 脑干位置、外形 65
实验二十六 脑干内部结构 66
实验二十七 脑神经(一) 67
实验二十八 脑神经(二) 68
实验二十九 小脑、间脑 71
实验三十 大脑 72
实验三十一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73
实验三十二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75
实验三十三 内脏神经、内分泌系统 77
第3章 断层解剖学 80
实验一 脑及其被膜的连续横断层解剖 80
实验二 脑及其被膜的矢状和冠状断层解剖 83
实验三 脑血管的应用解剖 87
实验四 颈部断层解剖 88
实验五 纵隔的连续横断层解剖 91
实验六 肺门和肺段的连续横断层解剖 94
实验七 肝的连续横断层解剖 97
实验八 肝内管道铸型标本的制作(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00
实验九 胰、肝外胆道和门腔间隙的连续横断层解剖 102
实验十 肾、肾上腺、脾和腹膜后隙的横断层解剖 104
实验十一 男性盆部和会阴的连续断层解剖 105
实验十二 女性盆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 107
第4章 局部解剖学 112
实验一 股前内侧区 112
实验二 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114
实验三 臀区和股后区 115
实验四 腘窝和小腿后区 116
实验五 胸前壁和腋窝 118
实验六 臂前区、肘前区和前臂前区 121
实验七 肩部 123
实验八 臂后区、肘后区、前臂后区肌和手背 124
实验九 手掌 126
实验十 背部 128
实验十一 阑尾切除手术(综合性实验) 130
实验十二 头部 131
实验十三 颈部 133
实验十四 胸部 135
实验十五 腹部 139
第5章 口腔应用解剖学 146
实验一 颌、面、颈部的骨及其连结 146
实验二 颌、面、颈部的肌、涎腺及血管 149
实验三 颌、面、颈部的神经和淋巴 152
实验四 面部局部解剖 154
实验五 颈部局部解剖 156
实验六 面侧深区及蜂窝组织间隙 157
实验七 口腔及口腔内的结构 158
实验八 牙体组织(综合性实验) 160
第6章 组织学与胚胎学 162
实验一 上皮组织 162
实验二 结缔组织 167
实验三 肌组织及神经组织 171
实验四 循环系统及眼、耳 174
实验五 免疫系统及皮肤 179
实验六 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管 183
实验七 消化腺和呼吸系统 188
实验八 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 192
实验九 女性生殖系统 196
实验十 胚胎学总论(创新性实验) 199
实验十一 胚胎学各论(一) 203
实验十二 胚胎学各论(二) 205
第7章 机能实验学 209
实验一 机能实验学常用仪器、设备及器械 209
实验二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215
第8章 生理学 227
实验一 刺激强度与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27
实验二 神经系统实验 230
实验三 脊髓半横切及损毁小脑实验,课堂讨论 235
实验四 实验设计方法讲座(设计性实验) 237
实验五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课堂讨论 245
实验六 离体蛙心灌流 247
实验七 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及呼吸运动的影响(综合性实验) 250
实验八 实验设计开题报告及研讨(设计性实验) 254
实验九 人体血压测量影响因素分析(创新性实验) 254
实验十 神经体液性因素对血压和尿量的调节(综合性实验) 257
实验十一 实验设计实施(设计性实验) 260
第9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72
实验一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72
实验二 蛋白质定量 277
实验三 血浆清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综合性实验) 284
实验四 酶学实验 287
实验五 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297
实验六 饱食与饥饿小鼠肝糖原的测定 299
实验七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脂蛋白 301
实验八 转氨基作用(纸层析法) 302
实验九 异常血红蛋白的筛查(创新性实验) 304
实验十 影响红细胞血红蛋白释放的因素(创新性实验) 307
实验十一 血浆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定量(设计性实验) 308
实验十二 分子生物学实验 309
第10章 病理学 325
实验一 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325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27
实验三 炎症 329
实验四 肿瘤(一) 332
实验五 肿瘤(二) 338
实验六 心脏(综合性实验) 341
实验七 心血管系统疾病 344
实验八 呼吸系统疾病 347
实验九 消化系统疾病 349
实验十 造血系统疾病 351
实验十一 泌尿系统疾病 353
实验十二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54
实验十三 内分泌系统疾病 356
实验十四 传染病(一) 357
实验十五 传染病(二) 359
实验十六 寄生虫病 361
第11章 医学微生物学 369
实验一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369
实验二 革兰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 372
实验三 细菌的特殊染色技术 374
实验四 细菌的分布 377
实验五 细菌的培养技术 378
实验六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386
实验七 细菌的变异 389
实验八 细菌毒素的作用 390
实验九 肥达反应 392
实验十 病原性球菌的分离与鉴定(综合性实验) 393
实验十一 粪便标本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初步分离和鉴定(综合性实验) 400
实验十二 细菌对中草药敏感性试验(设计性试验) 402
实验十三 病原微生物形态、培养物观察 403
实验十四 病毒的分离培养 406
实验十五 真菌的培养和形态结构观察 409
第12章 医学免疫学 411
实验一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检测、凝集反应、沉淀反应 411
实验二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补体结合反应 418
实验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 424
实验四 溶血空斑实验、实验性动物过敏反应 427
实验五 斑点酶免疫结合试验(斑点ELISA)设计性实验) 430
实验六 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试验(综合性实验) 432
实验七 免疫印迹技术 434
实验八 Rh血型鉴定(创新性试验) 438
第13章 人体寄生虫学 441
实验一 线虫 441
实验二 吸虫 446
实验三 绦虫 451
实验四 医学原虫 455
实验五 医学节肢动物 461
实验六 中草药体外抗滴虫作用(创新性实验) 466
实验七 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设计性实验) 466
第14章 药理学 472
实验一 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472
实验二 乙酰胆碱的量效关系曲线 475
实验三 体液pH对水杨酸钠排泄的影响(单盲法实验) 477
实验四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综合性实验) 479
实验五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483
实验六 药物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设计性实验) 486
实验七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单盲法实验) 488
实验八 利尿药实验 490
实验九 抗心律失常药对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 492
实验十 强心苷药效学实验 494
实验十一 药物对体内血栓形成和体外血液凝固的影响(创新性实验) 496
实验十二 药物对离体子宫的作用 498
实验十三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设计性实验) 501
实验十四 钙拮抗药对缺血心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综合性实验) 502
实验十五 一次性静脉给药后正常及肾衰家兔磺胺嘧啶药动学参数的测定(综合性实验) 506
实验十六 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创新性实验) 509
实验十七 利用探针药物咪达唑仑药效学研究药物代谢酶CYP3A活力(创新性实验) 511
第15章 病理生理学 516
实验一 机体的屏障作用 516
实验二 兔急性高钾血症(综合实验、设计实验) 518
实验三 家兔实验性肺水肿 520
实验四 几种类型的缺氧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522
实验五 家兔失血性休克 523
实验六 血压调节、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及抢救(综合实验、设计实验) 525
实验七 再灌注因素对兔肠系膜微循环及尿量的影响(创新性实验) 529
实验八 心脏再灌注综合征 530
实验九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531
实验十 东莨菪碱和维生素C对实验性肝性脑病的作用(创新实验) 533
实验十一 病理生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则 534
英文词汇索引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