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统计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刁明碧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4624071
  • 页数:53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总 论 1

一、统计的涵义 1

目 录 1

目 录 1

§1-1统计的涵义与性质 1

第一章总 论 1

§1-1统计的涵义与性质 1

一、统计的涵义 1

二、统计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

二、统计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

三、统计的性质 4

三、统计的性质 4

§9-1相关概述 (21 5

§9-1相关概述 (21 5

四、统计的任务 6

四、统计的任务 6

二、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7

一、统计实践的萌芽 7

§1-2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7

一、统计实践的萌芽 7

§1-2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7

二、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7

三、统计科学体系的形成 9

三、统计科学体系的形成 9

四、统计学术观点之争 13

四、统计学术观点之争 13

§1-3统计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14

一、统计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大数定律 14

§1-3统计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14

一、统计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大数定律 14

二、统计研究的方法 15

二、统计研究的方法 15

三、统计科学的理论基础 18

三、统计科学的理论基础 18

一、统计总体 19

§1-4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 19

§1-4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 19

一、统计总体 19

二、总体单位 20

二、总体单位 20

三、统计标志 21

四、变异、变量和变量值 21

三、统计标志 21

四、变异、变量和变量值 21

五、统计指标 22

五、统计指标 22

六、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间的关系 27

六、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间的关系 27

§2-1统计设计 28

一、统计设计的意义 28

一、统计设计的意义 28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28

§2-1统计设计 28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28

二、统计设计的种类 29

二、统计设计的种类 29

三、统计整体设计的内容 30

三、统计整体设计的内容 30

四、统计正交设计 32

四、统计正交设计 32

§2-2统计调查 39

一、统计调查概述 39

一、统计调查概述 39

§2-2统计调查 39

二、统计调查方案 42

二、统计调查方案 42

三、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44

三、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44

第三章统计整理 52

一、统计整理及其作用 52

§3-1统计整理概述 52

第三章统计整理 52

§3-1统计整理概述 52

一、统计整理及其作用 52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与步骤 53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与步骤 53

三、统计整理的组织形式 54

三、统计整理的组织形式 54

§3-2统计分组 55

一、统计分组的涵义 55

§3-2统计分组 55

一、统计分组的涵义 55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57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57

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 59

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 59

五、统计分组体系 60

四、统计分组方法 60

五、统计分组体系 60

四、统计分组方法 60

一、频数分布的涵义 61

一、频数分布的涵义 61

§3-3频数分布 61

§3-3频数分布 61

二、频数分布数列的种类 62

二、频数分布数列的种类 62

三、变量数列的种类及编制 63

三、变量数列的种类及编制 63

第四章绝对数与相对数 67

§4-1绝对数 67

一、绝对数的涵义 67

二、绝对数的作用 67

二、绝对数的作用 67

一、绝对数的涵义 67

§4-1绝对数 67

第四章绝对数与相对数 67

三、绝对数的种类 68

三、绝对数的种类 68

四、绝对数的应用 73

四、绝对数的应用 73

一、相对数的基本概念 74

一、相对数的基本概念 74

§4-2相对数 74

§4-2相对数 74

二、相对数的种类 75

三、相对数的计算 75

三、相对数的计算 75

二、相对数的种类 75

五、投入产出法的应用 (2 80

五、投入产出法的应用 (2 80

§4-3相对数的应用 83

二、注意分子分母的可比性 83

一、正确选择对比基数 83

二、注意分子分母的可比性 83

§4-3相对数的应用 83

一、正确选择对比基数 83

三、相对数要与绝对数结合运用 84

三、相对数要与绝对数结合运用 84

四、各种相对数的结合运用 85

四、各种相对数的结合运用 85

第五章平均数 86

第五章平均数 86

§5-1平均数概述 86

一、平均数的涵义 86

一、平均数的涵义 86

§5-1平均数概述 86

二、平均数的作用 87

二、平均数的作用 87

三、平均数的种类 89

一、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 89

§5-2算术平均数 89

二、简单算术平均数 89

三、平均数的种类 89

§5-2算术平均数 89

一、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 89

二、简单算术平均数 89

三、加权算术平均数 90

三、加权算术平均数 90

四、调和平均数 92

四、调和平均数 92

五、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和特点 94

五、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和特点 94

六、算术平均数的特殊运用 95

六、算术平均数的特殊运用 95

一、众数 97

§5-3众数与中位数 97

一、众数 97

§5-3众数与中位数 97

二、中位数 99

二、中位数 99

三、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 102

三、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 102

四、几何平均数 104

四、几何平均数 104

五、四分位数 105

五、四分位数 105

二、离散趋势指标的种类 109

第六章离散趋势 109

§6-1离散趋势概述 109

一、离散趋势指标的涵义 109

二、离散趋势指标的种类 109

一、离散趋势指标的涵义 109

§6-1离散趋势概述 109

第六章离散趋势 109

三、离散趋势指标的作用 110

三、离散趋势指标的作用 110

§6-2离散趋势分析指标 111

一、极差 111

§6-2离散趋势分析指标 111

一、极差 111

二、四分位差 112

二、四分位差 112

三、平均差 113

三、平均差 113

四、标准差 115

四、标准差 115

五、离散系数 121

五、离散系数 121

§6-3偏度与峰度 122

§6-3偏度与峰度 122

一、偏度的涵义 122

一、偏度的涵义 122

二、偏度指标的测定方法 123

二、偏度指标的测定方法 123

三、峰度 130

三、峰度 130

§7-1动态数列编制 132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132

一、动态数列的涵义 132

第七章动态数列 132

§7-1动态数列编制 132

第七章动态数列 132

一、动态数列的涵义 132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132

四、动态数列的变化成分 134

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134

四、动态数列的变化成分 134

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134

§7-2动态比较指标 136

§7-2动态比较指标 136

、增减量 137

二、发展速度 137

二、发展速度 137

、增减量 137

三、增长速度 138

三、增长速度 138

四、增减1%绝对值 139

四、增减1%绝对值 139

§7-3动态平均指标 140

一、平均增减量 140

§7-3动态平均指标 140

一、平均增减量 140

二、平均发展水平 141

二、平均发展水平 141

三、平均发展速度 146

三、平均发展速度 146

四、平均增长速度 150

§74长期趋势测定 150

四、平均增长速度 150

§74长期趋势测定 150

一、扩大时距法 151

一、扩大时距法 151

二、部分平均法 153

二、部分平均法 153

三、移动平均法 155

三、移动平均法 155

四、最小二乘法 158

四、最小二乘法 158

一、季节波动测定的意义 165

§7-5季节波动测定 165

一、季节波动测定的意义 165

§7-5季节波动测定 165

二、同期平均法 166

二、同期平均法 166

三、长期趋势剔除法 169

三、长期趋势剔除法 169

四、季节移动平均法 170

四、季节移动平均法 170

§7-6循环波动测定 174

§7-6循环波动测定 174

一、趋势百分数测定法 175

一、趋势百分数测定法 175

二、相对周期余数测定法 176

二、相对周期余数测定法 176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179

§8-1统计指数概述 179

第八章统计指数 179

第八章统计指数 179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179

§8-1统计指数概述 179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180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180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182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182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 183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 183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 183

§8-2综合指数 183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 183

§8-2综合指数 183

三、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187

三、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187

四、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190

四、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190

§8-3算术平均数指数 193

§8-3算术平均数指数 193

一、算术平均数指数的概念及种类 193

一、算术平均数指数的概念及种类 193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194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194

三、调和算术平均数指数 196

三、调和算术平均数指数 196

四、零售商品物价加权平均数指数 198

四、零售商品物价加权平均数指数 198

§8-4总平均水平指数 201

一、总平均水平指数编制原理 201

二、可变构成指数 201

一、总平均水平指数编制原理 201

§8-4总平均水平指数 201

二、可变构成指数 201

三、固定构成指数 203

三、固定构成指数 203

四、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204

四、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204

一、个体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205

§8-5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205

一、个体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205

§8-5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205

二、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207

二、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207

三、总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211

三、总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211

四、包含总平均指标的总量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212

四、包含总平均指标的总量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212

一、相关的涵义 215

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215

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215

一、相关的涵义 215

二、相关的种类 216

二、相关的种类 216

三、相关分析主要内容 218

三、相关分析主要内容 218

§9-2相关图表与相关系数 220

一、相关表 220

§9-2相关图表与相关系数 220

一、相关表 220

三、相关系数 223

二、相关图 223

三、相关系数 223

二、相关图 223

§9-3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29

一、回归分析的意义 229

一、回归分析的意义 229

§9-3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29

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31

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31

三、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 235

三、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 235

四、一元回归估计标准误差 236

四、一元回归估计标准误差 236

五、一元回归方程模型的检验 238

五、一元回归方程模型的检验 238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41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41

§9-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41

§9-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41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意义 241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意义 241

三、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求解 243

三、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求解 243

四、多元线性回归估计标准误差 246

四、多元线性回归估计标准误差 246

五、多元相关测定系数 247

五、多元相关测定系数 247

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矩阵表示 248

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矩阵表示 248

一、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意义 251

§9-5非线性回归分析 251

二、非线性回归计算分析的基本方法 251

二、非线性回归计算分析的基本方法 251

一、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意义 251

§9-5非线性回归分析 251

三、可线性化的常用曲线模型 254

三、可线性化的常用曲线模型 254

第十章综合平衡法 258

§10-1 平衡表与平衡账户 258

§10-1 平衡表与平衡账户 258

一、综合平衡法概述 258

第十章综合平衡法 258

一、综合平衡法概述 258

二、平衡表 260

二、平衡表 260

三、平衡账户 266

三、平衡账户 266

§10-2投入产出法 268

一、投入产出法概述 268

§10-2投入产出法 268

一、投入产出法概述 268

二、投入产出表结构 269

二、投入产出表结构 269

三、投入产出法平衡数学模型 271

三、投入产出法平衡数学模型 271

四、投入产出法基本数学模型 274

四、投入产出法基本数学模型 274

第十一章抽样推断 285

一、抽样推断的持点 285

§1 1-1 抽样推断原理概述 285

一、抽样推断的持点 285

§1 1-1 抽样推断原理概述 285

第十一章抽样推断 285

二、抽样推断的适用范围 286

二、抽样推断的适用范围 286

三、抽样法几个基本概念 287

三、抽样法几个基本概念 287

四、抽样方法与抽样数目 289

四、抽样方法与抽样数目 289

一、随机变量 291

§11-2样本概率分布 291

一、随机变量 291

§11-2样本概率分布 291

二、概率分布的涵义及分类 292

二、概率分布的涵义及分类 292

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97

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97

四、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99

四、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99

五、大数法则与中心极限定理 304

五、大数法则与中心极限定理 304

§11-3抽样误差 305

一、抽样误差的涵义 305

一、抽样误差的涵义 305

§11-3抽样误差 305

二、抽样平均误差 306

二、抽样平均误差 306

三、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308

三、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308

四、抽样极限误差 309

四、抽样极限误差 309

五、概率度 310

五、概率度 310

一、抽样推断的涵义 311

§11-4抽样推断 311

二、估计量的标准 311

一、抽样推断的涵义 311

二、估计量的标准 311

§11-4抽样推断 311

三、点估计 312

三、点估计 312

四、区间估计 314

四、区间估计 314

§11-5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 316

一、确定必要抽样数目的意义 316

一、确定必要抽样数目的意义 316

§11-5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 316

二、影响抽样数目的因素 317

二、影响抽样数目的因素 317

三、变量总体抽样数目的确定 318

四、属性总体抽样数目的确定 318

三、变量总体抽样数目的确定 318

四、属性总体抽样数目的确定 318

§11-6抽样方式设计 319

§11-6抽样方式设计 319

二、类型抽样 320

一、简单随机抽样 320

二、类型抽样 320

一、简单随机抽样 320

三、等距抽样 322

三、等距抽样 322

四、整群抽样 323

四、整群抽样 323

第十二章假设检验 326

§12-1假设检验概述 326

第十二章假设检验 326

一、假设检验的涵义 326

一、假设检验的涵义 326

§12-1假设检验概述 326

三、假设检验中的Ⅰ型错误与11型错误 327

二、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327

二、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327

三、假设检验中的Ⅰ型错误与11型错误 327

四、显著性水平α 328

四、显著性水平α 328

五、假设检验使用的概率分布 329

五、假设检验使用的概率分布 329

六、双尾检验与单尾检验 331

六、双尾检验与单尾检验 331

七、假设检验的程序 333

七、假设检验的程序 333

§12-2平均数假设检验 334

§12-2平均数假设检验 334

一、大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U检验 335

一、大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U检验 335

二、小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T检验 338

二、小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T检验 338

§12-3成数假设检验 341

一、成数假设检验的意义 341

§12-3成数假设检验 341

一、成数假设检验的意义 341

二、成数双尾检验 342

二、成数双尾检验 342

三、成数单尾检验 343

三、成数单尾检验 343

一、两个总体参数差异假设检验的意义 346

§12-4平均数间成数间的差异假设检验 346

一、两个总体参数差异假设检验的意义 346

二、两个总体参数之差的抽样分布 346

§12-4平均数间成数间的差异假设检验 346

二、两个总体参数之差的抽样分布 346

三、两个总体参数之差的置信区间 348

三、两个总体参数之差的置信区间 348

四、平均数间之差的双尾检验 349

四、平均数间之差的双尾检验 349

五、平均数间之差的单尾检验 350

五、平均数间之差的单尾检验 350

六、成数间之差双尾检验 352

六、成数间之差双尾检验 352

七、成数间之差单尾检验 353

七、成数间之差单尾检验 353

§12-5运算特性曲线与功效曲线 355

一、假设检验的效力 355

一、假设检验的效力 355

§12-5运算特性曲线与功效曲线 355

二、β概率及功效函数 356

二、β概率及功效函数 356

三、运算特性曲线 360

三、运算特性曲线 360

四、功效曲线 361

四、功效曲线 361

§13-1X2检验 362

一、X2检验的意义 362

§13-1X2检验 362

第十三章X2检验与方差分析 362

一、X2检验的意义 362

第十三章X2检验与方差分析 362

二、X2分布及自由度 363

二、X2分布及自由度 363

三、独立性——X2检验 365

三、独立性——X2检验 365

四、拟合优度X2检验 368

四、拟合优度X2检验 368

五、X2检验注意事项 370

五、X2检验注意事项 370

一、方差分析的涵义 371

§13-2方差分析概述 371

§13-2方差分析概述 371

二、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371

一、方差分析的涵义 371

二、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371

三、自由度的确定 372

三、自由度的确定 372

四、F检验 373

四、F检验 373

§13-3单因素方差分析 374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意义 374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意义 374

§13-3单因素方差分析 374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步骤 375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步骤 375

三、单因素相等重复试验方差分析 376

三、单因素相等重复试验方差分析 376

四、单因素不等重复试验方差分析 378

四、单因素不等重复试验方差分析 378

一、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涵义 381

一、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涵义 381

§13-4双因素方差分析 381

§13-4双因素方差分析 381

二、双因素无交互作用试验的方差分析 383

二、双因素无交互作用试验的方差分析 383

三、双因素有交互作用试验的方差分析 386

三、双因素有交互作用试验的方差分析 386

二、正交表 392

二、正交表 392

§13-5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 392

一、正交试验设计的意义 392

§13-5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 392

一、正交试验设计的意义 392

三、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 396

三、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 396

一、统计预测的涵义 400

§14-1 统计预测概述 400

一、统计预测的涵义 400

第十四章统计预测 400

第十四章统计预测 400

§14-1 统计预测概述 400

二、统计预测的作用 401

三、统计预测的原则 401

三、统计预测的原则 401

二、统计预测的作用 401

四、统计预测的程序 402

四、统计预测的程序 402

一、简单平均预测法 403

一、简单平均预测法 403

§14-2平均数模型预测 403

§14-2平均数模型预测 403

二、移动平均预测法 404

二、移动平均预测法 404

五、发展速度预测 407

四、平均增减量预测 407

三、增减量预测 407

四、平均增减量预测 407

三、增减量预测 407

五、发展速度预测 407

六、平均发展速度预测 408

六、平均发展速度预测 408

七、一次指数平滑预测法 408

七、一次指数平滑预测法 408

§14-3长期趋势模型预测(一) 412

§14-3长期趋势模型预测(一) 412

一、最小二乘法预测 413

一、最小二乘法预测 413

二、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 414

二、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 414

三、首尾平均法预测 417

三、首尾平均法预测 417

四、折扣最小平方法预测 419

四、折扣最小平方法预测 419

一、二次曲线趋势模型预测 421

一、二次曲线趋势模型预测 421

§14-4长期趋势模型预测(二) 421

§14-4长期趋势模型预测(二) 421

二、修正指数曲线趋势模型预测 425

二、修正指数曲线趋势模型预测 425

三、指数函数曲线(Gompertz曲线)趋势模型预测 429

三、指数函数曲线(Gompertz曲线)趋势模型预测 429

四、罗杰斯蒂(Logistic)曲线趋势模型预测 430

四、罗杰斯蒂(Logistic)曲线趋势模型预测 430

§14-5季节模型预测 431

§14-5季节模型预测 431

一、简单季节模型预测 432

一、简单季节模型预测 432

二、移动平均季节模型预测 433

二、移动平均季节模型预测 433

三、指数平滑季节模型预测 435

三、指数平滑季节模型预测 435

§14-6回归模型预测 439

一、回归模型预测的意义 439

一、回归模型预测的意义 439

§14-6回归模型预测 439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440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440

三、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444

三、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444

四、自身回归模型预测 449

四、自身回归模型预测 449

第十五章统计决策 452

一、统计决策涵义 452

§15-1统计决策概述 452

第十五章统计决策 452

一、统计决策涵义 452

§15-1统计决策概述 452

二、统计决策的程序 454

二、统计决策的程序 454

三、统计决策的分类 455

三、统计决策的分类 455

四、统计决策方法体系 456

四、统计决策方法体系 456

§15-2确定型决策 458

§15-2确定型决策 458

五、统计决策的准则 458

五、统计决策的准则 458

二、线性规划法 459

一、直观判断法 459

二、线性规划法 459

一、直观判断法 459

三、盈亏平衡分析法 460

三、盈亏平衡分析法 460

四、网络分析法 464

四、网络分析法 464

六、生产任务分配——匈牙利法 465

五、最佳经济批量法 465

六、生产任务分配——匈牙利法 465

五、最佳经济批量法 465

一、期望损益值准则法 469

§15-3风险型决策 469

一、期望损益值准则法 469

§15-3风险型决策 469

二、决策树法 472

二、决策树法 472

三、矩阵法 473

三、矩阵法 473

四、灵敏度分析 475

四、灵敏度分析 475

六、效用曲线 478

五、最大可能准则法 478

六、效用曲线 478

五、最大可能准则法 478

§15-4非确定型决策 481

一、乐观准则 481

一、乐观准则 481

§15-4非确定型决策 481

二、悲观准则 482

二、悲观准则 482

四、机会均等准则 483

三、乐观系数准则 483

四、机会均等准则 483

三、乐观系数准则 483

五、后悔值决策准则 484

五、后悔值决策准则 484

§15-5马尔柯夫决策法 485

一、马尔柯夫决策的涵义 485

一、马尔柯夫决策的涵义 485

§15-5马尔柯夫决策法 485

二、马尔柯夫随机过程 486

二、马尔柯夫随机过程 486

三、转移概率 487

三、转移概率 487

四、稳定状态概率 492

四、稳定状态概率 492

五、马尔柯夫决策法的运用 494

五、马尔柯夫决策法的运用 494

一、正交表 499

附 录 499

附 录 499

一、正交表 499

二、二项分布表 505

二、二项分布表 505

三、泊松分布表 511

三、泊松分布表 511

四、标准正态分布N(0,1)函数积分表 515

四、标准正态分布N(0,1)函数积分表 515

五、t分布T值表 520

五、t分布T值表 520

六、X2分布表 522

六、X2分布表 522

七、F分布表 525

七、F分布表 525

后记 531

后记 531

参考文献 533

参考文献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