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科学技术学的缘起与定位 1
二、科学技术学的性质与特征 4
三、科学技术学的内容与结构 9
四、科学技术学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 13
五、科学技术学的核心领域和发展方向 15
第一篇 科学技术本质论 25
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定 27
第一节 科学知识 27
一、科学是什么 27
二、意义理论 30
三、科学理论的结构 33
第二节 科学认识 35
一、科学认识的基础 35
二、科学认识活动 38
三、科学研究方法 39
第三节 科学合理性 40
一、科学进步 41
二、科学朝向 43
三、科学标准 44
四、科学思维的阿基米德支点 46
第四节 技术与技术环境 47
一、技术是什么 48
二、技术系统 50
三、技术环境 52
一、技术合理性批判 54
第五节 技术批判与技术选择 54
二、技术的可选择性 56
第二章 科学技术的关联与建构 60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60
一、科学技术的外部结构 60
二、科学技术的内部结构 61
三、科学技术的合理匹配 62
一、R D 63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63
二、基础研究 64
三、应用研究 65
四、试验发展 65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交织和换位 67
一、科学技术的分合史 67
二、中西科学技术史的两种曲线 69
三、科学技术的古今换位 71
第四节 科学技术学“宣言” 74
一、科学技术的相关机制 74
二、科学技术的综合研究 79
三、科技共同体 82
第三章 科学精神与技术理性 86
第一节 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的精神 86
一、精神、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 86
三、古希腊的科学精神 88
二、科学精神的实质 88
第二节 科学精神的形象 91
一、培根形象 91
二、笛卡儿形象 94
三、卢瑟福与爱因斯坦形象 98
第三节 技术理性 100
一、技术理性的形成 100
二、技术理性的内涵 101
三、技术理性的局限性 104
第四节 科学精神在中国 105
一、古代科学精神的缺失 105
二、近现代科学精神的不足 107
三、科学精神的宏扬 109
第四章 现代科技的新成就和新观念 111
第一节 科学前沿领域及其进展 111
一、粒子物理学 111
二、现代宇宙学 113
三、生命科学 115
四、广义系统学 117
第二节 高技术 120
一、材料技术 120
二、新兴能源 122
三、信息与计算机技术 123
四、生物技术 125
五、航天技术 125
六、海洋技术 126
第三节 科技时代的科技观念 127
一、分与合 128
二、无限与有限 129
三、系统观 129
四、技术观 131
第二篇 科学技术发展论 133
第一节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 135
一、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革命 135
第五章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革命 135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牛顿力学 139
三、人类从自然界中的又一次解放——蒸汽革命 140
四、机械化时代 142
第二节 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 144
一、19世纪中叶的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144
二、电磁规律的发现和电磁理论的创立 147
三、科学地基上的辩证唯物主义 148
四、电力时代 150
第三节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151
一、对眼前世界的重新发现 152
二、两朵乌云中的两道闪电 154
三、信息时代 157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当代特征与发展趋势 162
第一节 抽象化、数学化 162
一、远离感性的现代科技 162
二、量化即科学 164
第二节 科学技术整体化 170
一、现代科学:从爱好理性到重在应用 172
二、现代技术:科学是前提 174
第三节 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 175
一、枝繁叶茂的科技之树 176
二、万木共群的科技之林 178
第四节 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180
一、转化的加速性 181
二、生产要素的知识性 184
三、供与求:双循环的必然性 187
第七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189
第一节 证伪主义模式 189
一、证伪度、确认度、逼真度 189
二、“P1—TT—EE—p2” 193
第二节 历史主义模式 196
一、范式 196
二、阶段革命论 199
一、科学纲领的结构 204
第三节 研究纲领模式 204
二、科学纲领的发展 208
第四节 进化主义模式 212
一、生物心理社会学 212
二、知识的进化 216
第五节 技术发展模式 218
一、技术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曲线 218
二、技术在空间维度上的发展曲线 220
第六节 技术发展动力 222
一、微观动力机制 223
二、宏观动力机制 224
第八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227
第一节 科学技术内外关系的对立统一规律 227
一、理论与实验的对立统一 227
二、科学与技术的对立统一 231
三、科技与社会的对立统一 234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质、量、度 238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 238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增量积累与质变飞跃 243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246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肯定与否定 247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周期性和前进性 250
第三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 255
第九章 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和政治环境 257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政治作用 257
一、蒸汽机——最危险的革命家 257
二、“德赛先生 260
三、李森科事件 261
第二节 科技与政治的互动 264
一、科技参与政治 264
二、政治制约科技 267
三、科学技术与民主政治 269
第三节 科技政策 273
一、科技政策与科技体制 273
二、从科技政策的演变看科技政策的作用 277
三、政策的科学化及解放科学的政策 281
第十章 科学技术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功能 284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经济基础 284
一、人类文明的基石——科技 284
二、科学技术的基础——经济 285
三、科技与经济的不解之缘 286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 287
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 287
二、永续发展的根基:技术创新 291
三、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结构变革 295
第三节 科技与经济国际化 300
一、现代科技发展为经济国际化奠定基础 300
二、新科技革命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影响 302
三、跨国公司推动科技发展与经济全球化 303
四、WTO环境下的科学技术 306
一、军事需要科技 310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的军事因素与军事竞争 310
第一节 军事刺激科技 310
二、军事加速科技 312
第二节 科技策动军事 314
一、军备竞争 314
二、军队素质竞争 316
三、军兵种竞争 319
四、作战方式变革 320
五、军事战略调整 322
第三节 高科技武装下的未来战争 325
一、高科技为战争提供了什么 325
二、未来战争的特征 330
三、高科技战争的前景 333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的文化基因 338
第一节 中国科技的特点及其文化基因 338
一、中国古代有无科学 338
二、中国科技的特点 340
三、中国科技的文化基因 345
第二节 西方科技的特点及其文化基因 350
一、西方科技的特点 351
二、西方科技的文化基因 356
第十三章 科技革命与社会转型 368
第一节 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社会的产生 368
一、农业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 369
二、从渔猎社会到农业社会 372
第二节 工业科技革命与工业社会的产生 375
一、工业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 375
二、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378
第三节 信息科技革命与信息社会的产生 382
一、信息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 382
二、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 385
第四节 中国的科技革命和社会转型 392
一、中国科技革命和社会转型的特点 392
二、趋势与对策 394
第四篇 科学技术价值论 399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现象 401
第一节 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 402
一、人口激增 402
二、资源枯竭 403
三、环境污染 404
第二节 “科技人”的日子 407
一、体能下降 407
二、精神困扰 409
三、人性异化 411
第三节 解铃还须系铃人 415
一、乐观还是悲观 415
二、求真与务善的统一 418
三、可持续发展观 420
第一节 电脑与人脑的竞争 424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 424
第十五章 科学技术的伦理诘难 424
二、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挑战 425
三、人工智能的未来 427
第二节 网络技术的冲击 429
一、网络社会 429
二、虚拟与现实 431
三、网络问题 433
四、建立秩序良好的网络社会 434
一、生殖技术与生殖革命 435
第三节 生殖技术革命及其疑难 435
二、人工授精的伦理诘辩 437
三、代理母亲 439
四、胚胎的权利 442
第四节 克隆技术的伦理争辩 443
一、克隆技术 444
二、再造希特勒或爱因斯坦? 445
三、克隆人的伦理之争 448
四、全球多数票:反对克隆人 451
五、克隆人降生了吗 452
第五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 455
一、革命性突破与根源性危机 455
二、基因解密的道德危机 456
三、基因疗法:包医百病? 458
四、基因决定论质疑 460
五、基因技术,“切勿滥用”! 462
第十六章 “李约瑟难题”与科技发展战略 464
第一节 “李约瑟难题”及其求解 464
一、何谓“李约瑟难题” 464
二、“李约瑟难题”试解及评价 465
三、四对范畴 473
四、“李约瑟难题”真解 478
第二节 基于李氏题解的科技发展战略 480
一、造路与走路:学习者的优势 482
二、基础研究打基础 484
三、让哲理照耀世界 485
四、永恒的动力——自由竞争 488
五、多元时代呼唤多元教育 489
第十七章 科学技术与人的复归和人类解放 492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人类学审视 492
一、文化人类学的启示 492
二、技术人类学抉要 494
三、人文主义批判 497
第二节 科技发展的人文趋向 500
一、科学技术的未来:后现代科技 500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价值的互动 502
三、人性的再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504
第三节 人类解放之路 509
一、科学主义的胜出 509
二、生产力的解放:知识就是力量 512
三、人性的复归:科学技术是人类争取自由的武装 515
主要参考文献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