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利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4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北省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8403444
  • 页数:1716 页
图书介绍:本志上溯事业发端,下迄1995年。以志为主,辅以记、传、录、图、表和照片。全面记述了湖北水利从古至今的历史。

序一 1

序二 1

序三 1

序四 1

凡例 1

综述 1

目录 1

第一篇 水利自然环境概况 73

概述 73

第一章 地理概貌 74

第一节 地质 75

第二节 地貌 78

第三节 土壤 80

第四节 植被 82

第二章 气象、水文 84

第一节 气候特征 85

第二节 水文特征 86

第三节 洪、涝、旱天气发生特征 98

第三章 河流 101

第一节 长江干流 101

第二节 汉江干流 107

第三节 主要支流 109

第四章 湖泊 132

第一节 湖泊演变与成因 133

第二节 现代湖泊数量与特征 136

第三节 湖泊水文 151

第四节 主要湖泊 153

第五章 水资源 166

第一节 水资源量 167

第二节 水质 173

概 述 181

第二篇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 181

第一节 洪水特性 184

第一章 江汉洪水 184

第二节 历史大洪水 189

第一节 灾害类型及成因 197

第二章 洪涝灾害 197

第二节 水患次数 198

第三节 洪水季节 207

第四节 洪灾地区分布 208

第五节 历史上的堤防溃口 212

第三章 防汛 22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27

第二节 方针任务与设防标准 231

第三节 法规与命令 233

第四节 汛前准备与汛期防守 239

第五节 防汛信息传输 243

第六节 溃口倒闸实例 245

第一节 1954年 256

第四章 大水年防汛纪实 256

第二节 1964年 257

第三节 1983年 258

第四节 1991年 260

第五节 1995年 262

第六节 1996年 263

第五章 旱灾与抗旱 267

第一节 旱年次数 268

第二节 旱灾季节 271

第三节 地区分布 272

第四节 大旱纪实 275

第五节 水旱交替 280

第六节 抗旱工作 283

特载 286

1998年湖北省抗洪抢险工作 286

1998年湖北省防汛抗洪纪事 295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防汛抗旱指挥部 320

成员的通知 320

第三篇 1949年以前水利发展概况 325

概述 325

第一章 灌溉工程 328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蓄引水灌溉工程 329

第二节 民国时期蓄引水灌溉工程 331

第三节 涵闸工程 335

第四节 长渠木渠 339

第二章 堤防工程 344

第一节 江汉堤防概况 345

第二节 围垸的发展 348

第三节 汉江堤防 352

第四节 荆江大堤 355

第五节 长江其他主要干堤 357

第三章 古代运河与军事水工 364

第一节 古代运河 365

第二节 军事水工 367

第三节 荆州“三海”、“八柜” 369

第四章 荆湖关系与整治主张 372

第一节 荆湖关系演变 373

第二节 九穴十三口 377

第三节 荆江四口 380

第四节 整治荆湖关系的主张 384

第五节 相关治江主张 390

第五章 水政及管理 394

第一节 水利机构 395

第二节 水利政令 400

第三节 经费、劳力 404

第四节 管理及奖惩 407

第四篇 重大水利水电枢纽 413

概 述 413

第一章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 416

第一节 工程规划 416

第二节 工程设计 418

第三节 施工过程 420

第四节 运行管理与效益 423

第二章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 428

第一节 工程规划 428

第二节 兴建始末 430

第三节 施工现场布置与主要技术 434

第四节 运行管理与效益 438

第三章 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 440

第一节 规划、设计 441

第二节 施工组织管理 445

第三节 工程施工 448

第四节 运行管理与效益 454

第五节 清江干流水利水电开发概况 455

第四章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459

第一节 早期设想 460

第二节 研究决策 461

第三节 工程实施 466

第五章 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 475

第一节 工程策划 475

第二节 工程设计 476

第三节 主体工程施工进展情况 477

第四节 工程建设管理 478

第五节 征地移民 481

第五篇 江汉堤防与防洪工程 485

概述 485

第一章 堤防 487

第一节 江汉堤防起源与发展 491

第二节 长江干堤 495

第三节 汉江干堤及东荆河堤 513

第四节 支民堤 519

第五节 土石工程与防浪护堤林 528

第六节 蚁患防治 535

第七节 淤填固基 538

第八节 清末、民国时期堤工经费 543

第九节 堤防管理 548

第二章 河道整治 560

第一节 长江荆江河道 561

第二节 长江城陵矶至湖口河道 572

第三节 汉江中下游河道 583

第三章 分蓄洪区 586

第一节 分蓄洪区建设 587

第二节 重点分蓄洪区 592

第三节 分蓄洪区管理 623

第四章 部分城市防洪简况 626

第一节 全省城市防洪概况 626

第二节 部分城市防洪简况 629

第六篇 湖区排水与综合治理 669

概述 669

第一章 分区治理概况 673

第一节 四湖地区 673

第二节 汉北地区 676

第三节 汉南地区 679

第四节 梁子湖地区 681

第五节 荆南地区 683

第六节 西凉湖区 685

第七节 黄广湖区 685

第二章 河流改道 688

第一节 府澴河改道 688

第二节 汉北河工程 690

第三节 东荆河下游改道 691

第四节 倒水下游改道 693

第五节 滠水下游治理 695

第三章 排水涵闸 69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697

第二节 主要排水涵闸建设 699

第三节 排水涵闸管理 704

第四章 排水泵站 706

第一节 发展过程 707

第二节 主要排区泵站建设情况 711

第三节 部分大型泵站建设 713

第四节 泵站管理 724

第五章 渍害中低产田改造 728

第一节 渍害中低产田的分布和成因 728

第二节 渍害中低产田治理过程 729

第三节 渍害中低产田改造典型 732

第六章 其他工程建设 734

第一节 湖泊围垦 734

第二节 引水灌溉涵闸 735

第三节 航运 735

第四节 水产养殖 736

第五节 水利建设结合灭螺 737

第六节 湖区小水电建设 739

第七节 公路建设与绿化 740

第七篇 水库工程与灌溉供水 743

概述 743

第一章 水库建设及塘堰 746

第一节 水库建设的四个阶段 747

第二节 水库建设的特点 751

第三节 水库建设的防洪标准 753

第四节 中小水库 756

第五节 塘堰 766

第二章 大型水库 774

第一节 发展情况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74

第二节 重点大库 778

第一节 堰坝引水 795

第三章 引水工程 795

第二节 涵闸引水 803

第四章 提水工程 809

第一节 发展过程和规划部署 809

第二节 主要大型电灌站建设 815

第五章 灌区建设 823

第一节 灌溉事业的发展及重点灌区 823

第二节 灌区配套及渠网化建设 832

第三节 灌区新技术的运用 836

第四节 节水灌溉 837

第五节 灌溉试验 844

第六章 山区饮水工程 848

第一节 缺水情况及原因 848

第二节 山区饮水困难解决情况 849

第三节 重点地区解决饮水情况 852

第一节 方针政策 855

第七章 城镇供水 855

第二节 城镇供水工程建设 856

第三节 重点供水工程 857

第四节 乡镇供水工程管理 859

第五节 乡镇供水工程效益 860

第八章 管理 863

第一节 组织管理 864

第二节 工程管理 866

第三节 灌溉管理 871

第四节 经营管理与综合考核 875

第八篇 中小水电建设 881

概述 881

第一章 水力资源勘查、规划与开发利用 883

第一节 水力资源普查 883

第二节 农村水电及农村初级电气化县规划 887

第三节 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893

第二章 中型水电工程 895

第一节 已建中型水电工程 896

第二节 在建中型水电工程 901

第三节 正在做前期工作的中型水电工程 905

第四节 关于白莲河、富水、胡家渡、东山寺等水电站的归属情况 905

第三章 农村水电与电气化 906

第一节 农村水电建设 907

第二节 农村水电梯级开发 911

第三节 农村水电管理 915

第四节 农村水电的方针、政策 921

第五节 农村电气化建设 926

第六节 农村电气化的效益 932

第九篇 水土保持 937

概述 937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分布 941

第一章 水土流失分布与危害 941

第二节 水土流失的危害 942

第二章 规划与治理 945

第一节 全面规划重点治理 945

第二节 大规模治山、治水、治土 949

第三节 依法治理稳步发展 954

第三章 重点治理 960

第一节 省治理重点 960

第二节 国家治理重点 965

第四章 水土保持法规之发展与执行 969

第一节 水土保持法规的发展 969

第二节 水土保持法规的贯彻执行 970

第五章 试验与推广 973

第一节 水土保持站建设、发展概况 973

第二节 重点水土保持站科研成果 975

第十篇 水 库 移 民 981

概 述 981

第一章 补偿性移民 983

第一节 移民概况 983

第二节 丹江口水库移民 989

第三节 漳河水库移民 993

第二章 库区扶贫开发 999

第一节 政策、措施和成效 999

第二节 浮桥河水库 1001

第三节 漳河水库 1003

第四节 三河口水库 1007

第五节 富水水库 1009

第六节 王英水库 1010

第七节 襄樊市水厍厍区 1012

第一节 隔河岩水库移民 1016

第三章 开发性移民 1016

第二节 长江三峡水库移民 1018

第四章 移民机构 1027

第一节 常设移民机构 1027

第二节 跨省工程 1028

第三节 跨地区工程 1029

第四节 地(市)以内工程 1030

第十一篇 水文事业 1033

概述 1033

第一章 行政管理 1036

第一节 管理体制、机构 1037

第二节 财务管理 1040

第二章 水文监测 1044

第一节 水文站网 1045

第二节 水文测验 1048

第三节 水文调查 1053

第三章 水文为防汛抗旱服务 1057

第一节 水文情报 1057

第二节 水文预报 1060

第三节 计算机应用 1061

第四节 无线电报汛 1063

第五节 技术规定 1068

第六节 服务效益 1068

第四章 实验与研究 1072

第一节 水文实验 1072

第二节 水文科研 1076

第三节 水文科技成果 1077

第五章 水资源评价与水质监测 1080

第一节 水资源评价 1081

第二节 水质监测 1082

第一节 水文计算工作概况 1084

第六章 水文计算 1084

第二节 水利工程设计的洪水计算 1087

第三节 大型枢纽设计的洪水计算 1088

第四节 湖北省的暴雨、洪水 1088

第七章 水文资料整编 1094

第一节 省水文系统 1094

第二节 长委会水文系统 1098

第三节 其他系统 1100

第八章 水文技术咨询与综合经营 1101

第一节 开展情况 1101

第二节 技术咨询与综合经营效益 1103

第九章 水文改革与法规建设 1105

第一节 水文改革 1105

第二节 法规建设 1107

概述 1113

第十二篇 勘测规划与设计 1113

第一章 机构概况 1115

第一节 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机构沿革 1115

第二节 地(市)勘测规划设计工作概况 1117

第二章 工程勘测与试验研究 1122

第一节 工程测量 1122

第二节 工程地质勘察 1126

第三节 试验研究 1129

第三章 水利规划 1139

第一节 综合规划与成果 1139

第二节 江河防洪规划 1142

第三节 湖区排涝与综合治理规划 1144

第四节 中小河流规划与灌区工程规划 1147

第四章 工程设计 1151

第一节 防洪工程设计 1151

第二节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设计 1155

第三节 平原地区涵闸、船闸设计 1160

第四节 泵站设计 1162

第五节 渠系建筑物设计 1164

第六节 涉外工程设计 1165

第五章 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 1166

第一节 基本建设程序 1166

第二节 生产管理 1167

第三节 质量管理 1171

第六章 科技与情报 1175

第一节 科技发展与获奖成果 1175

第二节 技术档案与情报 1180

第十三篇 施工 1185

概述 1185

第一节 施工体制 1188

第一章 施工体制、机构与队伍 1188

第二节 专业施工机构与队伍 1192

第三节 修造企业 1200

第四节 省直施工队伍的主要成果 1201

第二章 施工组织管理 1205

第一节 施工组织设计 1206

第二节 施工队伍管理 1207

第三节 计划、定额与统计管理 1209

第四节 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 1210

第五节 物资、设备与财务管理 1212

第六节 安全管理与卫生管理 1215

第七节 后勤管理 1217

第八节 思想政治工作 1218

第三章 施工技术(上) 1220

第一节 施工导流 1220

第二节 筑坝 1223

第三节 渠道施工 1228

第四节 堤防施工 1231

第五节 基础处理 1235

第六节 机电和金属结构安装 1237

第四章 施工技术(下) 1241

第一节 爆破与土石方 1241

第二节 渡槽与吊装 1244

第三节 隧洞 1246

第四节 混凝土 1249

第五节 灌浆 1253

第六节 疏浚与吹填 1256

第五章 施工监理 1261

第一节 概况 1261

第二节 监理机构与监理模式 1264

第三节 进度控制 1265

第四节 质量控制 1267

第五节 投资控制 1269

第六节 合同管理与信息管理 1270

第七节 组织协调 1271

第十四篇 教育与科技 1275

概述 1275

第一章 教育 1277

第一节 大专教育 1278

第二节 中专教育 1287

第三节 职工教育 1299

第四节 技工教育 1309

第二章 科技 1311

第一节 科学试验研究 1311

第二节 水利科技情报 1325

第三节 科技队伍 1327

第三章 水利学会 1331

第一节 学会沿革 1331

第二节 学会组织机构 1333

第三节 学会的活动 1336

第四节 学会会刊 1349

第十五篇 水行政管理 1353

概述 1353

第一章 行政机构的演变 1355

第一节 1949年至1957年 1355

第二节 1958年至1965年 1357

第三节 1966年至1975年 1358

第四节 1976年至1995年 1359

第二章 治水方略 1364

第一节 三年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 1364

第二节 “二五”时期和三年调整时期(1958~1965年) 1365

第三节 “三五”时期和“四五”时期(1966~1975年) 1366

第四节 “五五”时期和“六五”时期(1976~1985年) 1368

第五节 “七五”时期和“八五”时期(1986~1995年) 1369

第三章 水行政立法 1372

第一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立法 1372

第二节 防汛抗洪立法 1374

第三节 河道堤防管理立法 1375

第四节 水土保持立法 1376

第五节 水费计收和水资源费征收 1377

第四章 水行政执法 1378

第一节 水法宣传教育 1378

第二节 水政监察机构与队伍建设 1381

第三节 查处水事违法案件 1382

第四节 调处水事纠纷 1384

概述 1387

第十六篇 水 利 经 济 管 理 1387

第一章 负担政策和投资 1390

第一节 负担政策 1390

第二节 水利基本建设投资 1395

第三节 水利事业费 1397

第四节 引进外资 1398

第五节 水利技术经济指标 1399

第六节 国有资产 1403

第二章 水费计收和规费征收 1406

第一节 水费计收发展概况 1406

第二节 水费计收标准与实施 1409

第三节 水费使用管理 1413

第四节 水的经济效益 1415

第五节 规费征收 1417

第六节 水利建设基金 1421

第三章 水利财务收入 1423

第一节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1423

第二节 省水利厅直属工业企业 1425

第三节 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 1427

第四章 水利财务制度 1430

第一节 水利基本建设财务制度 1430

第二节 水利事业费财务制度 1433

第三节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制度 1438

附录一 三起水费纠纷的处理情况 1441

附录二 漳河水库工程管理局关于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研究报告 1443

第十七篇 综合经营 1453

概述 1453

第一章 发展概况 1455

第一节 起步时期(1950~1958年) 1455

第二节 兴起时期(1959~1979年) 1455

第三节 大发展时期(1980~1995年) 1457

第四节 综合经营现状 1459

第二章 渔业 1463

第一节 养殖技术 1464

第二节 基地建设 1467

第三节 渔政管理 1472

第三章 种植业 1474

第一节 用材林 1474

第二节 经济林 1475

第三节 大田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 1477

第四章 工业和服务业 1478

第一节 发挥优势 1478

第二节 强化管理 1480

第三节 科技开发 1481

第四节 内外联营 1482

第五节 重点企业简介 1482

第一节 经营管理体制 1487

第五章 经营管理体制和生产责任制 1487

第二节 生产责任制 1489

第十八篇 治水人物与艺文 1495

概述 1495

第一章 治水人物 1496

第一节 人物传略 1496

第二节 人物名录 1542

第二章 水利艺文 1618

第一节 诗词 1618

第二节 碑记 1644

第三节 文征 1656

索引 1685

修志始末记 1707

湖北省水利志历届编纂委员会 1713

《湖北水利志》终审会代表名单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