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宗兆锋,康振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09075354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害 1

一、植物病理学 1

二、植物病理学简史 1

三、植物病害的概念 3

四、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4

五、植物病害的症状 6

第二节植物病理学一般概念 9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9

二、病害循环和侵染过程 11

本章提要 12

复习思考题 12

第二章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13

第一节物理因素所致的非侵染性病害 13

一、温度 13

二、水分和湿度 14

四、风 15

第二节化学因素所致的非侵染性病害 15

一、营养失调 15

三、光照 15

二、环境污染 17

三、农药、激素使用不当 18

本章提要 19

复习思考题 19

第一节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 20

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20

第二节真菌的一般性状 22

一、真菌的营养体 22

二、细胞结构 23

三、菌丝的变态 24

四、菌丝组织体 25

第三节真菌的繁殖 27

一、真菌的无性繁殖 27

二、真菌的有性生殖 28

三、准性生殖 31

第四节真菌的生活史 32

一、真菌生活史的概念 32

二、真菌生活史的类型 32

第五节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 33

一、真菌的命名 33

二、真菌的分类 34

本章提要 35

复习思考题 36

第四章植物病原真菌——鞭毛菌亚门 37

第一节鞭毛菌的一般性状 37

一、形态结构 37

二、分类 39

第二节根肿菌纲 39

一、形态特征 39

二、重要属种 40

二、重要类群 41

一、形态特征 41

第三节壶菌纲 41

第四节卵菌纲 43

一、形态特征 43

二、卵菌的分类 44

三、重要类群 45

本章提要 52

复习思考题 52

一、形态结构 54

第一节接合菌的一般性状 54

第五章植物病原真菌——接合菌亚门 54

二、分类 55

第二节接合菌纲 56

一、形态结构 56

二、重要类群 56

本章提要 59

复习思考题 59

一、营养体与无性繁殖 60

二、有性繁殖 60

第一节子囊菌的一般性状 60

第六章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亚门 60

三、分类 64

第二节半子囊菌纲和不整囊菌纲 64

一、半子囊菌纲 64

二、不整囊菌纲 66

第三节核菌纲 66

一、一般性状 66

二、白粉菌目 67

三、小煤炱目 70

四、球壳目 71

第四节腔菌纲 76

一、一般形态 76

二、重要类群 77

第五节盘菌纲 80

一、一般性状 80

二、重要类群 81

本章提要 84

复习思考题 85

第七章植物病原真菌——担子菌亚门 86

第一节担子菌的一般性状 86

一、营养体 86

二、无性繁殖 87

三、有性繁殖 87

四、分类 89

一、锈菌目的一般性状 90

第二节冬孢菌纲 90

二、锈菌目的重要类群 93

三、黑粉菌目的一般特征 97

四、黑粉菌重要科、属和代表种 98

第三节层菌纲 101

一、有隔担子菌亚纲(Phragmobasidiomycetidae) 102

二、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idae) 103

本章提要 104

复习思考题 105

二、无性繁殖 106

一、半知菌的含义 106

第一节半知菌的一般性状 106

第八章植物病原真菌——半知菌亚门 106

三、半知菌的分类 110

第二节丝孢纲 111

一、无孢目 111

二、丝孢目 112

三、瘤座孢目 118

第三节腔孢纲 120

一、黑盘孢目 121

二、球壳孢目 122

本章提要 126

复习思考题 127

第九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128

第一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128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128

二、植物病原细菌的生长繁殖及群体性状 131

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 132

一、原核生物分类概述 132

二、原核生物的分类 133

第三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136

一、薄壁菌门的重要属和代表种 136

二、厚壁菌门的重要属和代表种 140

三、无壁菌门的重要属和代表种 141

本章提要 143

复习思考题 143

第十章植物病毒 144

第一节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145

一、植物病毒的形态 145

二、病毒组分及其生物学功能 146

第二节植物病毒的侵染和传播 147

一、植物病毒的侵染和复制 147

二、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运转 148

三、植物病毒的传播 149

第三节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 151

一、植物病毒的分类 151

二、植物病毒的命名 153

第四节植物病毒检测与病毒病害 154

一、植物病毒的检测 154

二、植物病毒病害 156

一、类病毒 160

第五节亚病毒 160

二、拟病毒与卫星RNA 161

三、卫星病毒 161

本章提要 161

复习思考题 162

第一节植物寄生线虫的形态与结构 163

一、形态结构 163

第十一章植物寄生线虫及原生动物 163

二、消化系统 164

三、生殖系统 165

四、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 167

第二节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态学和病理学 167

一、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态习性 167

二、植物寄生线虫的致病性 168

第三节植物寄生线虫的主要类群 169

一、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类 169

二、植物寄生线虫的主要类群 170

第四节植物病原原生动物 174

本章提要 175

复习思考题 176

第十二章寄生性植物 177

第一节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 177

一、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 177

一、菟丝子属(Cuscuta) 178

第二节重要的寄生性植物 178

三、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178

二、寄生性植物的致病性 178

二、列当属(Orobanche) 180

三、桑寄生属(Loramthus)和槲寄生属(Viscum) 181

四、独脚金属(Stniga) 183

五、无根藤属(Cassytha) 183

六、寄生性藻类(Parasitic algae) 184

本章提要 184

复习思考题 185

第十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186

第一节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187

一、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 188

二、病原物越冬、越夏方式及影响因素 190

第二节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 191

一、接种体的释放 191

二、接种体的传播方式 192

三、接种体的寿命 194

四、病原物的接种 195

第三节侵染过程 196

一、病程的概念 196

二、侵入前期 196

三、侵入期 199

四、潜育期 203

五、显症期 206

第四节初侵染和再侵染 208

一、初侵染和再侵染 208

二、潜育侵染和复合侵染 209

复习思考题 210

本章提要 210

第十四章寄主—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211

第一节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 211

一、识别的概念 211

二、识别的方式 211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 213

一、与寄主植物争夺营养物质和水分 213

二、酶的作用 213

三、毒素的作用 215

四、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 218

五、多糖类物质的作用 220

第三节患病植物的生理学 220

一、呼吸作用 220

二、光合作用 221

三、核酸和蛋白质代谢 222

四、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转 223

五、酶活性 224

第四节植物的抗病机制 225

一、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 225

二、植物被动抗病性 226

三、植物主动抗病性 229

第五节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的遗传学 234

一、基因对基因概念 235

二、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 235

三、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变异 236

本章提要 238

复习思考题 239

一、植物病害的田间观察记载 240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常规诊断 240

第十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 240

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242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242

四、植物病害常规诊断的注意事项 244

第二节柯赫氏法则 244

第三节植物病害诊断技术 245

一、理化方法 245

二、噬菌体方法 245

三、血清学技术 246

四、核酸杂交及PCR诊断技术 247

本章提要 248

复习思考题 248

第十六章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 249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流行 249

一、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 249

二、病害流行主导因素的分析 252

三、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 252

四、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254

五、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257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预测 258

一、病害预测的类型 258

二、病害预测的依据 259

三、病害预测的方法 260

第三节病害损失估计 263

一、病害调查与记载 263

二、病情与损失的关系 265

三、损失估计方法 266

本章提要 267

复习思考题 268

第十七章植物病害防治 269

第一节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 269

第二节植物检疫 271

一、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271

二、植物检疫的任务 272

三、进出境检疫 272

四、境内检疫 274

一、植物抗病性鉴定 276

第三节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76

二、抗病育种 277

三、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 279

第四节农业防治 280

一、选用无病种子、秧苗和无性繁殖材料 280

二、合理轮作倒茬 281

三、适期播种 281

四、加强水肥管理 281

一、农药的作用原理 282

五、搞好田间卫生 282

第五节化学防治 282

二、化学防治的方法 283

三、病菌抗药性的预防 285

第六节生物防治 285

一、生物防治的机制 285

二、生物防治的应用 287

第七节物理防治 287

三、辐射处理 288

四、嫌气处理 288

二、土壤热力处理 288

一、种苗热力处理 288

五、外科手术 289

六、汰除 289

第八节植物病害综合治理 289

本章提要 290

复习思考题 291

主要参考文献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