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284771
  • 页数:4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基础教育课教学的需求,着力研究了如何将三维目标进行分层细化和整合律动的规则,深入探讨了学生应该怎样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应怎样进行多元互动式教学的问题,还集中介绍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些案例。

第一章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

一、新课程概念 2

1.课程的概念 2

2.课程内涵的发展变化 3

3.课程的分类 6

二、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13

1.三维目标的内涵、层次结构及水平要求 13

2.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32

3.三维目标的互动整合 34

三、新课程的价值观 41

1.新课程的知识观 42

2.新课程的学生观 43

3.新课程的学习观 46

4.新课程的教学观 57

5.新课程的评价观 65

第二章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90

一、多元互动策略 91

1.多元互动的特征 91

2.多元互动的运作方式 93

3.多元互动的三大教学策略 100

二、问题情境策略 106

1.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特点 107

2.掌握问题情境教学策略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09

3.问题情境教学策略要分类把握,从实际效果出发 111

三、信息运用策略 118

1.搜集信息的策略 119

2.处理信息的策略 123

3.提取信息的策略 127

四、合作探究策略 138

1.合作探究的基本特点 138

2.合作探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140

五、把手整合策略 156

1.把手整合策略的特点 156

2.把手整合的程序与方法 158

六、赏识激励策略 168

1.赏识激励策略的特点 168

2.赏识激励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170

七、教学评价策略 178

1.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理念 179

2.教学评价的分类 179

3.教学评价的标准 182

4.教学评价策略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183

5.教学评价策略的误区 185

八、教与学的调控策略 197

1.调控策略的主要特点 197

2.教与学调控的分类 199

3.教与学调控策略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201

4.教与学调控的基本策略 202

九、时间运筹策略 215

1.整体运筹时间的策略 216

2.交替运筹策略 218

3.时间的利用策略 219

4.掌握人体生物钟运行的策略 223

十、复习应考的策略 225

1.复习的策略 226

2.应考的技能 233

3.教师、家长在复习应考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235

第三章 新课程的研究策略 240

一、课题选择的策略 243

1.课题选择的主要原则 243

2.课题选择的步骤和方法 246

3.课题选择的来源 248

二、教育观察和经验总结的策略 252

1.教育观察的策略 252

2.经验总结的策略 255

1.教育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260

三、教育调查的策略 260

2.教育调查的种类 261

3.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 262

4.问卷调查法 264

5.其他调查方法 267

四、案例研究的策略 268

1.案例研究的概念 268

2.案例研究的特点 269

3.案例研究的一般程序 270

4.个案研究中的几个特殊方法 272

5.怎样写好教育案例 274

五、行动研究的策略 277

1.行动研究的概念 278

2.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279

3.行动研究的操作模式 280

4.行动研究的实例 285

5.行动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286

1.实验研究的概念 287

六、实验研究的策略 287

2.实验研究的三要素 288

3.实验研究的类型 289

4.实验研究的实施步骤与要求 290

5.无关变量的控制 293

6.运用教育实验研究法应注意的问题 296

七、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策略 298

1.文献研究的策略 298

2.比较研究的策略 302

1.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和要求 305

八、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策略(一) 305

2.教育科研报告的基本结构 307

3.教育科研报告的撰写 310

九、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策略(二) 313

1.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 313

2.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 314

3.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步骤 318

十、新课标的学习研究策略 321

1.教师应该怎样学习研究新课标 321

2.整体学习研究新课标的策略 322

3.局部学习研究新课标的策略 326

4.重点突破的学习研究策略 332

第四章 新课程的思维策略 337

一、思维策略概述 338

二、常用的基本思维策略 340

1.预测的思维策略 340

2.启发诱导的思维策略 348

3.选择与排除的思维策略 355

4.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 360

5.双向互动的思维策略 364

6.区别比较的思维策略 368

7.多元化的思维策略 372

8.融通建构的思维策略 380

9.灵活应变的思维策略 385

10.创新发展的思维策略 390

附:新课程的政策性规定与导向性要求 397

(一)新课程的实施范围 397

(三)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398

(二)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398

(四)新课程的具体改革目标 399

(五)新课程的设置要求 403

(六)分科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408

(七)综合课程的性质、目标与要求 409

(八)新课程周期性课程结构要求及其课程设置 409

(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 410

(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板块内容、目标与基本要求 412

(十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与功能 416

(十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 417

(十三)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418

(十四)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定 420

(十五)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 421

(十六)新课程对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423

(十七)课程评价的基本规定与要求 424

(十八)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427

(十九)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428

(二十)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431

(二十一)建立促进新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432

(二十二)课程管理的基本政策与制度 434

(二十三)教材开发与管理的制度要求 437

(二十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38

(二十五)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性要求 439

(二十六)教师培养、培训的规定和要求 440

(二十七)新课程推进的基本方针和总体规划 442

(二十八)课改实验区的任务要求 445

(二十九)建立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体系 446

(三十)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评估验收 447

主要参考文献 452

后记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