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言:从“语言相对论”谈起 1
上篇:认识语言文化差异 13
第一章语义的文化差异:从雷锋到何智丽 15
1.1研究目的 15
1.2研究方法 16
1.3研究结果 17
1.4讨论 21
1.5结论 26
第二章语法的文化差异:“虚拟式”辨真假 29
2.1 Bloom的立论:汉语中没有虚拟式,因此讲汉语的人不善于反事实思维 29
2.2欧洁芳的反驳:只要语言地道,汉语使用者具有与英语使用者同样的反事实思维能力 36
2.3争论的继续 44
2.4结论 46
3.1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法 48
“自由自在地说” 48
第三章语篇的文化差异:“规规矩矩地写”与 48
3.2语料 49
3.3分析 50
第四章语用的文化差异:英语字谜的“中国 71
解法”与“拉美解法” 71
4.1理论概念:“语用能力”与“交际策略” 71
4.2研究方法 72
4.3研究结果 74
4.4讨论 83
第五章体态语的文化差异:课堂上打榧子的 87
女教师 87
5.1课堂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88
5.2 “榧子法”引起的争论 93
5.3 “榧子法”矛盾的解释 95
5.4非语言交际方式选择:文化依附 98
语言面具 102
第六章语言态度的文化差异:一个人,多个 102
6.1文献综述:香港和大陆的语言态度 103
6.2研究方法 106
6.3结果与讨论 108
6.4结论 117
小结 124
下篇:超越语言文化差异 125
第七章差异与视角:“西有汉无”与“西死 127
汉活” 127
7.1 比较标准:“有”与“无”、“死”与“活” 128
7.2研究范畴:“硬”与“软” 129
7.3认识视角:“西方中心”与“东方中心” 131
7.4差异是否可论? 137
8.1“理解”的问题所在:作者、译者或是 142
读者? 142
第八章差异与理解:“可译”与“不可译” 142
8.2原文、译文与奈达的点评 143
8.3讨论与争鸣 152
第九章差异与交际:“搭桥”与“砌墙” 162
9.1文化定型 162
9.2跨文化交际悖论 168
9.3 出路所在 173
9.4结论 176
第十章 差异与相遇:功效之“器”与人格之 180
“道” 180
10.1 以“功效”为中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180
10.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道”与“器” 187
10.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原则 196
10.4结论 199
结语:对“语言相对论”的再思考 207
后记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