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第一编河北民间歌曲 3
第一章民歌总说 3
第一节 什么是民歌 3
第二节 民歌的基本特征 4
一、基原性 4
二、传承性 5
三、异质性 6
四、缘本性 6
五、广源性 9
六、通俗性 10
七、自娱性 10
第二章河北民歌的主要类别 12
第一节号子 12
一、渔民号子 14
1.海洋渔号 14
2.内陆渔号 21
二、夯号 23
三、航运号 24
四、搬运号 27
五、其他号子 28
第二节 山歌 28
第三节 小调 32
一、抒情类小调 33
二、叙事类小调 34
三、数唱类小调 38
第四节 花会歌曲 39
一、地秧歌 41
二、高跷 42
三、旱船 43
四、小车会 44
五、竹马 44
六、武术扇 45
七、落子 45
八、花狸虎 46
九、花鼓 46
十、地平跷 47
十一、拉花 47
十四、永年小曲 48
十三、扇鼓 48
十二、花棍 48
第五节 叫卖调 49
第六节儿歌 51
第七节风俗歌 52
第三章河北民歌的题材及其功用 54
第一节河北民歌的题材 54
一、托古言志 55
二、娱悦情性 56
三、咏物抒怀 58
四、怀春思情 61
五、市井商贾 63
六、劳动农耕 66
七、愤世感时 67
八、政治斗争 69
九、伦理道德 73
十、劝世儆行 75
十一、诙谐风趣 76
十二、人间不幸 78
十三、传播知识 81
十四、世俗民风 83
一、河北民歌的艺术地位 85
第二节 河北民歌的艺术地位及其功用 85
二、河北民歌的功用 86
第三节 河北民歌表现内容的局限性 87
第四章河北民歌的曲调及其结构 89
第一节 音阶、调武和调性变换 89
一、音阶 89
1.音阶的形式 89
2.音阶的发展 91
1.调式的基本类型 100
二、调式 100
2.调式的形成和衍变 101
3.调式的功能支撑 106
4.调式的功能色彩 111
5.游移调式及调式的意外收束 113
三、调性 115
1.暂转调 115
2.调式交替 116
3.转调 118
2.三乐句结构 123
1.二乐句结构 123
第二节河北民歌的曲体结构 123
一、乐段 123
3.四乐句结构 128
4.多句式结构 133
二、多乐段结构 135
1.两段式 135
2.多段式 140
3.板腔体结构 159
三、大型套曲 162
一、动机展开 163
第三节 旋律发展 163
1.承袭主导动机,重复或变化重复 165
2.承袭主导动机,扩充发展 165
3.紧缩 165
4.动机移位摸进 166
5.定型动机贯穿发展 167
二、乐句发展 168
1.重复或变化重复 168
2.雷同乐句中的异化 172
3.乐句的承接关系 180
第四节 号子音乐的旋律形态 183
一、号子音乐的节奏特点 183
二、号子音乐的旋法特点 186
三、号子音乐的句构特征 187
1.乐节往复型 188
2.乐句贯穿型 188
3.乐段循环型 188
四、号子音乐领合部的接续关系 189
1.补继型 190
2.贯联型 192
3.对应性 194
4.固定应句型 195
五、号子音乐的相互融汇及其对其他音乐体裁的吸 197
收 197
1.小调歌曲对号子音乐的渗透 197
2.曲艺音乐对号子音乐的影响 198
3.号子音乐对戏曲音乐的吸收 199
4.号子音乐对其他音乐形式的影响 199
第五节词曲关系 200
一、歌词对音乐的影响 200
1.字调对音乐的影响 201
2.语势对曲调的影响 202
3.歌词结构对音乐的影响 204
二、音乐对歌词的制约 205
1.作为歌词的依附体——填词歌曲 205
2.作为歌词的主导——号子音乐 205
3.将歌词节律化、润腔化 206
三、词曲结合 207
四、衬词和衬句 208
1.衬词的形式和功用 208
2.衬句的类型和功用 209
第五章河北民歌的变异与发展 214
第一节 不同变体中的旋律线变异 214
一、加花变奏 214
二、扩展音区及起伏线 216
三、变换音阶体系及色彩性变音 217
四、旋律的异化发展 220
1.旋律同结音不同 221
2.结音同旋律不同 222
3.素材更新 224
一、节奏扩展 234
第二节 不同变体中的节奏变异 234
二、用交替节拍代替规则节拍 237
三、变正格句为变格句 240
四、变顶板起句为闪板起句 241
五、变异旋律的节奏模仿 241
六、节奏发展——旋律节奏渐次复杂化 243
第三节 改变调式、调性 245
一、调式模拟 245
1.近关系(四、五度)调模拟 246
2.二度调模拟 254
3.三度调模拟 258
4.混合调式模拟 259
二、调式转换 260
第四节 结构变异 266
一、变两句结构为四句结构 266
二、增减句容 268
三、乐段扩充及缩减 270
1.增减乐句 270
2.延展尾部 272
3.前加引句,后展尾部 273
4.中部扩充 275
第五节 异变归宗 276
一、 《青羊传》、 《画扇面》类民歌典型示例 277
二、同一类型变体民歌表现内涵的可塑性 296
第六章河北民歌的主要特点 300
第一节 河北民歌的总体特点 300
一、高起低落的直畅性 300
二、严格对偶的规整性 302
三、层层下落的清晰性 303
四、变体类型的丰富性 304
五、艺术品类的多样性 304
六、兼蓄并收的交融性 305
第二节 河北民歌旋律的技术特征 307
一、较为定型的结构方式 307
二、旋法特点 311
第三节 河北民歌的地区特色 315
一、各特征区的特点比较 315
1.调式使用上的差别 315
2.民歌品类的差别 316
3.结构形式上的差别 316
4.衬词使用上的差别 316
5.节奏使用上的差别 317
1.冀西北地区 318
二、各特征区的特色 318
2.冀东地区 320
3.冀中地区 328
第二编河北曲艺音乐 331
第一章曲艺总说 331
第一节 什么是曲艺 331
第二节 曲艺及曲艺音乐的渊源和发展 335
二、数唱性 339
三、口语化 339
一、表述性 339
第三节 曲艺音乐的主要特征 339
四、灵活的表演形式和板式变化 341
第四节 河北曲艺概貌 341
第二章西河大鼓 343
第一节 曲种沿革 343
第二节唱腔 343
一、头板部分 351
1.起板 351
3.慢四句 352
2.紧五句 352
4.快头板 353
二、二板部分 353
1.起板 353
2.流水 356
3.哭相思 357
4.双高 358
三、三板部分 358
1.窜板 358
2.尾腔 360
四、其他腔体 361
1.一马跳三涧 361
2.梆于穗 362
3.反腔 363
4.“上走腔”与“下扎腔” 364
5.蚍蜉上山 364
6.十三咳 365
7.溜腔 366
8.海底捞月 367
第一节 历史沿革 368
第三章木板大鼓 368
第二节唱腔 369
第四章乐亭大鼓 384
第一节 曲种沿革 384
第二节 唱腔 385
一、四大口 389
二、八大句 391
三、慢起程 393
四、四平调 395
六、学舌 397
五、十字紧 397
七、怯口 399
八、蚂蚱蹬腿 400
九、大悲牌子 403
十、凄凉调 404
十一、西皮尾子 406
十二、二六板 407
十三、流水板 407
十四、散板 407
附: 《双锁山》部分曲谱 408
第一节 戏曲、戏曲音乐及河北地方剧种概况 441
第一章概论 441
第三编河北戏曲音乐 441
目 录 441
第二节 音乐是剧种之“种” 442
第三节 板腔体 447
一、板式 450
二、腔调及腔名 457
第四节曲牌体 459
第五节 演唱 464
第六节文武场 467
第一节剧种沿革 473
第二章河北梆子 473
第二节 唱腔 476
一、慢板 476
二、小慢板 481
三、二六板 484
四、流水板 489
五、尖板 493
六、哭板 495
七、反调 497
第一节 剧种沿革 509
第三章评剧 509
第二节 唱腔 512
一、正调 512
1.原板二六 521
2.垛板 522
3.流水板 526
4.散板 528
二、反调 530
三、越调 536
四、越反调 543
第四章老调 546
第一节剧种沿革 546
第二节唱腔 549
一、头板 549
二、二板 552
三、三板 567
四、拨子 570
第五章丝弦 587
第一节剧种沿革 587
一、宫调 589
第二节 唱腔 589
1.头板 590
2.二板 591
3.三板 599
4.散板 602
5.拨子 606
二、越调 607
1.头板 607
2.二板 609
3.三板 613
4.赶板 621
5.散板 622
第六章武安平调 636
第一节 剧种沿革 636
第二节 唱腔 638
一、慢板 639
二、二八板 642
三、二板 649
四、垛板 653
五、倒三梆 654
六、散板 656
第一节剧种沿革 677
第七章唐剧 677
第二节唱腔 680
一、平调 683
二、花调 697
三、河东调 703
四、悲调 712
五、吟腔 717
六、硬辙 722
第一章概述 727
第四编河北民间器乐曲 727
第二章冀中管乐 730
第三章冀东唢呐 734
一、秧歌曲 735
二、汉吹曲 742
三、大牌子曲 742
四、花吹 744
第四章戏曲曲牌及其他 746
附录河北地方音乐教学大纲 761
主要参考书目 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