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大学生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1
一、大学生社会学是分支社会学 1
二、大学生社会学是一门思想教育课程 4
第二节大学生社会学的对象与理论体系 5
一、大学生社会学的对象 6
二、大学生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7
一、学习大学生社会学的意义 12
第三节学习大学生社会学的意义和方法 12
二、学习大学生社会学的方法 14
第二章大学与社会 19
第一节大学及其起源与发展 19
一、大学的概念及特征 19
二、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24
第二节大学的社会地位及作用 34
一、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34
二、大学对于培养人才的作用 39
一、大学培养目标的制定 44
第三节大学的培养目标 44
二、现阶段大学培养目标的一般规格 48
第三章大学的管理机制 53
第一节大学的管理机制及功能 53
一、管理机制概说 53
二、大学管理任务及途径 54
三、大学管理的原则 56
四、大学管理机制与职能 58
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63
第二节大学管理的内容 63
二、教学管理 67
三、行政管理 69
四、生活管理 71
第三节大学生要参与管理,接受管理 71
一、增强管理意识 71
二、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73
三、经常反思,提倡“慎独” 74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76
第一节校园文化概说 76
第四章大学校园文化 76
二、校园文化的内容 80
三、校园文化的功能 83
第二节校园文化的深层要素 86
一、校风传统 87
二、学风状况 90
三、思想观念 93
一、文化设施 96
第三节校园文化的显层要素 96
二、环境建设 98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103
第五章大学的校园适应 107
第一节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107
一、熟悉大学的管理特点 107
二、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109
三、适应大学的新的生活方式 113
第二节实现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 114
一、各年级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114
二、不同年级知识扩增规律 119
三、素质结构的动态调节 121
第三节缩小由大学生到职业劳动者的距离 124
一、大学生与职业劳动者的差距 124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125
三、做好从事未来职业的准备 129
第六章大学生的社会化 132
第一节大学生的角色认识 132
一、角色概念 132
四、社会调查 135
二、大学生角色丛及角色冲突 135
三、大学生的角色实现 139
第二节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 142
一、社会化的概念 142
二、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 144
三、建立合理的智能结构 148
第三节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途径和过程 151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 151
二、大学生社会化的途径 154
三、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158
第七章大学生的成才动力系统 162
第一节大学生成才的外部动力系统 162
一、目标激励 163
二、强化激励 165
三、其它激励 168
一、大学生的需要 171
第二节大学生成才的内部动力系统 171
二、大学生的动机 173
三、大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177
第三节成才的非智力因素 179
一、坚强的意志 179
二、健全的人格 182
三、稳定的情绪 185
第八章大学生的挫折和越轨 189
第一节挫折及其原因 189
一、挫折的含义 189
二、挫折存在的普遍性 190
三、导致挫折的原因 191
第二节挫折对策 194
一、受挫折后的态度 194
二、社会对策 201
三、自我对策 202
二、越轨行为种类 206
第三节大学生的越轨行为 206
一、越轨行为及其性质 206
三、越轨的原因及矫正 207
第九章大学生的闲暇与消费 218
第一节闲暇与消费概说 218
一、闲暇的含义 218
二、消费的概念 222
三、闲暇与消费的关系 226
第二节大学生闲暇时间的充实 227
一、时间的科学运筹 227
二、减少无谓的消耗 231
三、闲暇时间的文化设计 235
第三节大学生消费指南 240
一、大学生的经济来源 240
二、大学生的消费渠道 243
三、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246
第十章大学生群体生活 251
第一节群体与大学生群体 251
一、群体及其社会作用 251
二、大学生群体的功能 255
三、大学生群体的结构 257
第二节大学生正式群体 259
一、大学生正式群体的形成及转化 259
二、大学生班集体的主导作用 261
三、大学生班集体的建设 263
一、非正式群体的种类 265
第三节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265
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267
三、充实非正式群体生活 271
第十一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273
第一节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功能 273
一、大学生交往的意义 273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功能 275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条件和特点 277
第二节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278
一、类型概说 278
二、友伴交往 279
三、不同辈份的交往 283
第三节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 285
一、人际关系的平衡 286
二、人际关系的调节 291
三、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294
一、增强社会责任感 303
第一节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303
第十二章大学生社会实践 303
二、学会尊重他人 305
三、重新评价自我 306
第二节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种类 308
一、军训 308
二、勤工助学 310
三、劳动 312
五、大学生社团活动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