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真幻结合的此岸诱惑 1
一、压迫力、自由与宗教 1
不自由的自由渴望 1
自由渴望的彼岸幻化 6
二、道教的宗教一般性 8
自然力的压迫与道教宇宙图式 9
社会力与道教信仰根基 15
自然神与社会神的合二为一 19
虚幻界的高高飞升 27
三、此岸性——宗教彼岸性在道教中的独特体现 32
与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 33
道教脱胎便是双根共体 47
此岸性使道教成为国教 56
此岸诱惑与道教的举国狂热 60
道教此岸性的真幻结合 99
第二章 道教——审美型的宗教 106
一、美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自由实现 106
康德情感中介论的合理性 106
美的历史性与理想性 115
美是人的自然性的自由实现 126
二、道教是审美型的宗教 160
美的本质与现象 160
道教的社会性本质 165
道教的自然性本质 168
道教此岸性与道教审美型 175
第三章 道教思维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182
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经验思维 182
经验思维的特征 182
经验思维的哲学范畴分析 187
二、完成于现实到道教神仙之里程的道教思维 201
基于经验的物我相融 204
以经验为中介的并接互应 209
收发于极则的双向互逆推演 218
守中致和的流变性 228
三、道教思维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232
道教思维与“形神” 234
道教思维与“意境” 265
道教思维与“气韵生动” 294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化结构与道教审美型 331
一、中国古代文化结构的立体网络 331
中国古代文化结构的纵向线索 332
中国古代文化结构的现实系统 339
二、中国古代文化结构的密闭性 344
农业——中国古代文化之源 344
下层位家族型社会心态 349
三、中国古代文化结构对于人性自由的否定 364
人性自由与儒学 364
仁学压抑人性自由的多向性 370
否定人性的人格理论 382
四、中国古代文化的阴影结构 388
人性自由的现实压抑与历史实现 391
实现人性自由的阴影结构 394
阴影结构的物质文化系统与制度文化系统 395
阴影结构的下层位社会心态 406
阴影结构的理论体系 413
阴影结构的阴影性质 428
阴影结构与主导文化结构的互补 432
五、道教审美型与阴影结构 437
道教信仰的心理依据 440
道教与人性自由 448
道教理论与道家思想 453
阴影结构与道教的长生之术 457
阴影结构与道教的此岸性 464
后记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