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序一 臧伯平 1
序二 曹振国 张国亮 2
大事记 5
第一编 政区 人口 55
第一章 政区 57
第一节 现行区划 57
第二节 境域变迁 58
第一节 春秋战国及以前时期 60
第二节 石邑县建立与变析 60
第二章 历史沿革 60
第三节 废州去府 61
附一:石邑县建制考 62
附二:获鹿县名称考 62
第三章 城镇乡村 63
第一节 城镇 63
第二节 乡 67
第三节 村 73
第四章 人口 105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05
第二节 人口结构 108
第三节 人口控制 114
第四节 优生优育 115
第五节 生育政策 116
第六节 姓氏 117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19
第一章 地质与地貌 121
第一节 地质 121
第二节 地貌 122
第三节 水文 125
第二章 土壤 126
第一节 土壤分布 126
第二节 土壤肥力 130
第三章 气候 135
第一节 四季与气温 135
第二节 降水 136
第三节 风霜 日照 137
第四节 物候 140
第四章 物产 141
第一节 矿产 141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 142
第五章 自然灾害 143
第一节 旱灾 143
第一节 水灾 143
第三节 风雹灾害 144
第四节 其他自然灾害 145
第三编 经济综述 147
第一节 农业结构 149
第一章 经济结构 149
第二节 工业 建筑业结构 150
第三节 第三产业结构 151
第二章 运行机制 153
第一节 民国之前 153
第二节 战争时期 153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 154
第三章 经济环境 157
第一节 条件优越 157
第二节 优惠政策 157
第四编 基础设施 159
第一节 水渠 161
第一章 水利 161
第二节 水库坑塘 168
第三节 水井 172
第四节 用水管理 173
第五节 水产管理 174
第二章 电业 176
第一节 概况 176
第二节 发电 变电 179
第三节 供用电 180
第四节 机构与管理 182
第三章 交通 187
第一节 古道 187
第二节 公路 189
第三节 铁路 196
第四节 桥梁 198
第五节 交通管理 203
第四章 邮政电信 210
第一节 邮政 210
第二节 电信 216
第五章 城乡建筑 218
第一节 概况 218
第二节 县城建设 219
第三节 村镇建设 230
附一:城乡建设规划 230
附二:迁建移民 232
第五编 农业 233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 235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235
第二节 土地制度变革 237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238
第二章 农业机构与经营管理 241
第一节 机构 241
第二节 经营管理与服务 242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 243
第三章 耕作 245
第一节 耕地 245
第二节 施肥 246
第三节 种植区划 248
第四节 耕作制度 249
第四章 农作物种类 251
第一节 大田作物 251
第二节 园艺作物 256
第五章 病虫害防治 258
第一节 粮食作物病虫害 258
第二节 棉花病虫害 260
第三节 地下害虫 261
第六章 农业机具 262
第一节 耕作机具 262
第二节 机动耕作机具 264
第三节 运输机具 265
第四节 加工机具 266
第六编 林牧业 267
第一章 林业 269
第一节 植树造林 269
第二节 果树栽培 271
第三节 森林病虫害 275
第四节 古树名树 276
第五节 护林防火 279
第二章 畜牧业 282
第一节 家畜家禽 282
第二节 畜牧技术队伍和疫病防治 285
第三节 林牧业经营管理 286
第七编 工业 289
第一章 县办工业 291
第一节 建材工业 291
第二节 机械制造 292
第三节 化学工业 294
第四节 冶金工业 295
第五节 轻纺工业 296
第六节 其他工业 299
第二章 乡镇工业 301
第一节 乡镇工业概况 301
第二节 行业构成 302
第三节 重点企业 304
第三章 驻获工业 307
第一节 概况 307
第二节 军办企业 307
第三节 劳改企业 309
第四节 地方驻获工业 310
第四章 工业管理 315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315
第二节 规章制度 316
第八编 商业 329
第一章 概况 331
第一节 市场 331
第二节 所有制类型 332
第三节 分工与管理 333
第二章 国营商业 336
第一节 商场 336
第二节 政策与制度 336
第三节 经营实体 340
第四节 对外贸易 342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 344
第一节 方便生产生活 344
第二节 面向生产 344
第三节 县社直属企业 346
第四节 基层供销社 348
第五节 企业管理 350
第六节 组织机构 353
第七节 社员投资和扩股集资 354
第四章 物资经营与管理 357
第一节 物资管理 357
第二节 物资购进 357
第三节 物资制度改革 359
第五章 全县商业(不含粮棉油购销)运行情况表 362
第六章 粮食油料 371
第一节 交易市场 371
第二节 粮油统购统销 372
第三节 粮油储藏 378
第四节 粮油运输与加工 381
第九编 财政税务 383
第一章 财政管理 385
第一节 财政机构 385
第二节 财政体制 389
第三节 预算管理 391
第四节 经费管理 392
第五节 企业管理 393
第六节 财政监察 394
第二章 收入与支出 395
第一节 财政收入 395
第二节 财政支出 397
第一节 税制与收入 399
第三章 税务 399
第二节 征收管理 402
第十编 金融保险 409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11
第一节 钱庄 当铺 411
第二节 国家金融机构 412
第三节 信用社及邮政储蓄 413
第二章 货币 417
第一节 通行货币 417
第二节 流通与管理 419
第三章 存款 421
第一节 银行存款 421
第二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 422
第三节 城市信用社存款 424
第四章 贷款 427
第一节 银行贷款 427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 431
第三节 城市信用社贷款 432
第五章 结算 435
第一节 结算方式 435
第二节 票据清算 437
第六章 保险 438
第一节 一年期保险 438
第二节 返还人身保险 439
第十一编 综合经济管理 443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445
第一节 机构 445
第二节 企业登记和监督管理 446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448
第四节 经济监督检查 452
第五节 集市贸易管理 453
第二章 物价 456
第一节 物价管理 456
第二节 市场调控 458
第三节 各时期物价表 459
第二节 统计管理 477
第一节 机构 477
第三章 统计 477
第四章 审计 479
第一节 机构与权力 479
第二节 审计成果 480
第三节 社会审计 482
第四节 内部审计 482
第五章 计量与质检 483
第一节 机构 483
第二节 度量衡器 483
第三节 计量管理 484
第十二编 党派社团 48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获鹿县的组织状况 48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87
第一节 中共早期活动 487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获鹿县的组织状况 488
第四节 中共获鹿县委及其工作机构 489
第五节 政治方略 50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510
第一节 国民党获鹿县地方组织 510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12
第三章 中国民主同盟 514
第四章 社团 515
第一节 工人团体 515
第二节 农民团体 517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518
第四节 妇女团体 521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523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525
第七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525
第八节 残疾人联合会 526
第十三编 政权 政协 527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529
第一节 代表的产生 529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29
第三节 各届人民代表大会 530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32
第五节 主要工作 533
第二章 政府 537
第一节 旧政权 537
第二节 解放前中共创建的获鹿县政权 539
第三节 人民政府 540
第三章 政协 550
第一节 政协获鹿县各届委员会 550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52
第十四编 公安 司法 557
第一章 公安 559
第一节 旧警察机构 559
第二节 人民公安 560
第二节 法律监督 567
第一节 机构 567
第二章 检察 567
第三节 起诉 569
第四节 控告申诉 569
第三章 人民法院 571
第一节 机构 571
第二节 审判 571
第三节 执行 57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74
第一节 法制宣传 574
第二节 民事调解 574
第四节 公证 575
第三节 律师事务 575
第十五编 军事 577
第一章 驻军与地方武装 579
第一节 驻军 579
第二节 地方武装 580
第二章 兵役制度 588
第一节 旧的兵役制度 588
第二节 人民兵役制度 588
第三章 战事与惨案 589
第一节 战事 589
第二节 惨案 597
第十六编 教科文 601
第一节 学前教育 603
第一章 教育 603
第二节 普通教育 605
第三节 专业教育 609
第四节 成人教育 612
第五节 教学研究 617
第六节 教师队伍 618
第七节 教育行政 624
第八节 教育资产 624
第九节 勤工俭学 625
第二章 科技 627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627
第二节 科技成果 631
第三节 沼气技术推广 634
第四节 防震 635
第三章 文化 638
第一节 文化馆、站 638
第二节 图书 639
第三节 戏剧 640
第四节 电影 643
第五节 新闻、广播 644
第六节 档案 645
第七节 文学艺术 647
第八节 文物胜迹 650
第一节 谚语 659
第四章 民间文学 659
第二节 歌谣 679
第三节 民间故事 705
第十七编 卫生 体育 715
第一章 医药 卫生 717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717
第二节 卫生防疫 718
第三节 妇幼保健 720
第四节 卫生医疗 721
第五节 药政 722
附录:聂氏医家 725
第二节 体育运动 726
第二章 体育 726
第一节 体育设施 726
第三节 体育队伍 729
第四节 体育经费 730
第十八编 综合政务 735
第一章 劳动人事 737
第一节 制度 737
第二节 人事 742
第三节 工资 743
第四节 职称改革工作 747
第二节 战时支前 748
第三节 优待抚恤 748
第二章 民政 748
第一节 机构 748
第四节 社会救济 753
第五节 复员退伍和离退休干部安置 755
第六节 扶贫与社会福利 756
第七节 农村社会保障 758
第八节 婚姻登记 759
第九节 殡葬改革 759
第三章 信访 761
第一节 机构 761
第二节 业务 761
第一节 外事 764
第四章 外事、侨务 764
第二节 侨务 765
第十九编 民情 767
第一章 人民生活 769
第一节 旧时代状况 769
第二节 新时代情况 770
第二章 民俗 775
第一节 婚、丧、寿、诞 775
第二节 岁时节令 777
第三节 美德良风 778
第一节 佛教和道教 781
第二节 基督教与天主教 781
第三章 宗教 781
第二十编 方言 783
第一章 方言概况 785
第一节 方言区划 785
第二节 语音 786
第三节 连读变调与声韵配合关系 788
第二章 词汇 793
第一节 本县特殊读音 793
第二节 地名特殊读音 794
第三节 本县独特用词 794
第四节 获鹿话词汇 795
第二十一编 人物 815
第一节 革命先驱 817
第一章 传略 817
第二节 栋梁模范 822
第三节 学者专家 827
第四节 殊才耆老 836
第五节 官吏 838
第二章 名录 842
第一节 烈士英名录 842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烈士名录 878
第三节 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 881
附录 883
获鹿县人大常委会关于编纂新《获鹿县志》的决定 885
获鹿县志书源流 886
后记 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