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 1
微观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的简略回顾/ 3
第二篇 市场经济模式 4
1.1稀缺性、机会成本与价格/ 4
1.2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 5
第三篇 中央计划经济模式 7
第四篇 中央计划经济模式的变体 9
第五篇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12
1.3帕累托最优/ 13
1.4竞争性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17
“社会主义”与中央计划经济模式/ 23
2.1社会主义理论的起源——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4
2.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 30
2.3中央计划经济/ 36
2.4中央计划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46
计划经济可行吗?/ 55
3.1论战序曲:巴罗尼的《集体主义国家的生产部》/ 56
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合作与竞争/1 57
3.2合理的经济计算、价格体系和社会主义/ 58
3.3对米塞斯挑战的回答/ 62
3.4社会主义大论战的尾声/ 70
附录Ⅰ 77
计划与市场的理念/ 77
Ⅰ.1计划与市场体制的信息结构/ 77
Ⅰ.2关于第一、第二福利定理的讨论/ 84
Ⅱ.3Stiglitz-Weiss假说/1 88
Ⅰ.3市场社会主义和兰格一勒纳一泰勒定理/ 98
美国的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私人部门/ 109
4.1私人企业、市场与资源配置/ 111
4.2政府的作用/ 119
英国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政府的作用/ 131
5.1英国保守党政府的需求管理/ 133
5.2法国富有特色的指导性国家计划/ 141
5.3长期困扰英国经济的“工资一价格”循环/ 148
6.1日本的经济奇迹:文化与经济制度/ 158
6.2前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竞争的文化/ 167
附录Ⅱ 179
Ⅱ.1市场结构的博弈论基础/ 179
现代市场的结构和非市场分配/ 179
Ⅱ.2不对称信息下的市场制度/ 182
Ⅱ.4市场体制的演进/ 191
战时共产主义/ 197
7.1战时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199
7.2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05
前苏联型计划经济/ 211
8.1前苏联型计划经济的主要特点/ 212
8.2从DIM角度的考察/ 214
8.3前苏联的计划/ 217
8.4前苏联的劳动力管理/ 228
8.5前苏联的农业/ 230
8.6前苏联的经济改革/ 231
附录Ⅲ 233
一个中央计划经济模型/ 233
“自我管理”模式/ 243
9.1前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44
9.2工人自我管理的经济的特征/ 251
9.3工人自我管理体制的一些问题/ 255
9.4工人自我管理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效率/ 260
9.5前南斯拉夫的经济实绩/ 266
分权化的计划经济/ 273
10.1分权化的计划经济的组织结构/ 274
10.2分权化的计划经济中的经济行为/ 278
10.3兰格模型的其他社会目标/ 285
10.4分权化的计划经济能行吗?/ 290
10.5匈牙利的分权化改革概述/ 296
11.1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沿革/ 303
中国的计划结构与生产制度/ 303
11.2资源配置的组织结构和配置方式/ 307
11.3中国计划体制中的“中央”和“地方”/ 314
11.4计划与合作农业制度/ 318
11.5计划体制下的国营企业制度/ 326
附录Ⅳ 331
信息费用、有限理性与计划约简/ 331
Ⅳ.1信息费用与有限理性/ 332
Ⅳ.2计划的约简/ 335
Ⅳ.3计划的区域约简和部门约简/ 339
Ⅳ.4部门约简的非稳定性/ 343
Ⅳ.5计划权结构与财产权结构的互相作用/ 345
12.1过渡经济学与经济改革的目标/ 353
“经济改革”的理论发展与过渡方式/ 353
12.2“市场社会主义”与主流经济学/ 358
12.3“休克疗法”/ 364
12.4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认识论/ 368
12.5经济改革的方式/ 373
12.6标准方式与亚细亚方式/ 378
前苏联的改革路径和经济衰退/ 383
13.1前苏联的“渐进改革”:一个模型/ 384
13.2“J”型增长的转轨模型/ 392
中国的经济改革:双轨过渡模式/ 399
14.1计划配额约束的双轨价格/ 400
14.2有配额约束的价格双轨制/ 403
14.3中国价格双轨制的演变:理论争论与经验/ 410
渐进改革与激进改革的经济学/ 421
15.1双轨制安排下的生产模式/ 422
15.2中国的经验/ 428
15.3进入与竞争/ 434
15.4价格的完全自由化/ 440
15.5不同的过渡路径/ 446
附录Ⅴ 451
中国的过渡经济学研究/ 451
V.1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与范式转变/ 451
V.2中国的过渡经济学/ 454
V.3超越制度主义/ 460
参考文献/ 465
复习和思考题/ 479